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羅馬人的法律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三羅馬人的法律-四川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三羅馬人的法律-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羅馬人的法律》教學設計(定稿)
四川師大附中 楊雪芹
教材定位
《羅馬人的法律》位于人民版歷史必修一專題六的第三課,屬于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專題的內容之一。從縱向上看,作為古代西方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表現,它對現代社會政治文明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橫向上看,羅馬共和國時期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羅馬取得地中海霸權時中國已經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兩種不同的文明在此時進入不同的發展軌跡,造就了歷史上讓人稱頌的古代中國和古羅馬文明。因而,本課在教材體系中地位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十二銅表法》、萬民法產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內容,認識羅馬法的歷史意義。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和開展活動體驗,引導學生分析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的背景、比較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內容及特點。②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羅馬法體系的發展歷程,和分析評價羅馬法的歷史作用,進而準確理解羅馬法的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通過引導學生認識羅馬法的歷史意義,最終肯定法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一種最合理的國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②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1.掌握并理解羅馬法的演進過程及其主要內容;
2.感悟和理解羅馬法在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1.理解羅馬法在演進過程各階段的歷史背景及公民法和萬民法的特點。 2.感悟羅馬人對平等、公正法律觀念的追求,以及羅馬法體現的古羅馬人的政治智慧。 教學方法
講解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人民版歷史必修一、PPT課件、粉筆、黑板、黑板檫 教學過程 導入:
學生齊聲朗讀雪萊《希臘頌》的《序幕篇》
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文學、宗教、藝術,全部都可以在希臘人那里找到他們的根。如果沒有希臘,羅馬這個我們的導師、征服者和我們祖先的家園,將沒有什么光明可供播散,我們也許還是野蠻和偶像的崇拜者。 師:正如雪萊所言,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是古希臘文明的正統繼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開拓者。為何雪萊把羅馬稱做我們的導師和我們祖先的家園。今天我們就一起探尋其中的奧秘。 請大家翻開教材P111頁,一起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專題六 第三課《羅馬人的法律》
師:首先我們穿越時空隧道,通過視頻,走進古羅馬。請同學們在看的時候根據
2
黑板上的提示,注意羅馬疆域和政治體制的變化歷程。我們總結一下羅馬發展的大致輪廓。 生:回答
師:引導并板書 古羅馬的變遷
疆域變遷 (城邦)的羅馬——(意大利)的羅馬——(地中海)的羅馬 政治體制的演變 (王政)時期——奴隸制(共和國)——奴隸制(帝國) 師:與小國寡民的希臘城邦相比,羅馬人的國家幅員遼闊;與睿智的希臘人相比,羅馬人更崇尚武力和秩序;也就是以軍事立國,以法律治國。首先,我們來看羅馬法的發展歷程。
一、羅馬法的發展歷程
師:世界各國在進入文明社會初期,調整社會關系都是習慣法。什么叫習慣法呢?世代口耳相傳,沒有形諸文字,而被一般人默認的社會規范。那么,習慣法來調整社會關系有何弊端呢?
生:回答、可看書P111倒數第八行
師:從理論上講,人人都可以對法律作出自己的解釋。但在實際的司法運作中,是否人人都有對法律的解釋權呢? 生:不是 師:究竟哪些人才擁有對法律的解釋權,這又將造成怎樣的矛盾?我們一起通過羅馬共和國初期的一個案例來看。
案例一 場景1
時間:公元前460年 地點:羅馬城
案情:借貸過期不還
判決結果:砍掉阿皮烏斯的一只手 師:法官是根據什么來判的? 生:習慣法
師:在羅馬共和國早期,習慣法是唯一法律。依據習慣法,債務人必須在約定的期限內償還。依據法律: 依據習慣法,債務人必須在約定的期限內償還。 師:從判決結果來看,誰擁有對法律的解釋權? 生:貴族
師:文明社會初期,都保留了氏族貴族特權,所以貴族壟斷了立法權,也就擁有了對法律的隨意解釋權。長此以往,會造成什么樣的社會問題呢? 生: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加劇
師:從法律的角度,平民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生:斗爭,要求制定成文法
師:①因為習慣法沒有形諸文字,口說無憑,才導致了貴族隨意曲解法律,欺壓平民。②隨著貴族和平民的矛盾加劇,平民強烈要求白紙黑字,制定成文法來保障自身的權益。
(一)<是否成文>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1.背景:①習慣法已無法調解平民和貴族的尖銳矛盾
伴隨著羅馬經濟的發展,羅馬由城邦的羅馬發展到意大利的羅馬,羅馬由平民組成的羅馬軍團是羅馬對外擴張的主干力量,也是國家稅收的主要承擔者,但享受不到政治權利。在擴張的過程中,平民的力量不斷壯大,他們爭取保障自身權益的意識不斷提高。②平民力量不斷壯大 迫于平民的強大壓力,當時的羅馬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呢?P112 生: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員會,于公元前449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 師:《十二銅表法》的內容涉及哪些方面呢?P112頁一段
生:法律訴訟程序、債務、家庭關系、財產繼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罰等方面。
2.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1)內容:債務法、家庭法、繼承法等
作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的頒布有什么樣的意義呢?我們一起通過《十二銅表法》的法律條文來看。
案例一 場景2
時間:公元前445年 地點:羅馬城 當事人陳述:……
依據法律: 《十二銅表法》第三表 執行
對于自己承認或已經判決的債務,有30天的法定寬限期。期滿,債務人不還債的,債權人得拘捕之,押他到長官前,申請執行。……債權人可拘禁債務人60天。在此期間,債務人仍可謀求和解。……
師:如果在《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后,被告的命運會怎樣?
