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浙江省 - 臺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2.解釋靜電現象,認識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3.理解電荷可以流動,電荷在電路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及電荷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準備】
每組學生準備:塑料梳子、絲綢、毛皮、有機玻璃、塑料棒、泡沫小球、碎紙屑、充氣氣球、支架、吹塑紙。 教師準備:PPT、演示用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出示圖片,關于電,你知道些什么?
預設:電可以儲存起來、夏天雷陣雨中有閃電、很多物體會導電、生活中經常用到電、許多電器都是依靠電運行的(是的,只有通電才能工作)、冬天來了,會有觸電現象(你能具體說說嗎?)
2.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剛才***說的觸電現象科學上稱為靜電現象。人類對電的認識是從靜電開始的。
3.揭題并板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二、體驗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1.初步認識靜電現象。
師:你們在生活中接觸過靜電現象嗎?
預設:生1:脫毛衣,聽到噼啪聲響,看到小火花。 師:你怎么知道這是靜電現象?還有嗎? 生2:開車門時或接觸門把手有時會被觸電 ; 師:對的,這是靜電現象。
生3:與別人握手,感覺到指尖好象被針刺; 生4:早上起床梳頭,頭發常會飄起來 生5:滑滑梯上,扶桿上
生6:穿毛衣時,兩人接觸時,毛都豎起來、針刺的感覺。——你觀察到什么現象?——毛都豎起來。說明毛衣上的絨毛被吸引。你很會觀察。2500年前左右,古希臘哲學家塔勒斯發現用絲綢、法蘭絨摩擦琥珀能吸引輕小物體。他是歷史記載的第一個靜電實驗者。還有嗎?
„„ 2.體驗靜電現象。
(1)過渡:可見,其實靜電現象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剛才***同學說握手也會產生靜電。老師和同學握手。有靜電嗎?——沒有。
師:這說明了靜電的產生是需要條件的。 師:你有什么辦法使物體帶上靜電?
預設:生1:使勁的摩擦頭發——這里隱含了一種方法——摩擦
生2:按一下——你待會用這種方法試試。
(2)剛才大部分同學都認為摩擦可以產生靜電,那么到底摩擦能不能產生靜電?怎樣的摩擦才能產生靜電?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探究吧!
(3)師:請看,這是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材料,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 師:請問,小紙屑、頭發絲有什么用?——檢驗靜電的產生。
師:下面請以小組為單位,邊實驗變觀察,反復多次,及時記錄你們的發現。請材料員拿出材料盒,出示記錄單,開始實驗。 (4)學生活動,師巡視。
①發現問題,幫助沒有成功的小組重新實驗,取得成功。 ②提醒動作快的小組嘗試不同材料產生的靜電強弱,對比實驗。 ③提點學生發現更多實驗現象,有的現象明顯,有的現象不明顯。
(5)交流匯報。
師:那些組使物體成功產生靜電?來匯報一下,你們是怎樣制造出靜電的?同組有補充嗎?其他組有不同的試驗嗎? 預設:生1:摩擦后吸引小紙屑、頭發。
生2:發現有機玻璃和絲綢摩擦后吸引更多的紙屑。——更多說明靜電——強。所以我們還可以發現不同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強弱是不同的的。真是善于發現的孩子,還會用對比的方法。
(6)小結
師:還有補充嗎?總結我們的實驗發現,我們可以得出,什么方法:可以使物體帶電? 生:摩擦。
師:是的,摩擦等外力作用可以使物體產生靜電。靜電的產生與物體的特性、環境等因素有關。干燥的冬天容易產生靜電。并板書。靜電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出示圖片,除了摩擦,還有接觸、感應也能產生靜電。 二、認識不同的電荷及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
1.認識電荷
(1)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摩擦等外力作用可以使物體產生靜電。為什么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
預設:生1:靜電本來存在在物體里面,摩擦后出來了。 生2:靜電本來存在物體上,比較弱,摩擦后變強了。 生3:物體當中本來就有電荷,摩擦后跑出來了。 (2)物體不帶電的原因。
師: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靜電的產生呢?請看科學家的解釋。
出示課件:原來物質同時具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由于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體不顯示帶電。
(3)師:現在,你能說說物體為什么通常不帶電嗎?
預設:生:由于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體不顯示帶電。 (4)師:是的,通常物體由于正、負電荷數量相等,相互抵消,因此物體不顯示帶電。并板書。
(5)靜電的產生。
師:為什么摩擦后產生靜電?
