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Where did
所屬欄目:小學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rt A Let’s try let’s talk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rt A Let’s try let’s talk廣東省優課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選自新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的第一課時,以對話文本學習為主,本課圍繞假期這一話題展開,假期生活是學生較為感興趣的話題。Let’s try部分通過John應答Amy的電話,說明自己沒有上課的原因這一情景來呈現新句型。Let’s talk部分通過Amy去John的家探望受傷的John,并通過照片分享John在五一假期活動的情景,來呈現核心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涉及的時態是一般過去時。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核心句型,理解文本大意,能夠理解生詞fell off, Labour Day, mule, Turpan, could 及 till 的意思,并能正確朗讀進行角色表演,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談論有關假期去過的地方及做過的事情。
2學情分析
1.語言知識
學生在本課學習前,已經學習了功能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ood. What did you do? Did you…?等問答,并能夠在情景中運用以上句型談論有關周末已經做過的活動。學生能夠聽、說、讀、寫有關描述過去活動的單詞和詞組的原型以及部分過去式形式,并能用以上詞組談論過去的活動。學習了Where are you going?等句型談論假期計劃,以及關于假期的部分特殊名詞。
2.語言技能
通過前7冊的英語學習,六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演能力。如: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對話。能夠根據要求進行角色表演。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逐步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語言學習大多仍以經驗感知型為主,而本學段學生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對事物體驗的深化,內心世界比較豐富,教學可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體驗作為切入點。
3.語言策略
學生具備小組合作學習技能,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任務型學習。本課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顧及學生水平差異。開展了同伴合作、小組交流等活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能夠在教師引導下積極運用所學語音進行表達和交流完成任務。
4.情感態度
小學六年級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具備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敢于大膽表達,樂于參與語言實踐,學習的成功感逐漸成為本學段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驅力。能夠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5.文化意識
小學六年級學生通過生活和學習了解到一定的中外文化,在不同的節日、主題活動等體驗不同的文化習俗。
3教學目標
【語言交流目標】
1、學生能運用聽力技巧完成Let’s try相關練習。
2、能夠在圖片和教師的幫助下理解對話大意,并回答問題。
3、能夠按照正確的語音、語調及意群朗讀對話,并能進行角色表演。
4、能夠聽、說、讀、寫,并在情景中運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5、在語境中理解生詞及詞組: fell off, Labour Day, mule, Turpan, could 及 till 的意思,并能正確發音。
6、能夠回答有關假期去過的地方及做過的事情等問題。
【社會文化目標】
通過對話的學習了解到新疆的風土人情,體驗不同人不同的旅行經歷,不同的假期生活,不同的記錄假期生活的方式。
【思維認知目標】
運用骨架文本教學法,通過系列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解構、建構、創造性重構文本,引導學生通過預測、分析、推理、討論、綜合總結等思維活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發展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建構學生的思維能力。
4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能夠聽、說、讀、寫并在情景中恰當運用以下句型并回答有關周末做過的事情: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2、能夠回答有關假期去過的地方及做過的事情等問題。
(二)教學難點
在語境中理解生詞及詞組: fell off, Labour Day, mule, Turpan, could 及 till 的意思,并能正確發音。
5教學評價
在本節課中,根據六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及個性特點,采取了多樣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1.評價內容:
(1)表揚評價。教師與學生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評價:Good try./Great./Super.等。及時的表揚與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功感與參與的興趣。
(2)結合教學內容以Sharp eyes,Read and guess, think and guess等游戲的方式檢測學生對目標知識的掌握。
(3)通過任務活動引導學生多思多說檢測學生對目標語言的運用。
2.評價方法:
教師課堂用語評價,教學游戲,任務活動,課堂練習等。
6教學流程圖
7教學過程
7.1第一學時
7.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Warm up
1.Free talk
借助微信由談論新教師的信息引入話題
T: I love holidays. How many holidays do you know?
