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法治政府建,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單元《法治政府建設能提升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嗎》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法治政府建設能提升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嗎》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課圍繞政治生活中“政府”這一主體展開,不宥于某一框題,涉及政府的宗旨、原則、基本職能、行政權力的運用及監督、法治政府的建設、政府與公民的關系等相關知識,有較強的綜合性。
2.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對公民、政府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已掌握一定的學科基礎知識,初步具備從政治角度理解和分析一些社會問題的能力。但知識理解層次尚淺,對國家政治生活及時政熱點關注較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還不強。
【整體設計思路】
以建構主義理論與人本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學生的課前活動型作業成果的交流、優化案例創設情境的議題式綜合型教學、典型觀點的科學思辨,以及師生、生生的教學互動,構建活動型課程,達成教學目標,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凸顯觀點,關注過程”的新課程理念。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走近小月河”課前活動型作業成果的交流,體會建設法治政府的必要性,提升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意識。
2.通過對“小月河治理”案例的探討,學生進一步理解法治政府的內涵及其對增強政府公信力與執行力的重要意義,培養關注國家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精神,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3.通過對“建設法治政府是否一定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科學思辨,培育學生運用所學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進一步明確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增強知法守法的法治意識與共同投身于法治社會建設的公共參與意識。
4.通過對“假如我是執法者”的開放型問題探討,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以及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公民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如何理解通過法治政府建設,提升政府執行力與公信力。
教學難點:對學生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及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學過程】 課前實踐活動:
教學背景:根據2011—2013年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中國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45203條,總長度達150.85萬公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河湖管理保護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縮,水環境狀況惡化,河湖功能退化等,對保障水安全帶來嚴峻挑戰。解決這些問題,亟需大力推行河長制,即由中國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2016年12月,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此背景下,布置學生完成實踐作業,即調查了解北京小月河在實行河長制前后的環境狀況,并分析原因。
學生通過實地考查、查詢網絡、閱讀報刊、調查訪談等活動形式,了解小月河近年環境變化及原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及有關政治活動,通過自主學習及社會實踐活動,
了解近年來小月河環境狀的變化及原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鍛煉公共參與能力。)
課中學習探究活動:
環節一:導入新課
師:本節課我們將圍繞法治政府建設,通過“力學篤行——走近小月河”、“見微知著——從小月河治理看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科學思辨——建設法治政府是否一定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三個環節共同探究法治政府的內涵及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此前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實踐活動作業——走近小月河,了解近年來小月河的環境變化,并分析原因。小月河是隨著元大都的興建,由人工渠與自然沖積溝河形成的一條古河道,起自德勝門外關廂,沿昌平路兩側向北,經馬甸至清河鎮入清河,上游為西北土城溝。1985年全面治理,改道南起學院南路與長河暗渠相接,向北沿土城溝流經黃亭子,向東至祁家豁子再北折入小月河故道,全長10.25公里,已靜靜流淌了七百多年。但由于經年失修,致使河道不整,河邊雜草叢生,特別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河道兩側居住人員和企業增多,使小月河受到污染,河水變得渾濁不潔。隨后,北京市政府對小月河進行了一系列治理,使其生態環境大大改善,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河長制”的推行,昔日的小月河煥然一新。小月河治理與法治政府建設有何關聯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小月河治理案例共同探討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及其重要意義。
生:課堂分組研討準備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切入主題;交待學習環節,導入新課。) 環節二:學習探究
1. 力學篤行——“走近小月河”
師:首先請第一組同學為我們分享在實行“河長制”前,小月河及沿線的環境狀況及其形成原因。同時,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1)除了同學分享的內容外,你認為造成當時的環境狀況的原因還有哪些? (2)你認為該如何治理小月河的環境?
生:學生匯報在實行“河長制”前,小月河及沿線的環境狀況及形成原因。 學生匯報與回答概述:
小月河治理前環境狀況及形成原因:
由于經年失修,致使河道不整,河邊雜草叢生,特別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隨著河道兩側居住人員增多,廢棄的塑料袋、紙板、廚余殘渣等被隨意拋扔在河道兩岸,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尤其是夏季多雨,垃圾被雨水沖入河道,影響河道邊溝的排水暢通,也嚴重污染了小月河的水質。
一些施工人員及無照商販,夜間常將沙石、渣土、垃圾等傾倒在河道兩岸,更有企業直接將污水排入河中,小月河及周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政府相關部門權責交叉,職能不清,互相推諉,對小月河的管理及整治效率低下。 公民環保意識淡薄、亂扔亂拋,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違規傾倒、排污,政府職能不清、管理不力,造成了小月河及其沿岸臟、亂、差的狀況。
師:接下來由請第二組同學分享實行“河長制”后,小月河及沿線的環境狀況及其原因,同時請同學們思考:
(1)政府建立“河長制”對小月河做了怎樣的治理? (2)政府為什么進行這種治理?其依據是什么?
