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金蛇狂舞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金蛇狂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音樂人音版必修《音樂鑒賞》《金蛇狂舞》
教 學 設 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聆聽、感受、體驗不同版本的《金蛇狂舞》作品,挖掘作品內在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民族音樂。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聆聽感受、對比分析、親身參與演唱、演奏以及對作品中橫向與縱向的音樂要素的分析探究,提高學生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感受音樂并能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想象能力及創造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樂曲的創作手法;聽辨民族樂器音色并按照演奏方式進行分類;感受樂曲旋律、音樂要素等與音樂畫面的內在聯系;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與發展;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教學重點】
聽賞樂曲《金蛇狂舞》,感受“螺螄結頂”的創作手法;聽辨民族樂器的音色并分類。 【教學難點】
感受樂曲旋律、音樂要素等與音樂畫面的內在聯系。 【學法】
引導學生采用聆聽、演唱、比較等方法進行作品鑒賞。 【教具準備】 琵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播放春晚李云迪、王力宏演奏的《金蛇狂舞》片段,提出問題:這首作品的音樂情緒?曲名是什么?是由哪位作曲家創作的? 【設計意圖】
簡潔、生動活潑的課堂導入,能夠點燃學生傾聽音樂的欲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的距離。 二、聆聽體驗、感受經典
1、聶耳生平簡介。
2、初聽《金蛇狂舞》,在聆聽前提出問題:樂曲的速度、情緒特點? 都聽到、看到了哪些樂器?樂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1) 樂曲的演奏形式:合奏。
(2) 民族樂器分類: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 (3) 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 【設計意圖】
學生在聽辨樂器音色中完成初聽體驗,讓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的同時,提升對民族樂器音色的辨別和感知能力,并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相關知識。同時為下一環節樂器組音色的聽辨做好鋪墊。 3、復聽樂曲,感受經典 (1)聽賞引子部分
聽辨樂曲的引子部分,提出問題:引子由幾組樂器共同演奏?樂器組與賽龍船場景有怎樣的聯系? 【設計意圖】
通過三組樂器的共同演奏,引導學生想象一幅賽龍舟比賽的畫面,同時為之后出現的畫面場景做好鋪墊,層層推進。 (2)聽賞第一主題
①教師用琵琶彈奏,學生學唱主題一旋律。
②對比欣賞兩段變化出現的主題一旋律,通過力度、演奏樂器音色的對比,感受不同的音樂畫面。 【設計意圖】
主題一環節,先通過教師演奏民族樂器琵琶,學生學唱旋律,使學生對第一主題有了更進一步的音樂感受。又通過對比欣賞兩段旋律相同,但力度、音色不同的音樂,逐層深入的引導學生思考樂曲旋律、音樂要素等與音樂畫面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獨立感受音樂并能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及音樂的想象力。 (3)聽賞第二主題
①通過聆聽,提問: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感受樂句間對答呼應,龍船你追我趕的熱鬧場景。
②“螺螄結頂”創作手法
A、出示譜例,直觀感受樂句逐層刪減收縮、上下句對稱的創作手法。 B、教師用琵琶彈奏,學生學唱旋律。 C、師生合作,上下句對答演唱。
D、學生分組,模仿兩支龍船隊伍,演唱旋律,感受對答呼應的音樂效果。 ③模打打擊樂器節奏
A、再次欣賞音樂,找出打擊樂器的節奏。 B、出示譜例,模打節奏。
C、請同學演奏鼓、鈸兩件樂器,在與其他同學的演唱中,合作完成主題二音樂。 ④節奏創編
A、請同學為主題二音樂自由創編一段打擊樂器的節奏。 B、請幾位同學展示創編作品。 【設計意圖】
主題二教學環節中,通過學生親身參與演唱、演奏、師生互動、節奏創編等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啟發、協助、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為其終身熱愛音樂、有感情的表現音樂、藝術性的創造音樂奠定基礎。 (4)聽賞結尾部分
通過感受力度、速度、情緒的不同,學生展開想象,引發思考:聶耳用這首作品傳遞給我們什么? 【設計意圖】
作為作品的結尾部分,通過音樂的聽賞,引發學生深入的思考。挖掘作品內在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對比探究,理性思考
欣賞由彭家鵬指揮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的《金蛇狂舞》,視覺、聽覺上體驗民族音樂的變化與發展。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欣賞,學生開放性思維,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的民族音樂。與世界接軌的同時,不斷變革、創新與自我完善。增加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升華 薪火相傳
一曲《金蛇狂舞》在中國大地唱響了近一個世紀,他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也印證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前進歷程。而需要我們做的就是銘記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有著燦爛奪目的音樂文化,我們有責任去更好地傳承與創新,它是民族的,也應該是世界的。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弘揚民族音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