預設:生1:摩擦后電荷不相等,帶上了電。
生2:摩擦后電荷發生轉移。 生3:摩擦后電荷發生轉換。
師:你的想法和科學家的解釋非常接近。
出示課件:當物體受到外界影響(例如摩擦)時,物體表面的電荷發生了轉移,正負電荷數量不一樣了,物體就顯示帶電了。 (6)解釋靜電現象。
老師演示,梳子梳頭發。你能解釋梳子是怎么帶上靜電的? 生:電荷發生轉移,帶上電。
師:梳子和頭發摩擦,頭發上的負電荷發生了轉移,跑到梳子上,梳子上就有了多余的負電荷,所以梳子就帶負電荷,頭發缺少了負電荷就帶上了正電荷。
2.電荷之間的相互關系 (1)猜測。
師:如果讓帶負電荷的梳子和帶正電荷的頭發相互靠近,會發生什么現象?
預設:生1:相互吸引。說說你的理由。
生2:相互排斥。說說你的理由。
師:對的,就像三年級研究的磁鐵的兩極。活學活用,贊一個。到底會怎樣?讓我們用實驗證明吧。
(2)確定實驗方案。
師:怎么讓物體帶上不同的電荷?怎么讓兩個物體帶上同種電荷? 預設:生:兩個不同物體相互摩擦就帶上不同的電荷。兩個物體都摩擦同一個物體。師強調。
(3)出示材料,這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第二組材料和要求。 (4)老師邊演示邊講解。將兩片吸塑紙用鐵架子固定。
①將吸塑紙與頭發摩擦后,再將吸塑紙摩擦過的一面靠近被摩擦過的頭發,觀察現象,及時記錄。
②分別讓兩片吸塑紙同時摩擦頭發后,將摩擦面相互靠近,觀察現象,及時記錄。
③反復多次,以求精準。
④用同樣的操作方法嘗試老師提供的其他材料,觀察現象,及時記錄。 (5)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6)交流匯報。
師:誰先來匯報你們組的發現?
預設:生:吸塑紙與頭發摩擦后,再將吸塑紙摩擦過的一面靠近被摩擦過的頭發,觀察到相互吸引。兩片吸塑紙同時摩擦頭發后,將摩擦面相互靠近,觀察到兩片吸塑紙相互排斥。
師:這就像磁鐵的兩極, 生: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7)師生小結。
師:通過實驗,我們得出什么結論?
預設:帶異種電荷的物體靠近相互吸引,帶同種電荷的物體靠近相互排斥。 師:科學家也經過大量實驗和研究發現,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同時,靜電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之中,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和非生物。
3.拓展延伸
師: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靜電。你們認為靜電現象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師:是的,靜電的存在就目前來說弊大于利。知道避雷針嗎?
師:讓瞬間產生的電轉移到大地中而消失。所以,靜電其實是靜止狀態的電荷。
三、認識電流的形成
1.過渡:師:怎么讓電荷持續流動?帶著這樣的思考,科學家發現了電流——就是電荷的持續流動。你覺得電流是怎樣產生的?
2.電流產生的條件 預設:生1:需要通道 生2:需要動力。
„„ 3.小結
師:是的,要想使電荷流動起來形成電流,需要具備兩個條件“電源”、“電路”。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電荷就開始流動了,我們的電器就可以正常工作了。電路由電源、導線、用電器等元件組成。這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課題。
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課外繼續搜索、探究有關靜電的內容。下課。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可以) 產生
摩擦 靜電
正電荷=負電荷 轉移 帶正電 (不帶電)
帶負電
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作業布置:1.完成作業本第一頁。
2.課外繼續探究靜電現象,比如嘗試更多材料研究靜電現象、搜索有關靜電知識的相關資料。
活動一:體驗靜電現象
體驗靜電現象記錄表
材料 | 方法 |
有無靜電 (有靜電打“√”) |
其他發現 |
塑料棒( )梳子( )毛皮( )絲綢( )有機玻璃( ) 頭發( )其他( ) |
摩擦( )其他( ) | ||
塑料棒( )梳子( )毛皮( )絲綢( )有機玻璃( ) 頭發( )其他( ) |
摩擦( )其他( ) | ||
塑料棒( )梳子( )毛皮( )絲綢( )有機玻璃( ) 其他( ) |
摩擦( )其他( ) | ||
塑料棒( )梳子( )毛皮( )絲綢( )有機玻璃( ) 頭發( )其他( ) |
摩擦( )其他( ) |
序號 | 我們選取的材料 | 觀察到的現象(用箭頭表示運動的方向) | 我們的發現 |
1 |
吸塑紙2張、頭發、鐵架子2個、支架1個 |
![]() |
通過實驗,我們觀察的現象是 。 我們的解釋,帶電物體相互靠近出現不同的現象,是因為 。 |
![]() |
|||
2 |
氣球2個、頭發、鐵架子2個、支架1個 |
![]()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