生:學生匯報,近年來實行“河長制”后小月河及沿線的環境狀況及其原因,其他組學生傾聽、歸納知識、回答問題。
學生匯報與回答概述:近年來政府通過河長的協調統籌,加強對小月河的治理,2016年,小月河沿岸開展了一期整治。對小月河東岸的石板房南路至志新路2000米段的臟亂點進行綠化和硬化鋪裝,在沿岸安裝防護網。其中包括清理垃圾渣土4000立方米,砌擋土墻1000延米,硬化鋪裝7500平方米,加裝防護網2000延米,清理和鋪裝水溝2000延米,栽植榆葉梅和紅葉碧桃2500平方米、500株。
2018年7月,開始二期整治,小月河東岸的石板房南路至竹溪園小區南墻段395米,共清理垃圾渣土680立方米,砌擋土墻40延米,加裝護欄40延米,栽植沙地柏2000平方米,清理水溝400米等,使小月河的水質及沿線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治理原因:政府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職能,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治理小月河是政府的職責所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
師:法律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修訂)》第六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第十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2016年12月,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隨后,北京市相繼出臺了《北京市進一步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全面落實河長制。
(設計意圖:通過對“走近小月河”課前活動型作業成果的交流,體會建設法治政府的必要性,提升運用所學政治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2. 見微知著——從“小月河治理”看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
師:接下來我們通過具體案例探討法治政府的內涵與意義。請同學們閱讀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討論并回答相應問題
學案:
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守住綠水青山。
材料一:作為全市河長制工作試點,海淀區于2015年起先行探索區、鎮兩級河長制。學院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小月河的鎮街級總河長,聯合街道城管以及市河湖管理處土城所,對全長6.3公里的小月河進行了全面梳理,包括對小月河東岸的臟亂點進行了綠化和硬化鋪裝及防護網安裝,栽植了榆葉梅和紅葉碧桃,使小月河沿線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材料二:在河長的協調下,河湖管理處土城所先期聯合城管部門對小月河進行了專門的執法檢查。針對小月河畔占用河道的違建,兩位河長按照法定程序首先召開了街道河長制工作專題會進行了研究。依據《北京市河湖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做出堅決不允許河湖范圍內存在違建的決定,并就此問題正式立案。隨后,學院路城管分隊和街道城管科正式約談房東,并當場下達了拆除通知書,責令對方自行拆除、遵法守法。占壓河道的違建從立案到拆除,僅用了短短6天,還原了地塊的本來屬性。
如今的小月河,綠水清澈,垂柳蓬茸,風景如畫。 思考探究:
(1)概述小月河的治理中涉及到的政府部門及原因?河長發揮了哪些作用? (2)為什么占壓河道的違建,從立案到拆除能夠做到僅用短短的6天?
(3)政府對小月河的治理為什么能較為徹底與高效?這樣做有什么重要意義? 生:閱讀學案,小組討論交流后回答上述問題。
學生回答概述:案例中涉及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及河湖管理等政府部門。因為對小月河的治理是這幾個部門的職責所在,體現了政府不同部門的職能分工與權責所在。河長主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占壓河道的違建,從立案到拆除能夠做到僅用短短的6天,體現了政府執法嚴明,各環節都嚴格遵循法定程序,體現了政府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及守法誠信。
之所以對小月河的治理能較為徹底與高效,是因為依據相關法律,實行了“河長制”,即加強了法治政府建設,使政府做到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從提升了其執行力與公信力。
師:從上面案例的思考與探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法治政府的特征與內涵,以及建設法治政府可以提升政府的執行力與公信力,更好地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設計意圖:通過“小月河治理”案例的探討,學生進一步理解法治政府的內涵及其對增強政府公信力與執行力的重要意義,培養關注國家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精神,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3. 科學思辨——建設法治政府是否一定能提升政府公信力 師:從對小月河的治理中,我們可以看到建設法治政府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與執行力,那是不是說法治政府建設一定可以提升政府公信力呢?
生:課堂討論,思辨 學生回答概述:
正方:建設法治政府一定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原因如下:法治政府應當做到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建設法治政府,可以大大提升政府
的執行力,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使政府的管理與服務得到人民自覺的認可與接受,樹立起政府的權威,提升政府公信力。
反方:建設法治政府不一定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原因如下:首先,是否有“良”法。法治政府以“法”為前提,俗話說“良法善治”,有“良”法才能進行更有效的治理,否則只會使政府的行政效率更加低下,從而喪失權威。其次,法律有時會存在滯后性,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即便政府依法行事,也不能提供更好的管理與服務,從而不利于公信力的提升。第三,政府能否嚴格執法。政府的公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可造福人民,濫用權力則貽害無窮。政府在執法過程中若不考慮實際、民情民意、掌握不好執法尺度,造成權力的缺失或濫用,則會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教師概述:對于建設法治政府是否能提升政府公信力,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如果科學、民主地制定出“良”法,且嚴格依法執法,防止權力缺失與濫用,可以提升政府的執行力與公信力。從全社會看,黨不斷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立法機關科學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監察機關依法行使監察權、公民遵法守法用法,才能共同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設計意圖:通過科學思辨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的能力;學生在進一步理解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上,提升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識與共同投身于法治社會建設的公共參與意識。) 課后拓展延伸活動:
師:接下來請同學在課后結合某一具體事例談一談“假如我是執法者……”,形成文字上交。
生:完成課后活動。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假如我是執法者”的開放型問題探討,培養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以及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公民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