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手機管理,放下手機
所屬欄目:高中主題班會優質課
視頻課題:高中一年級手機管理主題班會《放下手機,讓愛回家》黃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一年級手機管理主題班會《放下手機,讓愛回家》黃石市第一中學
課 題 放下手機,讓愛回家
課 型 主題班會
適用年級 高一年級下學期 課 時
1課時
(一)課前:分析準備
教學目標
學情教情
分析 問題背景:黃石一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擁有近1700名住宿生,許多學生父母為外地務工人員。據統計,學校近90%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且高一年級所占比例最高。智能手機在給家校溝通、網絡學習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便利,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由于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較差,往往缺乏合理使用手機能力,從
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引發了親子之間矛盾、隔閡與冷漠,與這就需要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科學全面的引導。 經驗儲備: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高中學習生活以及上節班會課對校園手機問題的討論,已經認識到手機使用不當會影響自身學習,卻沒有意識到手機使用不當對家庭生活也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在手機問題引發家庭矛盾沖突時,許多學生、家長
缺乏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與方法。因此,許多學生、家長會發出“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道理我都說了,但是管不了”的感嘆。 學習能力: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獨立分析能力,但知識遷移、概括能力較欠缺,同理心、共情能力尚需培養。
實踐能力:90后高中生崇尚個性、獨立發展,具備自主意識與能力,但社會實踐不足,對問題處理、自我認知容易偏激、單一等問題。
↓ 目標
任
務
預設 1.表演家:通過表演體驗讓學生認識到手機使用不當,對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
引發學生對手機與家庭關系的思考,培養學生善于反思等學會學習方面的核心素養。 2.藝術家:通過藝術表達、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對手機為代表的高科產物辨證接受的態度,培養學生珍愛生命、自我管理等健康生活方面的核心素養。 3.朗讀者:通過朗讀者體驗過程,讓學生生成家庭關系感受,進一步得出手機與家庭關系處理方法,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等責任擔當方面的核心素養。 4.評論家: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得出家庭與手機關系正確處理方法,促進
學生社會參與、自主發展。
↓ 轉化設計問題
問題一:手機對于我們的家庭意味著無限的溝通還是隱形的障礙? 問題二: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2
教學重難點 ↓ 鋪
墊輔
助
資源 1.重點: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難點:理解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本質 2.重難點突破:將情景體驗、藝術表達、合作探究等方式結合,引導學生得出認識。 3.課前:編寫學案,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課中:制定教學步驟,提供學習資料,自制教學PPT課件
課后:布置思考題和作業
3
(二)課中:教學過程
環節
教 學 內 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
探究解決問題
︵預設 · 生成 · 達成 ︶
導入:同學們,這節班會課我們將延續上一節班會課的主題,繼續圍繞手機管理展開。上節課,我們已經討論了手機在校園內的使用問題,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思考,在我們家庭生活中,手機應該如何使用。那么,在探討這一問題之前,我們
先來欣賞由我們班五名同學帶來的情境表演《我的手機世界》。 環節一:表演者《我的手機世界》
1.準備工作:手機、椅子、充電寶、背景音樂 2.參加人員:學生A、B、C、D 3.片段表達
學生A:坐于舞臺中央,沉溺于手機世界
學生B:今天是周末,晚上吃完飯,陪爸爸去踢球唄? 學生A:不行不行,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學生C:媽媽生日快到了,上街幫她挑份禮物吧?
