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阿細跳月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二課《阿細跳月》遼寧省 - 沈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六年級(下冊)第二課
《阿細跳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編與活動,感受體驗樂曲表現的“月下踏歌、歡慶節日”的歡快情緒,了解彝族的音樂文化和民俗風情,增強對中華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
通過PENBEAT聲勢,感受音樂節奏;豎笛演奏達成對學生聽辨能力、主題音樂記憶能力的訓練。 3.知識與技能
能夠準確進行主題的聽辨與分析,根據音樂速度、力度、音色、變拍子等要素,用動作表達與參與演奏。
教材分析
彝族舞曲《阿細跳月》這首樂曲的音樂主題一共由四個樂句構成,旋律活潑,富有動感,主題音樂變化重復出現了14次,以不同的音色、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描繪了西南地區彝族人民在月下歡歌的美好場面。樂曲為5/4拍。
教學重點
聽辨記憶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
用動作表達主題的音色、速度、力度的變化
教具準備
鋁板琴、豎笛、揚琴、琵琶、柳琴、阮、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聲勢創新,感知主題音樂節奏 1、聽節奏,腿手聲勢初感知
師:歡迎同學們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條節奏,請你模仿出來。
生:聆聽之后模仿拍擊
師:為了讓這條節奏更富有韻律感,老師給這條節奏加上數字,你們聽一聽老師是怎樣加的?(老師一邊拍節奏,一邊數8個數) 師:老師在哪個數字上拍的手?拍手的數字有什么特點?
生:老師在4和8兩個數字拍的手,4長而且稍微強一些,8拍的短。 師:好,我們就抓住這個特點跟著音樂來拍一拍這條節奏。 師:這就是我們剛才拍得節奏(教師出示節奏)
【設計意圖:聆聽教師拍擊的節奏,用拍腿拍手簡單聲勢初步感知主題音樂節奏】
2、模節奏,PENBEAT聲勢加強化
師:剛才我們用的是比較常規的聲勢,今天老師想帶領同學們嘗試一種新的方式。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讓大家準備的筆,你自己試一試,用手中的筆來敲擊出這條節奏。
生:學生自己嘗試著敲擊
師:好,我看到有的同學是用筆尖來敲擊凳子邊的,那我們一起學學。 生:學生用筆尖敲擊凳子邊完成節奏。
師:筆尖的聲音特點是比較弱的。那誰還能用不同的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呢? 生:學生用筆桿和筆頭嘗試的敲擊發出了不同音色
師:我看到有的同學用筆桿敲擊發出了不同的音色,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師:現在看老師用了幾種方式來敲擊的這條節奏(教師按照節奏進行PENBEAT的示范,學生觀看)
生:老師用了三種方式,筆尖、筆桿和掌根。
師:同學們觀看的真仔細,對,我就是用了這三種方式,那現在我給這三個動作進行一下編號,以便于我們任意組合創編聲勢。1—掌根、2-筆尖、3筆桿 師:現在按照老師指的編號,我們來任意組合一下 生:看師的指揮,學生按照編號進行聲勢活動。
師:這種聲勢活動有一個名字叫--“PENBEAT”,是用筆和手敲擊不同的部位來模
仿架子鼓。看,這就是我們剛才創編出來的“PENBEAT”的聲勢節奏,F在,我們就用這種聲勢,為這段音樂伴奏(兩遍,一遍慢速,一遍原速)
【設計意圖:通過“PENBEAT”這種新的聲勢創編活動,強化主題音樂節奏,初步感受音樂主題】
(二) 豎笛輔助,感受記憶主題樂句 1、鋁板琴引入,聽記關鍵音
師:不同的部位發出的音色是不同的,以后同學們可以自己創編把這種形式運用到其他歌曲或者樂曲的伴奏當中,現在就可以收起你手中的筆,聽一聽老師在這段音樂的什么地方演奏了哪幾個音?演奏了幾次?(教師隨音樂主題用鋁板琴敲擊出
三個音)
生:老師演奏的
,一共演奏了四次。
師:拿出你的豎笛,試著找到這三個音,老師提示你,用G調的指法來演奏。 師生配合:老師用鋁板琴和同學們的豎笛來配合演奏。 2、豎笛配合,聽記樂句
師:我們的演奏好像一唱一和一樣,那我用鋁板琴演奏的是什么旋律呢?聽第一條旋律。 生:老師演奏的是
師:再來聽一聽第二個旋律,它和第一個有區別,區別在哪兒呢?(教師邊演奏邊用手勢提示音樂旋律高低的對比) 生:聽后回答并模唱旋律。
師:聽得非常準確,用豎笛試著來演奏著兩條旋律。 師:看第三條旋律,同學們和第一條對比一下,這兩條旋律有什么
聯系?
生:第三條旋律和第一條旋律只相差一個音。
師:那我們來吹奏一下第三條旋律,再吹奏一下第一條旋律。
師:還有最后一條旋律,我要告訴大家,最后一條旋律和第二條很相像,但是打頭的兩個音跨度特別大,你們來聽一聽。(師彈奏
)
師:好,讓我們抓住旋律的這些特點隨著音樂用豎笛來演奏吧。
師:放下手中的豎笛,我們來唱一唱這段旋律,感受一下這段音樂一共由幾個樂句組成的?這幾個樂句有什么特點呢?
