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民主政治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人民版 歷史必修一 第七專題 教學設計
馴服權力的“籠子”
——近代西方的代議制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七專題近代西方代議制的確立和擴展的知識整合。 說課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說教學理念和理論 二、說學情 三、說教材 四、說教法、學法 五、說教學流程 六、說預期效果 一、教學理念和理論
我主要依據以下兩方面指導本節課的設計
(一)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要求和《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課標對高中歷史課程作過如下定位:“它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學科。”“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這個理論的核心用一句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當然,在實踐中要避免矯枉過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不能忽視。 二、基本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經過初中歷史的學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在分析、評價歷史問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課的專業術語、概念較多,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問題的深入剖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理解教材
(一)地位 本課內容不論是在各自國家的發展歷史上,還是在學考和高考中都是相當重要的。 (二)核心 英美法德四國代議制的突出特點。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育部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見,并結合學生實際以及培養學生歷史意識的考慮,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梳理英美法德四國代議制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發現制度的共性,通過比較分析掌握四個國家制度的特點,通過 探究性問題認識其本質和規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比較中西方的民主政治,認識到差距存在的客觀性,堅
2
定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人信心。并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和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重點: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及美國的民主共和制的內容和特點。
難點:美法兩國共和制的不同點 四、教法、學法
古人云:“學貴自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人正是在“疑問——探究——釋疑”的循環中不斷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最新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就特別突出了“發現問題”的能力,然后思考問題,再解決問題。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教材并結合高一學生實際,以及教育部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授法、 “設疑——互動”、問題合作探究與教師引導提升總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輔以思維導圖和投影等多媒體手段。注重學法指導,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歷史思維能力。
教法 探究教學法 多媒體演示講解法等
學法 探究法 材料分析法 比較歸納法等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兩幅圖片:我們的習總書記在民主政治方面提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而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曾經自豪地說“美國實現了把關在籠子里的夢想”。
(這樣設計讓學生有一種現實感,同時體現以史為鑒的思想,然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有人把近代西方權力和制度的關系概括為以下四句話,請大家猜一猜它們分別對應哪個國家。
課件顯示:有個國家權力的尾巴是逐漸收起來的,制度籠子的形成也是漸進的; 美國
有個國家設計了完美的制度籠子,將權力徹底馴服; 法國 有個國家的制度籠子設計時藏著陰謀,有種權力隨時想跳出來; 德國 有個國家權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籠子之上,馴服了人民。 英國
(設計這個連線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解材料的能力,貫徹新學科素養史料實證的理念。) 下面我們把大家分成英國(紳士組合)、美國(理想組合)、法國(浪漫組合)、德國(思想組合)四組,對應自己的學案,分組探究各自問題:
課件顯示:
英國:權力的尾巴是如何一步步收起來的?最后形成了什么樣的制度籠子? 美國:設計了一個什么樣的制度籠子?如何實現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
法國:這是什么陰謀?哪種權力想跳出來?和美國總統相比,法國總統的權力有何不同? 德國:和英國國王相比,德國皇帝有哪些權力?其代議制有何特點?
(分組帶著問題去學習討論的設計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
(二)分組探究 【英國組】
教師:我們首先請我們的紳士組合——英國組來展示他們的探究結果 問題1:英國權力的尾巴是如何一步步收起來的?
教師總結:通過學習可以看出,從“光榮革命”開始,英國創造了一種新的社會進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和漸進的方式進行制度創新和社會進步,這種模式成為它給后世留下的最獨特的遺產。這種模式下他們尊重了歷史和政治傳統,保留了君主但其權力受到了極大限制;保留了貴族但其不能仗勢欺人;其平民能夠參與政治,卻并沒有像古希臘一樣導致社會的混亂。正是這樣的一種制度創新,促進了英國的迅速崛起,從一個小小的島國,最后發展成了一個“日不落”大帝國,稱霸世界長達兩個世紀之久。
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一下: 對應一個練習題。
《大國崛起》解說詞中,17世紀的英國“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英國“搶了先機”主要是指
A.獲得了歐洲貿易的中心地位 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C.大規模進行圈地運動 D.率先開展工業革命
【美國組】
師生探究:案例分析
1、1984年,一名來自得克薩斯州的示威者約翰遜焚燒了一面國旗。隨后,約翰遜因焚燒國旗而違反了得州的有關法律,被得州法院判處監禁。1989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為約翰遜
議會 選民選舉
英王
(行政權)
上院
下院 負責
形式監
(立法權)
貴族
法院—司法獨立
(司法權)
(國家象征 統而不治)
首相內閣
4
應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從而宣布約翰遜無罪,而且它使美國各州有關國旗保護的地方法律失效。
問題1:為什么它會使美國各州有關國旗保護的地方法律失效?(思考地方法律和聯邦憲法的關系)
2、這個結果一宣布,喬治・布什總統立即針鋒相對地表態,“燒國旗是錯的,大錯特錯”。 問題2:喬治・布什總統能不能改變最高法院的判決?
3、美國國會1989年立即通過了《國旗保護法》,隨后,最高法院否定了《國旗保護法》,重申其焚旗合法的立場。
問題3:最高法院會以什么樣的理由否定國會通過的《國旗保護法》?
4、2005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旨在禁止焚燒美國國旗的憲法修正案。2006年此修正案在參議院被否決。
問題4:這又反映立法權內部參議院和眾議院什么關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