(1.不會立即被砍手;2.法律規定的寬限期為30天;3.如果30天未還,將會被拘禁。拘禁期間仍可謀求和解;4.如果最后仍還不起,還是要被賣到外國當奴隸或者被殺死。) 生:不會被砍手
師:那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生:沒有
師:那這筆債務糾紛怎么解決呢? 生:„„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由第三表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在《十二銅表法》的背景下,阿皮烏斯的命運有了改變的可能。這表明《十二》有什么進步性? 生:比以前寬松,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師:這不是寬松,是由以前的隨意曲解變成有法可依。因此,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有第三表我們可以看出,阿皮烏斯的命運有了被改變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2)評價:
①進步性:a.社會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利益
師:如果最終還不起債務呢?
生:„„將會被賣為奴隸或被殺死。
師:這表明《十二銅表法》仍然具有什么局限性? 生:摻雜著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 師:事實上,《十二銅表法》是以往羅馬習慣法的匯編,保留了大量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局限性:a.摻雜著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
師:作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是羅馬成文法發展史上的起點。 b.法制意義: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成文法發展史上的起點。 它還有沒有其它局限性呢?
第十一表 (BC449年)平民和貴族不得通婚。 BC445年,頒布卡努萊亞法廢止該條款
“BC 449年平民和貴族不得通婚”的規定,說明了《十二銅表法》有什么
4
局限?
生:維護貴族的特權b.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合理法規。
師:僅僅4年之后,這一條款就被廢止,說明了什么問題?平民在婚姻方面的某些利益得到法律保障
師:你猜想這些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
生:„„平民的不滿、斗爭;貴族的妥協/讓步
師:在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為什么平民的利益得到更多的保障? 生:
師:平民是羅馬對外擴張的主力。在對外擴張上貴族和平民有共同的利益,這就必須相互妥協。在《十二銅表法》制定的過程中,每一處都滲透著平民的斗爭與成熟,貴族的妥協與開明。在斗爭和妥協的過程中,推動羅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公民法是什么樣的法律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來了解。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112頁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前后4人為以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內容。2MIN
師:時間到,我們請不同小組的同學代表來向大家展示他們討論的成果。 生:„„
師:通過表格和教材的內容,你能給公民法下一個定義嗎?(抓住兩個關鍵的歷史基本要素要素:時間、范圍) 生: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產生的僅僅適用于羅馬公民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
師:由此可見,①公民法指的并不是一部法律,而是那一時期所產生的法律的總稱。②從公民法的適用范圍來看,它僅僅適用于?羅馬公民,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賦予的權利。我們剛才提到的《十二銅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隨著羅馬軍團對外擴張步伐的推進,羅馬共和國擴張為地中海的霸主。(地圖展示)隨著版圖面積的不斷擴大,請你推斷羅馬統治者可能遇到哪些新矛盾? 生:„„(開放性答案,教師做好充分的預設準備)<如果學生答羅馬人和外邦人的矛盾,教師追問:羅馬人和外邦人哪些方面的矛盾呢?>
