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貝多芬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探討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并從貝多芬的音樂中探索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認識他的創新精神,理解貝多芬畢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追求。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擷取貝多芬的《命運》、《熱情》和《合唱》片段,通過《熱情》第三樂章的重點聆聽,設置音樂形象、奏鳴曲式、音樂情境的點線面立體結構,把貝多芬置于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中,感受命運與熱情的交織,傳承與創新的追求。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鑒賞《第九合唱》交響曲,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并通過視唱主題音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多種形式的聆聽和歌唱,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教學用具以及課前構思
1、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 多媒體課件、鋼琴。
2、在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教學目標,運用小視頻、ppt等信息手段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我想只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課設的教學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掌握《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命運”動機和第三樂章中幾個主要的音樂動機和主題,知道《熱情》奏鳴曲發展的脈絡,感受作品崇高的悲劇性與頑強激烈的斗爭精神。 2.通過欣賞,了解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
3.在《命運》、《熱情》、《合唱》的欣賞線索中,感知貝多芬對“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理想的畢生追求。 (二)教學難點
1.理解《熱情》第三樂章奏鳴曲式的結構布局。 2.聆聽、感受、理解《第九交響曲》的主題思想。
3.用ppt視唱《第九合唱交響曲》兩聲部的主題旋律。
教學過程
活動一:【熱情的搖籃】
1.課前導入:教師彈奏貝多芬的鋼琴曲《獻給愛麗絲》。 2.利用小視頻對比聆聽《命運》交響曲的命運動機。
3.學生模擬命運動機的節奏,小組合作學習視唱節奏,感受命運動機的力量。 活動二:【熱情與命運的交織】
1.欣賞《熱情》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分析其中的命運動機。
師:同一位作曲家在音樂創作的時候總會有自己習慣性的表達語言,尤其是同一時期里平行創作的幾首樂曲,往往會有著類似的印記。聽老師彈奏下面的旋律,你有沒有聽到熟悉的音樂動機?
討論得出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之一:以主題、動機的貫穿發展。 2.對比《命運》交響曲的音樂動機,感受熱情與命運的交織。
從力度、情感等角度感受《熱情》與《命運》的異同,知道命運與熱情的交織,正是貫穿貝多芬一生的動機和性格。
3.了解時代和作者背景 4.欣賞《熱情》第二樂章主題
教師彈奏第二樂章音樂主題,請學生選取比較符合音樂主題的氣質和情緒的色塊,感受慢板樂章凝重、端莊的贊美詩音樂風格。 5.了解奏鳴曲的概念 6.復習掌握奏鳴曲式的概念
活動三:【熱情的謳歌】
1.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呈示部主題 (1)初聽呈示部主部和副部音樂
設問:速度?節奏音型?音樂給你總體的感受是什么?找出音樂中的核心動機。 討論得出:音樂的核心動機由兩個小節構成,運用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音型。 (2)細聽呈示部主部音樂
師彈奏主部主題動機旋律,學生劃旋律線。
右手十六分音符形成的音流,與左手短促果斷的節奏音型形成對比,這一材料貫穿在整個樂章中,其連續不斷的發展,表現了時代潮流奔騰向前、一瀉千里的氣勢。 再次聽主部音樂,感受左手低音的效果。 設問:左手低音有什么特點?低音給你什么感覺? 討論得出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之二:突如其來的低音。
師彈奏貝多芬《致愛麗絲》C段主題片段進一步感受低音創作的特點。
師小結:在主部主題中,貝多芬以塊狀的低音,線狀的旋律線條,通過接二連三的重復擴充模進和再重復,使音樂有了強勁的動力,似乎在不斷地積蓄力量,不斷地對命運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沖擊。 2.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展開部副部主題 (1)欣賞展開部副部切分主題
設問:找出譜子中的力度記號,貝多芬在這個主題中主要運用了什么節奏進行音樂的展開? 討論得出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之三:戲劇性地開展力度變化。
學生練習切分節奏:x x x | x x x | x x x |
師小結:三組切分音小節,加上八分音符的樂句推進旋律,配以特別強的力度,使音樂更富有動力性。 (2)欣賞展開部副部主題
設問:除了運用切分展開,在副部中,貝多芬還運用了多種展開方式,你能聽出幾種?并能說出是哪些展開方式嗎? 師小結:在這段音樂中,貝多芬還分別運用了模進展開、琶音展開、連音展開、長音展開等方式,展現出新穎而富有動感的情緒。
3.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尾聲
師:沸騰的音流匯合成一支英勇的進行曲,斬釘截鐵的節奏和雄壯有力的音樂,把斗爭推到頂點。表現勝利即將到來,激勵著人們繼續前進。
4.完整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巴倫博伊姆演奏) 5.評價并討論《熱情》的藝術價值
(1)出示貝多芬本人和列寧對《熱情》的評價。
(2)討論:是什么成就了熱情?引導學生從作品和作者的角度展開討論。 【從作品角度】:美妙的樂思、鋼琴的技法 討論總結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
主題、動機之發展;音域的擴展(突如其來的低音);戲劇性地開展力度變化 ppp fff;加深鋼琴技巧等。 【從作者角度】:貝多芬的性格、貝多芬的理想
師:在貝多芬57年的人生中,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對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時還處在青少年時期的貝多芬,腦子里也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也形成了他后來這種不卑不亢的性格,在創作中逐漸滲透了“通過痛苦換來歡樂,通過斗爭取得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思想。 活動四:【從痛苦走向歡樂】
1.欣賞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尾聲。 a.視唱練習334554321123322-,教師強調要輕聲高位置歌唱。 b.兩聲部的和聲練習,要求聲音和諧統一。
2.討論:老師今天把課題定為“熱情”,你覺得包含了怎樣的熱情?
師小結:熱情,不僅僅是作品中包含著火山般的熱情,更是貝多芬自身對音樂創作的熱情、對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未
來的熱情。
3.課堂總結——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師總結:同學們,這樣的命運,卻依然有著這樣的熱情;這樣的熱情,才譜就了全人類團結友愛歡樂的不朽頌歌。也許,耳聾,對于貝多芬來說,是具有雙重意義的。當真實的音響世界向他關上大門的同時,更加豐富的、妙不可言的內心聽覺世界毫無保留地向他敞開了懷抱。“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這,就是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讓我們記住“樂圣”——貝多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