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玩得真開心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9課《玩得真開心》上海市 - 奉賢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9課
1
課題:9.玩得真開心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在家(或戶外)進行安全、文明、健康、有創意地玩;繼續了解玩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能在討論、交流、實踐中學會因地制宜地創造游戲和玩具。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在家(或戶外)進行安全、文明、健康、有創意地玩的習慣。 情感與態度:感受分享、創造、玩耍帶來的快樂;愿意與同伴交換,并借用交流玩具;初步建立公共意識,顧及他人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在討論、交流、實踐中學會因地制宜地創造游戲和玩具。
2. 感受分享、創造、玩耍帶來的快樂;愿意與同伴交換,并借用交流玩具;初步建立公共意識,顧及他人的感受。 三、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1.器材:多媒體。 2.課件: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執教: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小學 陳晨
(一)課時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在家(或戶外)進行有創意地玩;繼續了解玩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能在討論、交流、實踐中學會因地制宜地創造游戲和玩具。 行為與習慣:初步養成在家(或戶外)進行有創意地玩的習慣。 情感與態度:體會創造、玩耍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在討論、交流、實踐中學會因地制宜地創造游戲和玩具。 2.體會創造、玩耍的快樂。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展示照片,揭示課題
1.我們上學已經兩個多月了,老師用小鏡頭記錄了你們在學校的點點滴滴。(教師出示學生在校玩的照片)
2.小結:我們在學校里一起學習,一起玩,真開心。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9課
2
過渡:老師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了一棵開心樹和一些開心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組獲得的開心果最多。你們有信心嗎? 活動二:交流游戲,了解意義
1.老師想問,放學回家后,你們玩些什么呢?
2.老師也悄悄地請你們的爸爸媽媽拍了你們玩耍的照片呢!(出示照片) 小結:原來小朋友放學回家后,有這么多有趣的玩法。(板書:放學回家玩法多) 3.玩法歸類:有的游戲活動適合在室內玩,有的則適合在室外玩;有的游戲活動需要同伴或家人的參與,有的呢,獨自玩也很開心。
4.(出示照片)請照片中的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玩的? 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益智健身真開心,
5.老師知道你們還有很多不同游戲的玩法,小組交流一下。 6.小結:這么多的游戲讓我們聰明、健康,獲得快樂。 活動三:學玩游戲,創造玩法
1.老師也來介紹一樣玩具,它的名字叫“疊疊樂”,我們經常拿它玩“疊高層”游戲。(出示“疊疊樂”照片)你們玩過嗎?現在想玩嗎? 2.小組先討論一下疊高的方法,再分工合作疊一疊。 在組長的帶領下,學生到游戲區。老師介紹游戲規則。 3.學生活動,組長匯報層數,教師隨機板書。并評價得開心果。 4.交流獲勝經驗。 5.“疊高層”,新玩法。
疊高是“疊疊樂”玩具最簡單的玩法,想不想挑戰一下高難度?那你們就要開動腦筋,發明其他玩法。教師介紹其他玩法。(出示照片)
6.小組先討論一下怎么疊花樣最多,再分工合作疊一疊。可以獨自疊,也可以合作疊。 7.老師介紹游戲規則,學生活動。
8.小組交流。組長介紹玩法,教師隨機板書幾個,再評價得開心果。
9.小結: 通過動腦筋,分工合作,小朋友發明了疊高層游戲的多種玩法,玩得真開心。 活動四:合作討論,發明玩具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疊疊樂”玩具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嗎?(出示圖片:制作木材大物件后留下的邊角料)
2.這些不起眼的邊角料還可以做成其他玩具。(出示圖片:七巧板、串珠、飛機、小鴨子。)
3.這是我們學習生活中最常用的紙,使用后的廢紙可以用來干嘛呢?其實,它們也可以用來做成小玩具。(出示廢紙做成的青蛙、花籃。)
4.廢紙還能做成什么玩具?原來一個廢舊物能發明多種玩具,這叫:一物多玩。 5.(出示帆船)瞧,這是什么玩具?仔細看,它用什么廢舊物做成的?多個廢舊物品組合起來發明一個玩具,這叫:多物一玩。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9課
3
6.(出示制作玩具的廢舊材料)小組討論:用多個廢舊物發明新的玩具。 7.小組交流并評價給開心果。
8.小結:只要我們多思考,勤動手,身邊的廢舊物品都可以發明玩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歡樂。(貼板書:勤于動手愛動腦,“變廢為寶”樂無窮。) 活動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老師把今天的學習內容編成了兒歌,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兒歌。 2.布置回家作業:
和家人一起利用廢舊物品制作一件玩具,并按評價單進行評價。 在下一節課帶上你喜歡的玩具(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購買的)。
《9.玩得真開心》回家作業評價單
班級: 姓名: 內容與標準:
評價結果:在蘋果上用“√”表示 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制作玩具
能和家人一起玩制作的玩具 能給家人介紹玩具的玩法 在班級群里曬出自己的作品 設計板書:
9、 玩得真開心 放學回家玩法多, 益智健身真開心, 勤于動手愛動腦, “變廢為寶”樂無窮。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9課
4
教學思想:一年級小學生初入學,規則意識、安全意識都處于萌芽狀態,同時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坐上35分鐘進行純粹的書本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很難,收效也不好。游戲,是他們最樂于參與的活動,在游戲中滲透德育,通過不斷完善游戲規則,交流游戲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自律、創新、合作的能力,易于被學生接受。而認識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前提和條件,讓受教育者形成規則意識,這是所有教育的基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很明確,以基礎性的行為規則和法律常識為主,側重法治意識。對于剛接觸小學生日常行為規則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規則意識的培育重點首先應該是建立正確的兒童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兒童形成對規則的認識和發展。因此,在我這節課中,體現了道法結合,規則引領。
課程設計思路:我們打破了原本教材上的順序,將“放學回家玩什么”和“你會和它們玩嗎”作為第一課時,為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用“疊疊樂”去比賽玩“疊高層”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快樂。接著,讓他們思考“疊疊樂玩具能有其他的玩法嗎?”這個問題較難,因為要借助小組的力量去完成。他們一邊談論,一邊玩,便會發現原來突破已有的思維模式,舊玩具創造出新玩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然后,由“疊疊樂”做引子,引到活動四“合作討論,發明玩具”,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么好玩的玩具,制作材料竟然是制作木材大物件后留下的邊角料。最后,我給學生展示一些用廢舊材料制作而成的玩具,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巧設了這個支架后,當學生思考“根據老師給的廢舊材料,能制作什么玩具”時,他們就能輕松地發明出一兩個玩具。
教學特色:本課時對教學特色就是“巧用教學道具”,活動引領教學,讓學生有所創新地玩。我所選擇的“疊疊樂”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玩得快樂,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玩具可以有多種玩法,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就會發現更多的樂趣。試想讓學生脫離教具,不動手,光看PPT,就很難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他們也無法感受到發明新玩法的歡樂。當然,本節課道具的使用不僅妙在這里。當學生沉醉在“疊疊樂”的游戲時,我向他們提問:“你們說說這么有意思的玩具,它的材料是什么?”學生都能答道是“木頭”。通過老師的引導,他們自然就恍然大悟,原來制作木材大物件剩下的邊角料可以制作出這么有趣的玩具。這樣一來,活動三“學玩游戲,創造玩法”和活動四“合作討論,發明玩具”的銜接就十分流暢,一氣呵成。同時,因為學生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玩具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所以增強了他們對“變廢為寶”制作玩具的憧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