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On Your Bike
所屬欄目:高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模塊三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模塊三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
組 別 高中組
設計主題: 模塊三 Unit 9 Lesson 1
教學設計內容 | |||||||||
設計主題 |
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模塊三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 | ||||||||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 |||||||||
本教學設計是利用學生對于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的已知信息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入文本閱讀。本文中語法難度不大, 生詞較少,課前學生已經比較好的掌握了生詞,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就跳過了詞匯學習這一環節,直接從閱讀任務開始。 本課教學設計使用管理“understanding(輸入理解)——Sharing(分享內化)——Expressing(輸出表達)”的高中英語閱讀思維型USE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活動為載體,以思維為主線,層層推進、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學習。閱讀中,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本內容,利用略讀策略了解文章大概內容,搞清楚段落大意。然后進入精讀。在精讀過程中,利用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精細閱讀文章內容,得到細節信息,了解阿姆斯特丹的 “White Bikes ”的初衷——計劃雛形——項目失敗——升級歸來,然后總結出文章的行文框架,為后面的寫作任務提供支持。 讀后進入結合生活,在老師的引導下,針對時下火熱的共享單車項目進項討論,再根據討論結果的信息支持和之前總結出來的寫作框架完成寫作任務。 最后,課堂上展示同學們的寫作成果,并作出點評。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對文章做出讀后復述練習,并對自己的文章做修整。 |
|||||||||
2.教學背景分析 | |||||||||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Senior High English 必修三第九單元。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文章生詞不多,難度不大,容易理解。本篇文章屬于環保節能型文章,通過對節能環保的實踐倡導活動,達到教育學生樹立起節約能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文章從荷蘭城市阿姆斯特丹的交通變遷的重大改變----自行車之都的歷史變化講起。從擁擠的交通到倡導解決交通堵塞的理念,期間的歷史變遷和人們自覺遵守自覺履行,今天,阿姆斯特丹已成為世界聞名的真正的低碳環保的自行車之都。文章對“自行車之城”—阿姆斯特丹自行車文化的“起源—發展—沒落—再次回歸——繁榮”這一整個過程做了簡單的描述,讓學生了解自行車在阿姆斯特丹的發展歷史和自行車給阿姆斯特丹帶來的巨大好處,希望能夠讓學生能更多的了解并使用自行車環保低碳出行。 學生情況分析: 進入高一第二學期的學生們,相較于之前,英語的詞匯,語法及閱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大多數都基本掌握了閱讀技巧,在課文文本的閱讀上基本都能不錯的完成。并具備快速查找文段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信息等基本技能,使用得體語言發表意見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學生的在使用語言上的能力較弱,英語寫作上面缺乏邏輯連貫性,因此,在本課中,總結文章寫作脈絡,并指導學生按題目要求寫出較好的作文成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
|||||||||
3.教學目標分析 | |||||||||
(1)語言知識目標: ① 完成閱讀任務,理解課文意思。通過略讀快速閱讀獲得文段信息,通過精讀掌握文章的細節信息。 ② 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整理,再結合實際闡述自己的觀點。 (2)語言技能目標: ① 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文章,摸清并總結文章寫作脈絡結構。 ② 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3)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① 通過學習了解阿姆斯特丹高度繁榮的自行車文化,進一步理解自行車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 ②增強環保意識,宣揚低碳環保出行。 |
|||||||||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 |||||||||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運用預測、略讀、查讀等閱讀技巧讀懂文章內容,掌握文章細節信息。 (2)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發現—歸納—討論—鞏固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寫作脈絡,完成寫作任務。 教學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在文章結構的分析解讀。盡管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但難點在于高中學生雖然閱讀沒問題,但是在總結較少嘗試總結寫作結構,不易準確把握,因此教師設置層層深入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逐步獲取細節信息,再總結文章結構。然后根據文章結構,按照老師所給出的任務要求,較好的完成寫作任務。 |
|||||||||
5.教學過程設計 (中文為主 + 所教學科目標語言) |
|||||||||
步驟1:導入&讀前準備 1. Questions: Do you use a bicycle? When? What’s your feeling? 2.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and which country they belong to? ![]() 3. 由圖片引入阿姆斯特丹: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圖片和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阿姆斯特丹的知識,激發學生好奇心,調動閱讀興趣,從而順利引入閱讀任務。 步驟2:閱讀 (1)快速閱讀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設計意圖: 通過略讀策略,快速閱讀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概意思,找出每段的段落大意。鍛煉學生通過快速閱讀首尾段及首尾句了解文章大概內容的能力。 (2) 細節閱讀 ① Why is Amsterdam called the “City of Bicycles”? ② Find detail information about “the white bikes”. In 1960s, there were a group of cycling fans
③ Find the effect of the new “ white bikes” 設計意圖: 通過細節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細節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深入了解阿姆斯特丹的共享自行車計劃從初步實施到計劃失敗到再次升級繁榮的整個過程,感受自行車給整個城市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更多的使用低碳環保的方式出行,愛護環境,從小事從自身做起。 步驟3 讀后總結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ssage 設計意圖: 總結文章的結構,鍛煉學生總結歸納能力,為完成寫作任務做好鋪墊。 步驟 4 延伸討論 Now such “white bike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in China, ①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shared bikes? ② What problems are the shared bikes facing now? ③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④ Your wishes to the shared bikes? 設計意圖:根據文章結構設計四個相關問題,問題①--purpose & action,問題②--problem,問題③--solution, 問題④--effect.先討論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拓寬思路,提供關鍵詞,為下一步的寫作任務做好知識輸入。 步驟5 寫作任務 1.現場寫作:. 現在社會中,有很多的共享單車出現在大街小巷,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出行,但同時,也給面臨著很多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的爭議,請以“shared bikes”為題,寫一篇120以上的作文。要點包括: (1).共享單車出現的原因 (2).共享單車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3).共享單車帶來的問題 (4).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 (5).你的期盼及祝愿 2. 作品當堂展示環節 設計意圖:根據題目要求當堂寫出作文初稿,然后當場展示,并給予適當點評。鍛煉學生的思維速度和語言組織能力 步驟6 總結&作業 1.老師對本堂課的教學知識,學生表現做出總結并提出希望。 2.布置作業,鞏固課堂知識。 設計意圖: 末尾總結占用時間不多,但是對本堂課總結性的回顧有利于學生再次加深本堂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對學習很關鍵。家庭作業分兩項,review部分能夠幫助同學們在加深文本閱讀的同時學習語法;寫作完善部分是課堂的延伸,讓學生們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作文修改,進行自評以及互評。 (注意:每一教學步驟后要說明設計意圖) |
|||||||||
6.教學評價設計 | |||||||||
評價內容: 在課堂中,學生參照作文評分的評級標準, 通過小組活動對其他小組的作品的作文內容、語言運用與設計創新三方面綜合評價,并給予適當評語。課后,學生通過作文評分標準對課堂中自己的作文評價和改進。 評價方法: 學生在小組活動討論環節運用自評與組內互評,體驗愉悅的學習過程,根據問題對索給我答案的完整度,可行性及創新性做出客觀評價;在作文展示環節采取互評,對于文章內容的完整性,語言的連貫性及思維創新性。小組互評與學生自評的結合既是學生對自我學習效果的相互評價,也是教師對教學效果的有效監控,有助于引導學生鞏固本課所學語言知識,培養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