C: Summer vacation/winter vacation …
T: We know 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Halloween,Easter…for Western, and we hav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T: Do you like holidays?
【設計意圖】通過微信中的個人信息出示教師的信息,師生進行對話,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入話題holidays。復習學過的holiday的特有名詞,為進一步拓展話題打下基礎。
2.Look and guess the teacher’s holiday
T: I took a trip last winter holiday. Look at the photos from my winter holiday, can you guess where did I go last winter holiday?
S: You went to Hong Kong.
T: Yes, what did I do in Hong Kong? Please look carefully and get it.
C: You went to a park, went shopping…
T: Now let me check your memory? Did I climb mountains? Did I ride a bike/sea?
C: Yes, you climbed mountains, climbed Mt. Taiping, rode a horse and saw the sea.
T: Could I swim at that time?
C: No, you couldn’t.
T: I couldn’t swim at that time. Why?
S1: Because it was cold at time.
T: I couldn’t swim. I won’t swim till May. How about you?
S2: I couldn’t swim. I won’t swim till June.
S3: I couldn’t swim. I won’t swim till July.
S4: I couldn’t swim. I won’t swim till August.
S…: I couldn’t swim. I won’t swim till September/summer...
通過微信朋友圈的圖片提示,讓學生根據圖片等信息猜測教師寒假去了哪里。運用游戲復習了假期所做活動的動詞詞組,在語境中感知目標句型的語用。在此過程中解決Mt. could, till的語義和語音。
3.Talk about Ss’ holiday談論學生的假期生活
T: Do you like my holiday in Hong Kong? W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holiday with me?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S: I went to Hainan. I went swimming.
T: Did he have a nice winter holiday?
C: Yes.
T: W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holidays with your partner?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活動,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運用新句型進行問答,鼓勵學生在語境中進一步感知語用,嘗試運用新句型。
活動2【活動】Presentation & Practice
1.完成 Let’s try相關練習
T: Look at the picture. John answered a phone call from Amy. Did they go on a trip on their holiday? Let’s look at the questions. Let’s read them first. Then listen and tick or cross.聽錄音并圈出相關的答案。
【設計意圖】在學習Let’s try前引導學生讀題,了解對話中涉及的問題,并通過聽對話驗證猜測,完成練習,為接下來Let’s talk的學習做好鋪墊。利用博客,幫助學生理解新詞的詞義,掃清文本學習障礙。
2. Pridicting: Guess John’s holiday
T: John hurt his foot? Where did he hurt his foot? When did he hurt his foot? How did he hurt his foot? What happened?
Ss: He hurt his foot in Xinjiang. He hurt his foot in the mountains. He hurt his foot last Labour Day. He fell from his bike/the horse.
沿用Let’s try的背景,引導學生推測John受傷相關的信息,通過觀察課文插圖,猜測John與Amy相關的談話內容。在此過程學習Turpan和mule。在推測過程中理解What happened?和 fell off的詞義及學習語音。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Let’s try背景猜測,通過課文插圖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對話背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既為學生提供了口頭表達的機會,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能力。
3. 學習Let’s talk
1) Read and guess
教師課件展示骨架文本,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缺失的句子
先請個別學生做示范,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
2)Discuss and choose 小組討論后選擇合適的句子補充對話
3) Listen and check引導學生聽課文錄音進行目標句型的核對。
【設計意圖】在充分了解文本發生的背景的基礎上,利用骨架文本,引導學生根據句子之間的聯系,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聽音佐證,最終完成對目標語言操練,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內容,同時使學生關注新句型的結構以及表達的準確性。
4) Try, listen and imitate鼓勵學生根據連讀等符號進行嘗試朗讀,進而對比模仿跟讀課文錄音。
5)Dub the cartoon
教師播放課文錄像,分角色為錄像配音,請學生表演展示。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跟讀,注意意群、連讀,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學生模仿地道英語的自主意識和習慣。通過表演,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內化學習內容。
6)Retell the text對話變體 (展示John五一假期的微博,學生根據微博的圖片進行復述)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對話文本進行變換人稱復述,對目標語言進一步深化。
活動3【活動】Production
1. Think and guess:Where else did John go? What else did John do?
T: I think John had a fun holiday in Xinjiang. Look at this picture. Where else did John go in Xinjiang? He had three-day holiday? What else did he do? Would you please have a guess? You are John now.
