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單元第六課《中國共產黨執政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單元第六課《中國共產黨執政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北京市延慶區第一中學
《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要構建以培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與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
本節教學設計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社會理解和公共參與的能力、形成政治認同。
二、教學背景分析
高一學生在前期的學習及實際生活中對政黨有一定了解,具備一定的比較分析能力與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更多的是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缺乏系統而全面的認識,同時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價值判斷力、社會參與能力仍待加強,面對復雜的真實情境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
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新提法,我們重新整合了《政治生活》教材第三單元第六課的內容。以“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為議題,通過探究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歷程,論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引導學生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形成政治認同。
本節課采用議題式教學方式,通過議題的論證,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與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課確定以論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領導核心為教學重點,以闡明中國共產黨的執
2
政方式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目標
基于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和豐富的歷史素材,引導學生在探究式、活動型的議題式學習過程中,自覺運用黨的性質、宗旨、及黨的執政方式等學科知識,以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分析社會現象,提高比較、鑒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增強政治參與能力;通過探究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歷程,升華對黨的認識,從內心更積極擁護黨的領導,增強政治認同。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議題 視頻:
“不朽的馬克思”
提出問題:為什么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
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怎
樣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觀看視頻
思考教師問題
以紀念馬克思誕
辰200周年時政要聞
視頻導入本課主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合作探究 論證交流 提出問題一: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
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 請第一組學生論證課前研究成果
(教師課前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制定學習
任務單,與學生共同商討議題的論證角度,組
學生分組論證: 1.第一組學生論證
交流:
(1)圍繞論證的問題說明本小組的探究思路、方法
(展示本小組在課前根據學習任務單商討并確定的探究問題:
讓學生在搜集整理史實資料的過程中,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能取得執政地位,全面認識黨的先進性。
3
織學生搜集整理相關史實資料。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治力量的不同,體會黨的先進性。)
學生論證結束后,教師點評學生探究成果,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必然性,并對學生論證表現進行評價。
問題①近代中國能選擇資本主義道路嗎?
問題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
(2)運用課前通過網絡、圖書館或參觀訪談等方式搜集的資料,比較近代歷史上不同政治力量的做法及結果,辨證地、歷史地分析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原因。
(3)總結論證觀點 (小組成員提煉并板書本組的關鍵結論)
2.其他小組點評、追問并補充論證。
教師提出問題二: 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
請第二組學生論證課前研究成果
(課前教師指導學生搜集整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的成就數據,以及黨的幾次重要
會議方針、政策的調整。引導學生思考,黨的領導與人民富起來的關系。)
學生分組論證:
1. 第二組學生論證交流 (1)闡明本組課前確定的論證思路:
問題①改革開放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問題②為了讓人民富起來,中國共產黨做了
哪些重要方針、政策的調整?
問題③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過程中,馬克思
引導學生在探究議題的過程中,通過親自搜集資料、比較論證、表達觀點,切實感受到國家發展,人民生活富裕起來,并進一步深入理解黨的執政方式,理解黨的領導與國家建設成就的關系,理解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
4
學生論證結束后,教師點評學生探究成果,以小組論證所提供的資料為情境進一步追問:“黨為什么要調整政策”“黨的政策與國家意志的關系”,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依法執政。
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2) 通過圖片、數據、視頻等資料,比較改革開放前后人民生活(經濟、文化等)的變化,以時間軸展示黨的幾次重要會議方針、政策的調整,并分析這些調整帶來的具體影響,總結黨的指導思想的豐富發展,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及其內容和意義。
(3)總結論證觀點 (小組成員提煉并板書本組的關鍵結論)
2.其他小組點評、追問并補充論證。
教師提出問題三: 中國共產黨怎樣帶領中國人民強起來?
請第三組學生論證課前研究成果
(教師課前指導學生搜集整理近五年來國家建設的成就,學習十九大報告,側重于探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學生分組論證: 1.第三組學生論證
交流 (1)闡明本組課前確定的論證思路:
問題①中華民族強起來有哪些表現?
問題②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做了怎樣的規劃?
問題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什么?
(2)用圖片、數據
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強起來,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理性分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未來中國發展的意義,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5
學生交流結束后,教師點評并補充介紹十九大報告“詞云圖”,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與視頻展示近五年來中國經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成就,說明中華民族正在走向繁榮富強;介紹十九大提出的我國現
代化建設的戰略安排;分
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的意義。
(3)總結論證觀點 (小組成員提煉并板書本組的關鍵結論)
2.其他小組點評、追問并補充論證。
總結提升
感悟認同
教師根據學生論證內容和板書進行總結,
引導學生感受到黨始終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在教師的總結過程中,感悟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更加認同黨的領導。
通過教師總結,引導學生認同黨的領導,感受堅持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作用。
教學設計特點分析
本課采用議題式教學方式,緊緊圍繞政治認同這一學科核心素養展開教學。“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一議題本身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黨的地位、性質、宗旨、執政方式、執政理念等),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與黨的十九大報告主題相符合。
本節課采用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引領學生通過觀察、辨析、反思、實踐,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眼光、國情的眼光自主探究,有助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正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