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讓我自己來整理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1課《讓我自己來整理》安徽省 - 淮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1課《讓我自己來整理》安徽省 - 淮北
課題:《讓我自己來整理》 教學對象:一年級 課時:1課時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
《讓我自己來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第11課內容。這單元主題為“我愛我家”,以遞進的邏輯關系安排了四課內容,旨在指導學生關注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自己來整理》是本單元的第3課,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這一課包括“小雨和它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了”、“送‘小伙伴’回家”、“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四個板塊,在學生感受家人的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整理方法,養成整理習慣,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學著承擔家庭責任、表達“我”對家的愛。當下經濟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公民公德意識匱乏、公民意識缺失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因此,從小處著手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規則意識,滲透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在觀察、模仿中學會整理的方法,懂得要物歸原位、定時整理。 2、提高自理能力,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學會分工合作,與人交往。 3、激發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和對家庭的責任感,培養自覺遵守規則和社會公德的公民意識,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習者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
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活動、交流、游戲,樂于展示自己。但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動手能力不強,自理能力較差,行為習慣仍在初步養成階段,需要教師加以科學引導。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設計理念】依據《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精神、基于一年級學
生的發展需求設計教學環節,立足兒童視角,整合教學資源,通過貼近學生生
活的體驗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公民意識。
【教學與活動策略】教法:情境教學法、啟發誘導法、活動體驗法、價值辨析法。學法: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指出重難點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
【教學重點】:培養整理能力非常重要,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整理,培養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
【教學難點】:基于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情特點,我把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家庭責任感以及規則意識定為教學難點。 六、教學過程(說明教學的環節、具體的師生活動及其設計意圖)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環節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看一看:學會整理很重要】 1、謎語大闖關:出示謎語。 2、播放《大耳朵圖圖》動畫片段。
【看一看:學會整理很重要】 1、聽音頻,學生猜謎語。 2、觀看《大耳朵圖圖》動畫片段,思考:圖圖遇到了什么麻煩?交流。
立足單元教學目標,結合低段學生的認知和學情特點,從生活著眼,從細節著手 ,在多媒體創設的趣味化情境中激發學生對物品愛護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環節二:整理書包,習得方法。
【學一學:整理書包有方法】 1、請一名學生上臺整理書包,師在旁指導。
2、師啟發學生歸納出整理方法。
【練一練:整理書包大比拼】 1、設計整理書包比賽,巡視指導。
2、請生上臺展示整理的書包,師生共同評價。
【想一想:我幫書包減減肥】 1、播放音頻,創設問題情
【學一學:整理書包有方法】 1、一生上臺整理書包,其他同學認真看,仔細聽,交流補充。
2、梳理總結整理方法:分分類、按順序。 【練一練:整理書包大比拼】 1、全員參與,用學到的方法試著整理書包。
2、學生代表上臺展示,余生與老師共同評價。
【想一想:我幫書包減減肥】 1、聽音頻:“小朋友每次拿
這一環節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與交流梳理歸納出整理書包的方法;然后通過比賽讓學生學以致用,分門別類、按照順序地整理書包;最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動腦思考,依據課程表給書包減重,扶放結合,習得方法,解決問題。
境。 2、激疑:你有好辦法幫書包減肥嗎?
3、課件出示課程表。
太多東西啦,我的肚子都要撐破了!我想減肥啊!” 2、生開動腦筋想辦法,發表意見,交流分享。
3、生根據課程表篩選學習用品,學會運用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環節三:整理“房間”,知行合一 。
【試一試:整理房間我能行】 1、發放“立體書”折紙和生活用品貼紙。要求小組合作,整理“房間”。
2、請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并解說,師生評價。
【辯一辯:養成整理好習慣】 1、出示圖片,質疑:整理過的房間為什么又變亂了?有什么辦法保持整潔呢? 2、小結:物歸原位、定時整理是保持整潔的好方法。 3、播放音頻,質疑:小雨說媽媽會整理的,他長大再整理。你同意嗎?
4、小結: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試一試:整理房間我能行】 1、小組合作,動手、動腦,把物品歸類,整理小“房間”。 2、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并解說,強調注意分工合作,師生評價。
【辯一辯:養成整理好習慣】 1、看圖片,交流保持整潔的方法。
2、梳理、明確保持整潔的訣竅:物歸原位、定時整理。 3、針對孩子中常見的家務由家長做、長大后再做不遲的觀點,發表見解,實現自我教育。 4、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新穎有趣的立體書形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內化知識,鞏固所學。
音頻創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辨析,啟發學生懂得養成整潔好習慣的訣竅,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識。
環節四:身體力行,生活實踐。
【做一做:整理讓家更美好】 1、出示孩子幫著整理的家庭場景圖片:除了自己的物品,在家里我們還可以幫著整理什么?
2、讓學生留心身邊,觀察發現所處教室雜亂的地方并動手整理。
3、出示圖書館、超市、公共自行車停靠處等照片,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在這些公共場合,我們應該怎么做? 4、出示“整理記錄卡”,鼓勵學生堅持整理。
5、出示兒歌,帶生齊讀。
【做一做:整理讓家更美好】 1、生觀看客廳、餐桌雜亂的情形圖片,思考交流,鼓勵學以致用。
2、觀察教室,動手整理,留心生活,關注細節,優化觀察品質。
3、觀看圖片,自由表述,由小及大、推己及人,明晰公共場所應遵守的公德和規則。
4、拿出課前發下的“整理記錄卡”,明確作業要求。 5、生朗讀兒歌,梳理重點,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將所學用于實踐,身體力行。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動手能力,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從貼近學生身邊的生活場景入手選擇材料,拓展延伸,將視角投向生活與社會,引導學生在公共場所乃至社會自覺遵守公德,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公民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