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之《育人故事》
呵護心靈成長
青春逆風飛翔
呵護心靈成長 青春逆風飛翔
【背景概述】
去年8月底,我與班級的孩子見面了。他們思想活躍,追求上進,是一群可愛的孩子。一學期過去了,班級在學校、家長、教師、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進步明顯,班風向上,井然有序。我作為班主任,雖然每天在瑣碎的工作中忙碌地度過,但心中充滿希望與成就感,認為班級照這樣的趨勢,一定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故事梗概】
可隨即發生的事情,讓我明白,在孩子的行為表象之下,有著更深層次的情緒與心理需要去感受與關懷。4月11日,星期天晚上,學生們陸續返校。不久,我班體育委員Z同學找到了我,面色蒼白凝重,提出想要回家。我不禁納悶:剛從家里回到學校,卻馬上就又要回家,這是怎么回事呢?
Z同學是從本校初中直升上來的一位學生,從初一開始就擔任體育委員,熱心負責,樂于助人,是班主任的好幫手。3月時他就曾在一個星期天晚上請假回家過,說是同學關系緊張,心里難受,回家調整一下。我和他談話之后,與他的室友G同學進行了交流,教他們要和諧相處,不要針尖對麥芒。當時Z同學第二天就回到了學校,沒再表現出異樣,我也就沒再過問。
不過后來我注意到Z同學與女同桌舉止過于親密,再次與他進行了交流,他承認從上學期就開始追求女同桌并談起了戀愛。我對他提出明確要求,一是不能舉止過密,對女生、對同學、對班級造成不良影響,二是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造成影響,他點頭應允。
4月10日星期六時,這位女生主動在通訊軟件上給我聊天,說不能忍受Z同學性格上的一些缺點,想分手。我表示支持,并讓她真誠地與男生溝通,如有必要我再介入。后來,女生果然提出分手,成為壓垮Z同學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急切地想要逃離班級,回到家中。
【追根溯源】
和Z同學交流了許久后,我梳理出他面臨的四重困難與壓力:
1. 學業壓力。4月初進行了月考,他的成績下降不少。自身的不滿、老師的詢問、父母的責怪,都讓他壓力倍增,心煩意亂;
2. 親子壓力。他的父母學歷不是很高,平時對他的管教方式比較單一,導致他時常與父母就某些問題爆發爭吵,如周末的手機使用問題等。他也試著給父母說自己在學校面臨的苦惱,但父母只讓他反思和提升自己,并未給出具體有效的建議;
3. 感情壓力。戀愛過程中女生漸覺兩人不適合,提出分手。他不知如何再與之在同一個小組相處,還因失戀產生了自我懷疑與否定,自我效能感降低;
4. 人際壓力。Z同學喜愛打籃球卻并不擅長,常和他一起打籃球的幾位同學不時取笑他,甚至給他取綽號,令他心中怨憤。
【理論基礎】
了解到這個孩子所面臨的困境,我很心疼。沒想到一個外表陽光的孩子,現在如同困獸一般,找不到出路。我決定從心理學的
抗逆力角度出發,引導他提升自我能量,轉換看問題的角度,在低谷中找到自己人生曲線的突破點與增長點。抗逆力指個人處在危機或壓力情境時發展出健康的應對策略的能力,是青少年從受保護的環境中進入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環境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抗逆力”,主要通過喚醒“
效能感”、“
樂觀感”和 “
歸屬感”達成,提升他們在逆境中不至退縮,反而振翅向上的素質。換言之,我希望讓這個孩子重新獲得自信心、樂觀態度與歸屬感,并采取有效對策,將四重壓力“各個擊破”。
【方法策略】
首先,
學習方面。我給他做了細致的成績分析,鼓勵他有進步的地方,讓他明白應當用“成長型思維”看待成績波動這一正常現象,同時讓他進行反思與自評,引導他說出自己在學習上的優勢及還可提升的地方,讓他重新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樂觀面對一時的困境。
其次,
親子關系方面。我教他盡量避免在氣頭上與父母發生爭執,待冷靜之后再與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商量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比如周末使用手機的問題,可以簽訂“協議書”,我作“見證人”,明確規定每天的手機使用時間,然后遵照契約執行。同時我也與其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并預約了心理咨詢。
再者,
戀愛方面。我應其要求更換小組,調換座位,并告訴他感情中被拒絕只能說明雙方不適合,并不意味著自己不夠好。況且,目前的重心應該放在學習上,學習成績回升了,自信增加了,這件事的影響會慢慢淡化。
最后是
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牽涉的人員廣,因此處理相對復雜,要從
個體、團體、集體各個層面進行引導。
一方面,我與Z同學的
好友及組員等私下交流,交待他們多關心Z同學,并一起給他寫鼓勵
卡片,讓Z同學感到集體的溫暖,重拾“歸屬感”。
另一方面,我著手整頓班上這一小股揶揄嘲笑別人的“歪風”。首先我找到與Z同學有直接矛盾的幾位
同學談話,引導敦促其對同學友善尊重;然后與學校心理老師、班主任同行及班級科任老師交流必要信息及處理辦法,并在家長群發出倡議,呼吁
家校共育;最后結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開展了一堂名為“尊重他人,學會寬容”的
主題班會課,讓學生們通過視頻、圖片、討論、書寫等方式認識到尊重與寬容的內涵、原因以及方式。
除了從
短期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我還從
長遠出發,開展了
心理關懷系列主題班會,如《3班是我家,和諧靠大家》、《競爭與合作-有你更精彩》、《控制好情緒,放飛好心情》等,努力為學生創設友愛、和諧的學習及生活環境。
老師和同學們寫給Z同學的祝福卡片
【育人效果】
經過多方協作與一系列的努力,Z同學和班級的狀態都
回升向好。
學習方面,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學會了分析成績,并通過加強時間管理與提升專注度來提高學習效率。
親子關系方面,他的爸爸媽媽經過此次“風波”,也意識到傾聽與尊重的重要性,與孩子的溝通平等、平和了許多。
戀愛方面,兩人現在座位離得較遠,未再有明顯交集,生活回歸正常軌道。
人際關系方面,調換小組之后,他與新小組的成員達成默契,互幫互助。班級也重獲和諧氛圍,形成了文明、有序的班級文化。
最讓我欣慰的是,Z同學走出低谷,心理狀態明顯改善。他
自我認識更加充分,逐漸學會了
自我分析與
自我調節,遇到問題時會先控制情緒,再分析原因,著手解決。
【啟示感悟】
中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問題較為突出的時期。《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表明,青少年階段(12~18歲),心理健康指數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高中學生最低。
經過此次事件,我深刻地意識到班主任要
積極學習并運用心理學知識,
聯合家校各方力量,定期開展
心理相關班會課,防患于未然。在促進
班級和諧發展的同時,班主任還需要
關注個體,細致觀察每位學生的情緒狀態。心理學的原則在于“
助人自助”。當發現學生有心理異常情況時,班主任需
細致關懷、耐心傾聽、思想引領,幫助孩子
提升抗逆力,讓孩子學會
自信樂觀地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
解決問題,成長為
德才兼備、直面挫折的優秀青年。
讓我們呵護心靈成長,讓青春在逆風中也能勇敢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