視頻標簽: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教 學 設 計
課題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課型
常規課和探究課結合
課時
1課時
設計理念 基本理念: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 指導思想:歷史課講歷史、 站在今天看歷史。
教材分析
立足課標分析的基礎上,以君主專制的加強為主線,以怎么加強,為什么加強,怎么看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為具體內容展開。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理解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強化君主專制的必然結果。 (2)了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及其發展。
(3)掌握軍機處的地位與作用,理解它對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聯系13世紀—17世紀中英政治制度變革的不同走向,結合中國明清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分析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加強的必然性。
(2)通過討論,比較內閣制與宰相制之間的異同點,培養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3)利用歷史材料,設置歷史情景,引導學生探究歷史問題,學會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雙刃效應,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站在今天看歷史的理念。
學情分析
組成:高一學生。
現狀:已經初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對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及發展有所了解。但學生在認知全面和認知高度上還需要教師加以指導。 對策:1、注意與初中課程銜接, 2、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
3、堅持基礎性、知識性和時代性。
教法學法
兩大教法:一是情景創設法;問題探究法。 兩大學法:自主理解 ;感知-理解-運用”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過程 教學難點:
一、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二、中英對比,17世紀中國與集體決策失之交臂的背后。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學習新課 課堂總結 時政鏈接
教 學 流 程
個 案
導入環節:這兩幅圖片分別是修建于1703年,1837年正式確定為王宮的英國白金漢宮,和建成于1420年,1645年正式定名的中國故宮太和殿,兩幅圖片雖然都體現出了英國王室和中國皇家的威嚴,但從這兩個建筑的規模和風格更能夠明顯看出中國皇權之至高無上與不可僭越。若我們將時間鎖定在17世紀-18世紀,不難得出中國皇權專制已登峰造極的結論。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為何會出現這一結果?讓學生帶著新鮮感與好奇感進入新課學習。
新課學習:“梳理明清君主專制是怎么加強的”這一主線,體現歷史課講歷史這一理念。由此解決本課的重點和第一個難點。之后探究為什么會加強?解決本節課第二個難點。最后分析怎么看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極端化?
在梳理君主專制加強的過程中,師生共同探究這樣幾個問題: 探究一:宰相制度在明朝必須廢除嗎?
通過探究,使學生明確,歷史發展沒有純粹的必然,也沒有純粹的偶然。 探究二:內閣制等同于宰相制度嗎?內閣首輔是宰相嗎?
這個環節通過大屏幕展示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的這段話,引導同學們認識“大臣”與“權臣”的區別。
再通過屏幕展示內閣制這三個特點:1、比附性,2、變動性,3、派生性。使學生了解內閣始終是君主專制加強的產物的真正含義。由此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
探究三:英國在13世紀時出現了為王權服務的議會,致使英國走向了等級君主制;16世紀宗教改革后,英國的等級君主制趨向完善。而幾乎同一時期的中國卻兩次與貴族集體決策的政治模式失之交臂,一次是元朝時相權可以左右皇位繼承的短期即逝;另一次是17世紀中葉,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存在,可以說是中國的等級君主制的初露端倪,但卻也轉瞬即逝。為什么中國會沿著君主專制之路走向極端?
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中英各自的歷史進程、社會環境等因素來認識,討論中不束縛學生思維,不固定答案,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查閱資料,拓展相關信息,寫成小論文等,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由此突破本節課第二個難點。
探究四:你怎么看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加強所產生的影響?此題是
完全開放式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時政鏈接 當前黨和國家積極加強民主法治建設,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完全相反,你怎么看當今與歷史的相悖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