片段A:親,在嗎?親,包郵嗎親?親,我的快遞親? 片段D:下午來參加社團活動吧?你會認識新朋友
學生A:刷刷刷刷刷我的朋友圈,我的朋友都在朋友圈 學生E:家里開飯了啦,把手機放下,沖會兒電吧? 學生A:人生可以不吃飯,手機不能沒有電! 4.教師總結:感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剛才我們班的5名同學用表演者的形式,為我們再現了許多同學在擁有手機后的生活狀態。相信大家看過之后,一定深有感觸。作為信息時代代表性產物,手機已經走入千家萬戶,也被越來越多中學生所擁有。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種種的問題。那么,手機對于我們的家庭究竟意味著無限的溝通還是隱形的障礙?我們在家庭中又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班會的主題——放下手機,讓愛回家。
教師為學生創設表演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認識到手機使用不
當,對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引發學生對手機與家庭關系的思考,
教師總結,并
直接引出本課主要問題。
將社會熱點與班會主題有機結合,增強德
育課堂的時代感和對現實指導性。
強化學
生對班會主題的理解,,培養學生善于反思等學會學習方面的核心素養。
4
環節二:藝術家《我的手機故事》 1.準備工作:學生圍繞“我的手機故事”主題,結合自身經歷與感受,創作一個故事,并將它用繪畫方式表達出來。 2.參加人員:全體學生 3.教學過程: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畫作與故事 (2)學生代表上臺,展示畫作與故事
(3)教師通過談話法,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手機的本質是現代社會人們交流溝通的工具。但由于智能科技的不斷發展,手機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這就使許多人在使用手機過程中,往往將手機的附加功能擴大化,而漸漸忽視了手機最初本質、最原始的功能。因此,手機使用管理不當會讓手機這個原本能幫助人們無線溝通的通訊工具,變成引發家庭矛盾、親情疏遠的巨大障礙。
4.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想必大家對手機與家庭關系認識已經非常準確清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明明認識到了無節制使用手機的危害,卻又無法克服,仍舊成為“低頭一族”。下面這位女孩就是其中一員,因為手機問題,她常常與父母爭吵,也常常因為沉溺網絡無法自拔,而感到煩惱。她將自己的感受都寫在寄給父親的信中。下面我們就借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形式,由我們班柯雅蕾(我們班的網癮少年)為大家精彩演繹。
環節三:朗讀者“來自父女的家書”
1.學生朗誦:《致信父親》 親愛的爸爸:
有許多次想和你坐在沙發上悠閑地享受陽光,嘮叨家常。可每次看到您那張嚴肅的臉,我總是欲言又止。昨天,您又一次發現我在偷完手機,這已不知是第幾次我兩因為手機而爭吵。此時,我想通過此信,向您表達我內心最真切的感受與想法。
學生對故事自由進行藝術表達與加工,不要求畫作、故事藝術效果,但需要表達真情實感。
學生結合所
學知識,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自由發言;教師認真傾聽并注意引導,最后進行總結
借用央視電視臺《朗讀者》節目形式,教師一方面為學生進一步創設故事情
用藝術
形式,更加自然表達學生情感,幫助學生更準確認識自
我,培養學生珍愛生命、自我管理等健康生活方面的核心素養。
5
手機于我,就像毒品,明知危害,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我都會躲在被子里偷偷玩手機,每次都要玩到凌晨二三點,第二天上課呼呼大睡,就連做夢都是打不完的游戲、聊不完的天、刷不完的微博,根本無法專心聽講。
我也曾嘗試自我控制,但沒有手機后的虛無讓我倍感恐慌。我也曾試圖發奮學習,但成績退步后的壓力讓我十分灰心。后來,
我又有意發展繪畫興趣,希望能借此擺脫手機,促進學習,可是當我鼓起勇氣準備把這一想法告訴你,卻換來你與同事正在通話的一次又一次的忙音。我想您可能真的很忙,不應該在工作的時候打擾你。可是周末回家,當我再一次將我的想法向您提起,您面對手機冷漠的表情,讓我差一點都想死心放棄。 其實,像我一樣癡迷手機的小伙伴還有許多,大家在成長路上都面臨著相似的煩惱與恐懼。其實,我無畏這種的恐懼,但我需要一個更加強大而持久的動力。您一次又一次地沒收我的手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爭吵,我覺得沒有任何意義。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我深知手機對于現代人的意義。因此,我認為您把我與手機強行分離是一個不正確的行為。相反,我更希望您成為引領我成長之路強大的動力。期待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花更多時間與我一起發現生活中的靈感與樂趣,花更多的精力指導我安排好使用手機的時間,用更多的耐心幫助我成功擺脫手機癮。讓手機不再成為你我之間的隔膜,真正成為溝通你我的情感工具!
