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價值與價值觀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價值與價值觀》專家點評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價值與價值觀》專家點評
《價值與價值觀》課例評析
授課教師:李華
評課教師:顧瑾玉
《價值與價值觀》是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李華老師的一節課,這節課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中的內容。
李老師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以下特點:
1.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課改要求思想政治課要改變原有的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和記憶為主的方式,要能夠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在這堂課里,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是體現在課堂提問上。教師在課堂中沒有就教材的知識點做簡單提問,而是以真實生活案例“兩歲女童小悅悅在佛山市某市場內被兩輛車相繼輾軋。隨后,18名路人冷漠走過,最后僅一名拾荒者施以援手,使該事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情境導入,圍繞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提問:當小悅悅事件發生的時候,為什么會出現“群體漠然”現象?繼而采取換位思考的方式提問,請學生們捫心自問:“假如事情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該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 通過這些學生感興趣、開放式的問題,并且層層遞進,讓每一個問題都成為訓練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梯,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自己的才華,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來調動他們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
二是體現在學習方式上。教師提出問題后,就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無論是個體思考還是小組學習或是全班分享,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整個課堂教學都體現了不斷探究、發現的過程
2.依據學情,明確并達成教學目標
李老師在課前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思想認識、心理發展等方面都進行了認真的了解和分析。作為高二的學生,在個性發展、主體意識方面都越來越強,但同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的不穩定性、社會現實多元化以及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功能弱化使得青少年學生面臨著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危機。
因此,李老師確定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從而讓學生知道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小悅悅事件問題的展開,并圍繞這個事件層層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價值、人的價值、價值與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很好地實現了教與學的目標。
3.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
生活情境的創設是這節課的最大特色。教師用來自真實生活的案例“小悅悅”事件貫穿整個課堂。在導入時,呈現案例情境,讓學生首先說說自己的看法,由此聚焦價值觀問題。
在討論人的價值的環節中,教師設計了“假如你是陳賢妹老人,選擇救起小悅悅,你準備選擇哪些東西和何種交通工具到醫院呢?請說明理由。”依然是在這一情境中理解物的價值與人的價值,進一步理解人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兩個方面,認得價值在于創造價值。
緊接著,老師又通過事件結束后,發生在陳賢妹老人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引發學生思考:面對種種聲音,陳婆婆的價值體現在哪里。
并由此追問“就“小悅悅事件”看,18個路人和陳賢妹老人的行為哪個更有價值?為什么?
在接下來的環節,又從價值過渡到價值觀的討論中,通過“那為什么同樣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身處事故現場,救或不救?自己救了人之后,被人誤會了,怎么辦?”這些問題的提出、思考都是依托小悅悅這個真實的事件,但卻由此激發學生對價值觀的導向、正確的價值觀有了更好地理解,并且懂得了面對真實復雜的現實生活,我們應該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
不過,建議這堂課可以選取更多的來自不同視角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這節課中主要圍繞小悅悅事件展開,但這一個案例畢竟有角度的局限性,學生對觀點的理解,還需要更多實例的支撐,課堂可以更開放些,建立生活與內容的對接,從不同方面可能更容易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