師:同學們的思維很活躍,看來大家都能置身當時具體的時代背景思考問題。
此時羅馬境內的社會矛盾很多,比如:①因不同民族和地區之間由于民族風
俗、文化傳統的不同而產生的矛盾;②隨著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各民族各地區在經濟活動中產生的矛盾;③羅馬人和非羅馬人由于法律地位不平等而產生的矛盾。
(如有學生答到商品經濟糾紛,立馬轉入問題)當外邦人和羅馬人產生經濟糾紛的時候,可能發生什么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
案例二
公民法
產生時間 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 適用范圍 內容側重 操作形式
5
時間:公元前240年 地點:羅馬城 案情:
小阿皮烏斯出生在西班牙,母親是西班牙人,但父親是羅馬人。父親去世后,留下一些財產,他從西班牙來到羅馬。請羅馬法庭準許他繼承父親的遺產。可是羅馬法庭拒絕應訴。他上述到外事裁判官(設置于公元前242年),外事裁判官裁定他無繼承權。
根據案例二回答:羅馬法庭拒絕應訴和外事裁判官裁決的依據是什么? 生:小阿皮烏斯不是羅馬公民
師:在小阿皮烏斯向羅馬法庭和外事裁判官上訴的過程中,引起了類似小阿情況的羅馬家庭的廣泛關注。羅馬法庭的判決和外事裁判官的裁決造成輿論嘩然,憤怒的群眾沖進元老院。小阿皮烏斯為此大受鼓舞,重新提起上訴。元老院迫于壓力,另派外事裁判官重審此案。公元前238年,外事裁判官做出判決,小阿有權繼承父親的遺產。
公元前238年,小阿終于獲得了父親的遺產繼承權
這一案例稱為日后羅馬處理此類案例的范例。
師:在這個案例中,除了小阿本人外,誰對這個案件的審判起到了關鍵作用? 生:外事裁判官
師:外事裁判官,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萬民法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羅馬法也借鑒了外邦人法規,例如:羅馬法的抵押制度來自希臘,許多契約制度來自埃及。可見,羅馬法是羅馬境內各族人民共同智慧的結晶。
正是在這樣長期的司法實踐和借鑒外邦人法規的基礎上,形成了萬民法體系。
(二)<適用范圍>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1.背景:①羅馬對外擴張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②外事裁判官長期的司法實踐;③借鑒外邦人法規。
我們模仿公民法的學習方法,再通過類似的表格來學習萬民法。請同學們用2MIN 時間,結合P112最后一個自然段,合作完成表格內容。(模仿性學習)
2.萬民法的特點: 公民法
萬民法
產生時間 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 共和國中期到帝國時期 適用范圍 羅馬公民
羅馬境內各族自由民 內容側重 側重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 注重調解經濟和民事糾紛 操作形式 注重形式、程序繁瑣
簡潔靈活、實用有效
師:時間到。我看到大家都寫得很認真,我們一起來看萬民法的內容。適用范圍?內容側重?操作形式?
結合表格,你能再給萬民法下個定義嗎? 生:„„
師:不過我要提醒同學們,在萬民法逐漸形成的相當長的歲月里,“公民法”和“萬民法”經歷了一段平行發展期。在這一過程中,“公民法”的適用對象始終沒有變化,仍然只限于羅馬公民,但羅馬公民的比例不斷增長。直至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頒布敕令授予帝國全體自由民以公民權,標志著公民法與萬民法統一。
我們再來看表格中關于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內容側重”。公民法的內容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從運用領域上看,屬于公法,還是私法? 生:公法
師:看來,公民法側重于公法領域。萬民法側重調解經濟和民事糾紛,這屬于? 生:私法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羅馬統治者從只重公法到公法與私法并重的法制觀念的轉變。我們后世所稱的羅馬法,一般是指私法。
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這不僅是羅馬法律的變遷史、羅馬平民的斗爭史,也是羅馬人追求公平和崇尚法治的探索史。羅馬法的精神內涵十分豐富,而自然法是羅馬法精神內涵的集中體現。
二、羅馬法的精神升華——自然法精神(方法,組織全班誦讀)
自然法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共和國晚期的政治家和法學家、演說家——西塞羅,他也被稱為“自然法之父”。(一)代表人物:西塞羅——“自然法之父” 西塞羅繼承了什么思想呢?
