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條形統計圖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條形統計圖”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條形統計圖”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
公開課教案
條形統計圖
佛山市南海區南海實驗小學孫明潔
【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初步經歷了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文字、圖畫、簡單的統計表等)呈現分類計數的結果。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某個月的天氣情況,利用統計表、象形圖進行統計后,在呈現條形圖,通過將三者進行對比,感受條形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特點。并讓學生通過統計感受到當數據增大時,1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題2突出了“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及其特點。
同時,教材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和應用意識,培養數據分析觀念,因此創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完整地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學會提出用數據表達的問題。并通過與統計表、象形圖的對比以及不同條形圖的對比,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條形圖的特點。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回答并提出簡單的問題,初步體會數據中蘊含著的信息。 教學重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以一當一)的特點,體驗到“以一當二”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微課、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微課引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已經自己通過觀看微課,認識了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條形統計圖。下面我們再次觀看微課,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
2、小組交流預學單,各小組聚焦問題。
【設計意圖】統計課程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而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首先應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包括調查、收集數據、利用圖表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為了保證充分利用課堂的40分鐘讓學生能夠經歷完整的統計過程,因此教師利用微視頻,幫助學生在課前便復習已有的知識以及了解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并及時提出該課的核心問題:條形統計圖與統計表和象形圖比較有什么優點,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深度思考,為課內更好地解決核心內容做充分的準備。
二、把握起點,導學反饋
1、根據學生的預習導航進行第一次導學。 請一位同學上來臺前匯報條形統計圖
天數
0
1 2 3 4 5 6 7 8 9 晴陰多云陣雨雷陣雨天氣
從圖中,我知道了:
1、導學預案一:一格表示幾?
因為左邊是從0到1、2、3、4„„,所以一格表示1天。
2、導學預案2:我們已經認識了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還要學條形統計圖? 教師即時呈現大數據統計表和統計圖。
地區 北京 黑龍江 四川 人口數
19612368
38312224
80418200
與象形統計圖比較,條形統計圖可以一眼看到數據的大小。與統計表比較,條形統計圖更加直觀,一眼就能看出誰最多。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教材選取了學生較為熟悉的情境——天氣情況為載體,讓學生通過統計表以及象形圖與條形統計圖進行對比,意圖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對條形統計圖進行深刻的理解,但教材僅僅為學生提供了北京市某個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表,由于統計的數據比較小,因此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并沒有深刻的感受,為此教師進一步選取了學生在第一單元就接觸過的北京、黑龍江以及四川的人口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呈現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條形統計圖象形、直觀的特點,為進一步學習統計圖奠定基礎。
2、根據學生的預習導航進行第二次導學。
下面我們一起來統計一下同學最喜歡的一種早餐(不包括主食)。
(1)你準備怎樣統計?(畫正字、分類計數等) (2)學生逐個到黑板上利用“正”字進行投票、統計。
(3)學生根據統計表,填涂條形統計圖,說說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學生通過填涂條形統計圖發現格子不夠涂了。
(4)小組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師即時用計算機演示出來: 預設方法1:添格涂 預設方法2:拐彎涂
預設方法3:用1格表示2人(出現單數時可以用半格表示。) (5)比較幾種涂法,說說哪一種更加好?為什么?
因為如果數據更大的時候拐彎涂就不方便了,而我們還可以一格代表3、4、5或者更多。
2、總結:原來條形統計圖可以一格表示二。這樣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格子了。當遇到很大的數的時候,我們還可以一格表示幾。 3、回答例題下面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學校附近的早餐店做什么早餐最受同學們歡迎”這一情境,激發學生展開調查,主動收集數據,并將數據整理在統計表中,使學生經歷了完整的統計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統計表的格子不夠,而造成問題沖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匯報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呈現不同的表示方法,并進一步進行優化、比較,通過思考“你認為哪種方式表示數據比較合適”,讓學生直觀地體驗到“以一當二”的必要性,為后面學習“以一當幾”的統計圖奠定基礎。
三、拓展延伸,拓寬思維
1、統計一下1、2、3組獲得的小紅旗和4、5、6組獲得的小紅旗
(1)教師輸入數據,計算機自動生成統計圖。
(2)觀察:是否1、2、3組獲得的小紅旗就比4、5、6組獲得的要多呢?為什么?
因為“1-3小組獲紅旗數量統計圖”是一格表示2面紅旗、而“4-6小組獲紅旗數量統計圖”是一格表示1,所以一眼看上去好像1、2、3組多,但實際不是。所以在比較的時候要統一標準。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發現統一標準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對比中體現數據分析的價值,從中體會數據分析的意義和作用,同時讓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分別用兩幅圖來對比研究比較的時候不方便,從而引發他們將兩幅圖合并成一起的想法,為將來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作鋪墊。
2、觀看微視頻,了解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條形統計圖以及相關的數學史。
【設計意圖】通過解讀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條形統計圖,既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又豐富了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為學生提供相關統計的閱讀資料,則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統計知識的熱情。
四、學習反饋,總結提高
師生共同交流:你們今天學習了什么?都學會用什么方法進行學習?有什么收獲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整堂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與梳理,暢談知識方面、方法方面的收獲,然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補充。通過學生的反思,培養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并在課堂上讓生生活動、師生活動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