S: I went to Kanas Lake. I saw the lake and took pictures.
T: Please have a talk with your partner. One of you is John.
學生一人扮演John,同桌發揮想象進行對話創編。
.
..
2. Let’s find out: Whose holiday was more meaningful?
教師提供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了解彼此的假期生活,并請學生做簡短匯報。
3. Guess and talk
(1).教師展示微信中收到的音樂相冊,學生根據音樂相冊的封面及文字信息,同桌進行猜測并創編對話。
(2)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對話展示。教師進行音樂相冊的分享活動,學生對自己的猜測進行驗證,感受不同的假期生活。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實現半控性文本重構。最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創編對話,表演對話,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現對文本的創造性重構。
活動4【活動】Summary
結合本課主題進行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積極面對不同的人生。
活動5【導入】Assigning homework
1. Write down your holiday and share by WeChat or micro-blog.
2. Make an e-music album about your holiday.
活動6【活動】板書設計
活動7【活動】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筆者基本實施了原來的教學設計,并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本課借助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以談論holiday為主線,立足文本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skeleton骨架文本教學法對文本進行解構、建構、重構、創造性重構,學生通過一系列的預測、分析、推理、討論、綜合總結等思維活動,在理解文本的同時,語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品質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訓練,為學生搭建一個提升思維能力的平臺。
本課的亮點有:
1、緊扣課標,發展心智
本課立足課標,每一個教學環節緊扣教學目標開展,各項活動旨在先導后教,先學后教,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有利于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本課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梯度活動,采用小步子教學,引導學生多說,多觀察,多讀,勤思考,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體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主觀能動。
2、巧用skeleton,激發能動性
本節課以東莞市教研員張凝老師的過程性文本重構skeleton為主要設計理念,精心設計一系列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動,從解構文本、建構文本、文本重構、創造性地使用文本四個步驟,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課旨在通過“Skeleton骨架文本”,將接受性學習改變為創造性使用。巧用Predicting, listen and judge, talk about the picture, read and guess, discuss and choose, listen and check, think and guess, find out the meaningful weekend 等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思考,主動嘗試、體驗、對比和運用,將無效的聽說變為有效的聽說,將接受性的使用變為產出性的使用。真正把話語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在課堂實錄中我們隨處可感受到學生自主學習所帶來滿足感。
3、巧設活動,聚焦高階思維
本課在教學活動僅僅圍繞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進行設計,尤其關注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
(1)復習環節,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知識儲備為依托,幫助學生迅速而靈活的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同時通過梳理和歸納,加速再次提取和遷移的靈活性。同時,拓寬文本話題的內涵,為最終學生談論自己假期旅游和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2)預測文本環節,優化問題設計,目的在于通過多個維度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大意的預設,利用已有的知識背景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邏輯推理,在文本逐步構建過程,學生通過猜測——核對——校正,逐步總結出文本大意,全方位的問題設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文本深層次的內涵。
(3)利用骨架文本教學法,在還原文本的過程中,不僅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同時提升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通過提問、討論、批判、思考、總結、回答的模式,在交流中學生不僅打開心靈和話匣,具備合作精神,而且構建英語文本學習知識的框架,深化知識的內涵,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同時拓寬學生的思路,進一步激活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內在動力。
(4)找準活動有效推進的切入點,拓寬學生的輸出途徑,啟發學生從不同方向主動、積極地探索,滾動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輸出。教師再加以開放性的評價,使學生對學習過程保持比較高的滿意度,從而培養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
本課需要探討之處:
活動設計還需要更進一步修改,做到精簡,不超過40分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