生:古希臘理性主義的思想傳統,進一步發展斯多亞學派的自然法思想。
(二)思想淵源:古希臘理性主義,斯多亞學派的自然法思想,同時,西塞羅擔任過執政官、刑事裁判官,有著豐富的法律實踐和研究經歷。自然法思想也是對羅馬法實踐的概括和提升。
那什么是自然法?它是指某一部法律嗎? 生:不是
師:那它指的是什么?
生: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 師:具體指什么法律觀念呢?
生: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
(三)概念: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
因為一切人定法都是時代的產物,沒有十全十美的法律,也沒有完全公正的法律,所以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為權利。這就是萬古不易的羅馬法精神。正如西塞羅所說:“公民法是什么性質的東西呢?它是權勢所不能左右,暴力所不能屈
服,金錢所不能收買的東西。”
西塞羅的這句話表達了古代羅馬人的什么精神? 生:
師:法大于一切、高于一切的法制精神和法律意識。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羅馬法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精
神: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
自然法中所體現的自然平等思想是對羅馬法律實踐的理論概括與升華,標志著羅馬法學的高度成熟。
羅馬法是羅馬文明的精華,其內容宏大精深。
7
羅馬法的內容
具體法律
自 然 法 精 神
是否 成文 習慣法 成文法 適用 范圍 公民法 萬民法
適用 領域
公法:宗教祭祀活動和國家相關組織與活動的規范 私法:所有權、債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方面的規范
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 人法:規定人格與身份的法律 物法: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 訴訟法:規定私權保護方法 如我們今天學習的,從是否成文來看,分為習慣法和成文法;從適用范圍來,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從運用領域來看,分為公法和私法;它還可以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除了具體法律之外,還蘊含著超越時空、民族的自然法精神。請同學們根據材料指出,羅馬公民為什么有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請同
學們根據材料指出,羅馬公民為什么有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生:保護人、保護公民的權利 師:“法”在拉丁文中是權利的意思,羅馬公民的政治、經濟等各項權益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感受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因而具有維護這個社會的公民意識。 PPT:三.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
(一)對當時:1.對羅馬人:保護公民權利,調動他們的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羅馬法把羅馬公民和國家命運連在一起,使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國家政府更貼近了。“公民意識”的覺醒,對羅馬社會的發展乃至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羅馬法對羅馬社會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羅斯托夫采夫在《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中曾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他說:
由于古羅馬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使得帝國統一和各地交往暢通無阻,商業活動異常活躍: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成為內外貿易的動脈,商隊往來,絡繹不絕。當時中國出產的絲綢在羅馬享有盛譽,被視為珍寶。 ——《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 》羅斯托夫采夫 根據材料回答,羅馬法律制度的完善對當時羅馬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生:政治:帝國統一; 經濟:商業活躍(預案:點評時提醒學生,除了從經濟的角度,是否還有其它的角度?如文明的交流、政治等。例如:帝國的統一,是從什么角度?教會學生多維視角觀察歷史)
師:羅馬是古代的法治國家,無論是公職人員、自由民,還是到羅馬的外國人,都必須依法行事。可以說,法律是規范社會生活,鞏固帝國統一、保護商路暢通、促進文明交流,維系帝國統治的有力工具。鞏固帝國統一(政治) 保護商路暢
通(經濟) 促進文明交流(文化)
2.對羅馬社會:鞏固了羅馬政權,促進了社會穩定和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如果有時間,繼續說)正如著名的法學家耶林格曾說: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是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征服。
8
羅馬帝國滅亡后,對羅馬法的研究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兩度掀起熱潮。羅馬法與近代法學的關系如何?我們通過一道題來了解。
例題:羅馬法規定:當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訴訟,法庭即不予受理;一個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則即是無罪之人;一個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為自己辯護;法官審判應重證據等。這些規定后來成為現代法治的重要原則。下列各項中,符合上述規定的是( )
A.法庭立案與否皆取決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無罪 C.被告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D.證據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據 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
生:B(如果學生有分歧,則讓不同選項的同學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分歧,則請一位同學來說思路。)
師:正如題干中提到的羅馬法的很多規定成為現代法治的重要原則,又如:它強調舉證責任、對未成年的保護、強調罪責自當,不連坐、重視倫理道德等等。