生:演唱后回答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的節奏相同,最后的三個音都是相同的。
師:那現在老師把幾個音、幾個樂句一點點藏起來,看你能憑著記憶唱 出來么?
【設計意圖:借助小樂器,由聽三個音開始到聽記完整樂句,再從三個音到兩個樂句最后到四個樂句逐漸藏起來,讓學生憑借記憶背唱主題音樂,是一個從聽到記憶的內化音樂的過程】 (三)動作模仿,聽辨主題變化音色 1、聽主題,數變化
師:同學們已經把這段音樂主題記在了心里,那現在我要給大家一個任務, 你來聽一聽這段音樂主題在下面這首完整的民樂合奏中重復出現了多少次?我要提醒大家,重復出現了很多次,拿出你的手,一邊聽一邊計數,不然容易記不住哦。
生:邊聽邊數,最后聽出重復出現了14次。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聆聽,教師善意提醒能夠引起學生對音樂主題重復變化次數的關注,聆聽目的更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
師: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合奏曲,音樂主題反復出現了14次,大家聽著單調么?不僅不單調,還挺豐富,那問題來了,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個僅有4個樂句的簡單的音樂主題反復了這么多遍聽起來還這么豐富呢? 生:是由不同的樂器演奏的。樂曲有快慢的變化,強弱的變化 師:對,音樂速度、力度的變化和不同的樂器演奏的音色是不同的。 師:那你知道哪些民族樂器呢? 生:學生回答知道的各種民族樂器 2、聽主題,辨音色
師:那現在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你來聽一聽,這段音樂主題是由什么民族樂器演奏的?(播放彈撥樂器主題音樂片段)
生:回答出聽到的一些樂器名稱
師:這段音樂主題是由彈撥樂器來演奏的。彈撥樂器就是用手指或撥子彈奏,琴竹敲擊來演奏的樂器。根據我給大家的解釋,你還能說出哪些彈撥樂器么?對,琵琶、柳琴、揚琴、三弦、阮、古箏等。
師:這是揚琴,老師給大家演奏一下,大家來聽一聽揚琴的音色。(教師現場彈奏)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柳琴,中軟,指導學生現場彈奏
三個音
師:好,讓我們隨著音樂來模仿彈撥樂器的演奏動作(師生現場彈奏揚琴、中軟、柳琴,其他學生用動作模仿)
生:分成兩組,有的學生拿著實物樂器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模仿彈奏動作。 【設計意圖: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講解,并且拿出實物樂器琵琶、柳琴對比講解,教師現場彈奏揚琴,學生配合音樂拿著琵琶、柳琴、阮這些彈撥樂器隨音樂模仿演奏,深刻感受彈撥樂器的演奏方法與音色特征】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重點聆聽的是彈撥樂器,這段音樂主題其實還有用其他樂器來演奏的,現在我們就來聽聽笛子的演奏。
師:再來聽一聽這段是由什么樂器奏的?(播放笙演奏的主題) 生:聽后回答,教師根據回答出示笙圖片
師:還有一段是由二胡來演奏的,它在民族樂器家族中屬于拉弦樂器 【設計意圖:簡單聆聽其他獨奏樂器,熟悉音樂主題,感受音色變化】 (三) 互動實踐,表現主題速度力度 1、揭示主題,滲透音樂文化
師:今天我們聽到的就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樂曲的名字就叫《阿細跳月》。是由作曲家秦鵬章根據彝族的一種舞曲的音樂創作的。你們知道彝族么? 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
師:彝族是生活在我國云南貴州一帶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能歌善舞,是一個喜歡火崇尚火的民族,因此他們每年都有火把節。那大家猜猜《阿細跳月》是什么意思呢?阿細是彝族人對自己的另一個稱呼,就是他們自己在月下圍著篝火舞蹈的一種歌舞形式。
2、揭示節拍,感受舞蹈韻律
師:那我們來回憶一下它的音樂主題(教師邊唱邊用手指數拍)大家感受一下,老師數了幾拍?它是幾拍子的? 生:是5拍子的。是5/4拍
師:對,這首樂曲是5/4拍子的,這是一個比較少見的拍子,也是我們教材當中僅有的一首5/4的曲子,因為這個節拍就是彝族人在月下跳舞的拍子。 3、模仿視頻,表現強弱舞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阿細跳月》的舞蹈視頻,看看他們手中拿著的是什么樂器,再看看他們的舞步是什么樣的?(教師播放視頻) 生:觀看后回答問題
師: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舞蹈是男女對跳的,男舞伴手中拿的是大三弦,女舞伴主要是以腳上的步伐和手上的節奏來配合的。老師來模仿女孩子的動作,你們看看有什么規律?(教師舞蹈兩個樂句) 生:看后回答,是三步一拍手踹腳。
師:和老師一起來模仿一下這種5拍子的舞步。 生:和老師一起數拍練習舞步
師:今天,我們就來隨著音樂模仿一下阿細跳月,我們聽到弱的音樂主題可以用小的動作,強的音樂主題用大的動作,最熱烈的地方可以喊出“嗨嗨”來表達情感!驹O計意圖:樂曲的速度變快、力度變強時,用動作表現,音樂創編與活動在師生的合作表演中結束,始終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