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是什么樣的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4課《水是什么樣的》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學科 科學 年級 一年級 授課教師
劉寧寧
教材版本 蘇教2017版
課題 水是什么樣的
第(一 )課時
教材分析
《水是什么樣的》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首先第二單元的設計繼續定位在“觀察與描述”,通過比較等方法,促進細微觀察,用科學的詞匯與學生頭腦中對水的朦朧認識相對接。本節課的主題是研究“水”,第一個活動通過討論生活中哪里用到水來調動學生原有經驗,激發學習欲望;第二個活動通過找出哪一杯是水來啟發學生用正確的詞匯來描述水;第三個活動是感知水沒有固定形狀;第四個活動是通過在手背上滴水來認識水的流動。再通過氣泡圖幫助學生對中心詞做出聯想,有條理的記錄他們觀察到的內容;第五個活動通過播放關于保護水資源的視頻,呼吁學生有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學情分析
水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質,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關于水的經驗,對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大多數比較零散,還不太能用科學語言來描述。在回答問題時,一年級學生容易受到同伴影響而局限于某一方面的表達,要啟發學生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學目標
1、熟練運用各種感官辨認哪一杯是水,說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過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動,知道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水可以流動的特征;
3、學會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特征的認識。
重點難點
重點:熟練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辨別等活動,說出水是無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沒有固定的形狀,會流動。 難點:用氣泡圖的方式描述水的特征。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白醋、水、牛奶、糖水各一杯、不同形狀的瓶子、滴管、裝有水的杯子、嘗味棒、水槽
學生準備:紙巾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看圖猜謎導入 二、用感官觀察,認識水的基本特征。
1、視頻導入 2、組織學生說說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1、出示四杯液體,讓學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2、小組合作完成記錄單,運用多媒體方式讓學生匯報結論。
3、用氣泡圖來總結水的基本特征。 4、強調“聞”和“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1、生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洗澡的時候需要用到水; 生2:洗菜的時候需要用到水 生3:我們每天都要喝水……
學生先猜測哪一杯是水。然后通過用眼睛觀察,發現4號是白色的所以是牛奶不是水,排除4號;通過用鼻子聞氣味,發現1號有酸味兒所以1號是醋不是水,排除1號;通過用舌頭嘗味道,發現2號有甜的味道所以2號是鹽水不是水,排除2號。所以3號是水。
本環節意在調用學生 已有生活經驗,談談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選擇牛奶、糖水、白醋、水四種液體,利于學生用看顏色、聞氣味、嘗味道的方法,調用多種感官進行排除與辨認。 在辨認過程中嘗試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描述,用氣泡圖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四、將同樣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觀察水的形狀的變化。 五、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動性特點。 六、拓展與升華
1、出示三種不同形狀的瓶子,讓學生說說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問題:如果把同樣多的水倒入這些瓶子,水的形狀會有什么變化?
2、教師演示:將染成紅色的水依次倒入三個瓶子中。 3、完善氣泡圖: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1、找學生玩“接水游戲”。
2、組織學生在手背上滴水,然后觀看水從高處流下的視頻,體會水的流動。 3、完善氣泡圖:水會從高處往低處。
播放“保護水資源”視頻
先依次說出三種瓶子的形狀 生1:水的形狀隨著瓶子的變化而變化; 生2:水的形狀的變化和瓶子的形狀有關。
得出結論:水是沒有形狀的。
學生代表玩“接水游戲”并說說感受。發現用手是握不住水的,水是流動的; 分組活動:在手背上滴水,觀察水流動的方向。發現水是從高往低處流淌的。
觀看視頻,體會干旱地區的人們生活的艱難和水的重要性。
水沒有固定的形狀這個問題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抽象,通過對比的活動,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狀的瓶子,就呈現瓶子的形狀,說明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通過“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動,細致感知水具有流動性,從高處往低處流,完善對水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知道每一滴水都很珍貴,養成節約水資源的良好習慣。
板書設計
4水是什么樣的
水
沒有顏色
沒有味道 透明的
會從高處往低處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