PPT:·提供證據的責任在陳述事實的一方。
·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判刑時必須始終 考慮罪犯的年齡與涉世不深。
·父親的罪名或所受的懲罰不能玷污兒子的名聲,因為每一方的命運均取決于自己的行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繼承人。
·人人都應養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認為自己可以遺棄孩子,都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摘編自《民法大全》(羅馬法的匯編) 可見,理性、證據、公正、平等、思想自由,人性關懷,這些人類一直在追
求的東西,羅馬人卻早已提供了技術維護的藍本,難怪《民法大全》對西方文明的影響僅次于《圣經》,其中蘊涵的基本思想和原則早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很多國家法律之中。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和某些訴訟原則都直接源于羅馬法。羅馬法是世界三大法系之一,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現代法學的先驅。(二)對后世: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
雖然如此,生活在古羅馬時期的人是否都享受了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呢?我們來看一組資料。
古羅馬壁畫《古羅馬角斗士》
壁畫中展示的是羅馬人狂熱喜愛的一種運動? 生:角斗
師:以奴隸為主體的角斗士,他們的權益受到羅馬法律的保護嗎? 生:不受
師:這是為什么呢?角斗士的身份是什么?(是羅馬公民還是奴隸?) 生:奴隸
師:羅馬法也有其歷史局限性。它將奴隸排斥在法律對象之外。因為奴隸在當時只是其主人的財產,不具有任何權利,無論是公民法還是萬民法,都把奴隸排斥在法律對象之外。可見,羅馬法最終仍然是在維護?階級的利益? 生:統治階級
師:它仍是統治階級利益的體現
(三)歷史局限:將奴隸排斥在法律之外,統治階級利益的體現。
結課:羅馬軍團征服了地中海,建立了雄霸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他們又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務實精神,創造出一套治理國家的經驗,制定了古代世界最系
9
統、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實現了社會的和諧安寧,完成了對世界“長久的征服”。成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礎。
歷史與現實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從羅馬回到中國,從歷史回到現實。圖1是五四運動中的一個著名場面,多數民眾最可能的態度是什么? 生:好,干得好
師:圖2是日本悍然將釣魚島國有化后,西安一位抗議者猛砸日系車的場面。多數民眾持什么立場? 生:責罵、認為他不理智
師:不過我要提醒大家,五四運動時,在這一片喝彩聲的背后,以梁漱溟為代表的少數知識分子對此行為提出了質疑,認為它違反了法制精神。 請同學們根據我們今天的學習,結合近代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制建設進程,對百年來民眾輿論的變化作出簡單的評論。 生:„„ 師:可惜像梁漱溟這種理性的聲音在當時非常微弱,表明當時中國民眾的法制觀念非常淡薄。學生的過激行為,雖然事出有因,但是在法律的框架內,理性表達愛國訴求是我們中國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
而在這次中日的外交風波中,盡管也出現了若干非理性行為,但從民眾的輿論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中國民眾民主、法制意識的顯著增強。 這是一個既小也大的課題,歡迎同學們在課后與我討論。給大家留下我的聯系方式。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意識到,法律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同時也是維系文明的工具,更是促進文明發展的重要保證。今天我們的羅馬之旅到此告一段落,發源于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如何傳承下去,我們將在以后專題的學習中進一步探究。 板書設計
政制演變 王政時期——奴隸制共和國——奴隸制帝國
疆域變遷 城邦的羅馬——意大利的羅馬——地中海的羅馬 專題六第三課《羅馬人的法律》。 一、羅馬法的發展歷程
(一)<是否成文>從習慣法到成文法
1.背景:①習慣法已無法調解平民和貴族的尖銳矛盾②平民力量不斷壯大 2.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1)內容:債務法、家庭法、繼承法等(2)評價: ①進步性:a.社會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利益
b.法制意義: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成文法發展史上的起點,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局限性:a.摻雜著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 b.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和理法規。
(二)<適用范圍>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1.原因:①羅馬對外擴張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②外事裁判官長期的司法實踐。 2.萬民法的特點: 公民法 萬民法
使用時間 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 3世紀中葉后(共和國中期到帝國時期)
10
適用范圍 羅馬公民 羅馬境內各族公民 內容側重 側重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 注重調解經濟和民事糾紛 操作形式 注重形式、程序繁瑣 簡潔靈活、實用有效 二、羅馬法的精神升華——自然法精神
(一)代表人物:西塞羅——“自然法之父”
(二)思想淵源:古希臘理性主義,斯多亞學派的自然法思想
(三)概念:自然法不是具體的法律條文,而是一種法律觀念,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資格享有某些基本權利。 三、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
(一)對當時:鞏固羅馬政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
(二)對后世: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 (三)歷史局限:將奴隸排斥在法律之外,統治階級利益的體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