期待您的女兒 2018年5月28日
2.教師過渡:聽了剛才的獨白,我想很多同學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與感受。這位同學的父親,在聽過孩子的獨白之后,給他寫了下面這封信。今天,我們也十分榮幸地邀請到同學的父親。下面就有請他,為我們演繹一下這封父親的來信。
3.家長朗誦:《致信女兒》
境,另一方面用活動的方式選擇本班有類似問題的學生及學生家長作為本活動的
主角。
一方面,采用情景化教學,增強全體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設身處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與家庭生活的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對本班問題學生巧妙進行親子互動,實現共情教育。
6
親愛的女兒:
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經開始了一周緊張繁忙的住讀生
活,這意味著我們又將有五天時間的分別。每次在校門,目送你青春活躍的身影,都會感覺時光飛逝、歲月如梭。16年了,你從兒童、少年到當代青年,其成長點滴歷歷在目,此時此刻,
我想與你分享我內心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我沒有體驗過住讀,但卻總聽你說,學校的飯菜比家里豐富,學校的老師從不像媽媽這般啰嗦,也不會像爸爸一樣古板嚴肅,學校的生活讓你變得更加獨立成熟。即便如此,爸爸媽媽還是照樣會擔心你在學校的生活、學習和情感變化。你的一通電話、一個短信,哪怕是朋友圈里一個狀態,我們都特別關注。此時手機便成為了我們思念與牽掛的主要寄托。
可是我們并不喜歡這樣的寄托,因為它讓我們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冷漠。在學校,你與家人電話、短信的次數越來越少,而與同學網游、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多;在家里,你與家人共度周末、交流娛樂的互動越來越少,玩手機廢寢忘食、日夜顛倒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你把自己封閉在手機之中,將親情屏蔽,把健康刪除,這一切都讓我憂心忡忡。
前天晚上,你偶然翻出了我們的家庭影集。看著那一張張的照片,共同回憶令我倆都百感交集。這樣平凡、溫馨、幸福的日子,才是爸爸無限奮斗生活的動力。可是現在,這樣的日子正在離爸爸漸漸遠去。
讀了你的來信,我不得不反思,很多時候,我都將責任歸結于你,沒有看到自己也有類似的問題;很多時候,我也將時間、精力寄托于手機,沒能真正關心你的興趣;很多時候,我都在埋怨你的自我封閉,沒有給予你更多的耐心。在這里,爸爸要和你說一聲對不起,請你原諒爸爸,也請你相信,爸爸會做得更好。
真心期待下周回家時問候家人的你、陽光中歡樂活潑的你,
邀請家長代表參與本次主題班會,并在班會上與自己孩子親子互動。
通過活動,讓學生形成家庭結構、成員責任、感情互動等概念,培養責任擔當、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7
夜幕下安然入睡的你,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遠離自我封閉,讓家里有更多的歡聲笑語,讓未來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愛你的父親 2018年5月30日
4.教師總結:聽了剛才父女兩的精彩演繹,我感受到同學們都非常感動,感動的不是書信本身,而是父女兩演繹出的真情實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親情將常伴我們左右,它是我們
一生的財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珍惜。那么,我們在家庭生活中,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讓親情不被隔膜,而是越來越濃呢?
環節四:評論家“在家庭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1.學生分組討論,組長負責收集整理各方觀點,并將它們記錄在案;
2.組長代表發言,教師引導,得出以下開放性結論:
(1)手機管理人人有責,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互相監督,科學規劃手機使用時間。
(2)在周末休息時間,應盡可能多陪伴父母,多參加家庭集體活動,多與父母面對面交流互動。
(3)在與父母交流手機問題時,應學會傾聽,學會耐心,認知到重復溝通的重要性。
3.教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的精彩發言,證明大家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與探討,對手機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手機作為現代智能科技的代表,我們應該用開放、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它。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信息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同時,還能更加感覺到親情的溫暖。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讓愛回家!
學生分組討論,要求:1.每個組員都要結合剛才所學,進行簡要發言,闡明自身觀點2.學生得出的結論是開放性的,可以自由發表觀點和看法。3.組長負責記錄觀點,并在分享環節向全班展示。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自主得出家庭與手機關系正確處理方法,增強學生社會參與、自主發展等能力。
8
(三)小結反思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已經為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所擁有,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這些問題中,因手機而引發的家庭教育危機已越來越明顯,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18年4月,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專門針對互聯網問題下發《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倡導全國中小學生家長對學生手機使用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由此可見,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家長手機管理意識,建立智能社會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成為學校德育研究的新領域、新課題。
作為我市一所擁有近1700名住宿生的高中學校,黃石一中在長期的寄宿制管理、德育工作、心理健康等工作中,逐漸意識到對學生手機實行科學的引導與管理已經刻不容緩。本學期開始,學校已正式啟動學生手機管理工作,出臺了《黃石一中學生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管理辦法(意見稿)》;召開專題研討會、主題班會、家長會;發起網絡投票,征求老師、學生、家長意見等等。本節班會課就是在學校手機管理基礎上,針對手機與家庭教育問題,專門召開的主題班會,屬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達到教育目的,我主要運用了現代前沿的心理學、教育學理論方法,比如表演、朗誦、繪畫等藝術表達,分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探究方法。由于技術與經驗有限,在實踐的過程中,個人認為藝術表達、探究方法的呈現效果還不夠,與學生的配合度尚需加強,今后還需要在內容上多下功夫。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