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森吉德瑪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歌曲《森吉德瑪》江蘇省 - 蘇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歌曲《森吉德瑪》江蘇省 - 蘇州
《森吉德瑪》
教學目標:
1.欣賞《森吉德瑪》管弦樂,了解主奏樂器。
2.能夠感受樂曲因為速度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情緒體驗。
3.讓學生有比較地感受經過藝術提煉加工的音樂作品與民族民間音樂的淵源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聽辨出樂曲中的主奏樂器。 2.感知不同速度所帶來的不同音樂形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一)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請看。(播放草原風景視頻) (二)師:我們來到了哪里?(草原,若學生沒說是蒙古草原,接著問:哪里的草原?——蒙古,因為看到了蒙古包,馬頭琴等蒙古族特有的東西。) 師:你們眼中的蒙古草原是什么樣的?(出示圖片) 生:一望無際地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
(三)師:大家眼中的草原是多姿 多彩的,那么,下面這段音樂中的草原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欣賞。
三、《森吉德瑪》管弦樂欣賞 (一)第一樂段欣賞 1.初聽第一段,討論。
師:大家感受到了怎樣的草原?(提問3、4人即可)
師:為什么會讓你產生這樣的感覺呢?(教師從速度、力度上引導學生)
師小結:樂曲速度緩慢,力度較弱,旋律優美、抒情,讓人聯想到遼闊、寧靜地大草原。) 師:其實,如果你能仔細聆聽,會發現音樂中的景色并非一成不變的,里面有草地,有河流,有群山,還有熱情的蒙古人民,讓我們從音樂中去尋找吧(依次出現四張圖)。 2.復聽第一段,體會四個樂句的不同。
師:這第一句旋律清新、悠揚,讓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參與發言)
此時音樂的聲音變得怎樣了?(與學生互動)低沉、渾厚,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遠處層層疊疊的群山;
這句的音樂變得明亮,輕柔,仿佛是?(學生參與:一條清澈地小溪緩緩地從我們眼前流過)
最后,音樂顯得莊重而神圣,好像蒙古人民用歌聲在贊美草原。
師: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么多不同的美景呢?大家小聲討論一下。(允許學生說速度、力度、音區等方面的原因,然后往樂器音色上去引導。)
師:為了展現草原的多姿多彩,音樂借助了不同樂器的獨特音色,恰到好處地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幅草原美景。你聽到哪些樂器的聲音?(學生發言)
3.出示樂器圖片,結合視頻了解樂器名稱,熟悉旋律,模擬演奏。 (根據學生發言,靈活地展示樂器圖片) 4.第三遍聆聽第一部分,現場模擬樂隊演奏。
師:我們也來組建一支管弦樂隊,根據樂隊席位安排,前面兩排就坐的是弦樂組,第三排是木管組的雙簧管,第四排是銅管組的圓號,老師擔任指揮。演出開始了。 5.第一部分小結
師:剛才欣賞的是樂曲第一部分,我們來梳理一下(出示表格1)
(二)第二樂段欣賞 1.初聽第二部分
師:下面來聽第二部分。(第一次聽)
師:此時的草原是怎樣的?(歡騰、熱鬧……)第二部分的音樂旋律熟悉嗎?(和第一部分很像)
2.出示第二段樂譜,與第一段比較。
師:這是第二部分的曲譜,(老師唱)和第一部分的樂譜比較一下,你會發現第二部分中運用了許多的什么記號?(指頓音),而且音區也比較高(指有高音點的地方)。正是運用了大量的頓音、高音,再加上速度變得?(學生說——快),使得原本寧靜甜美的草原變得歡騰而熱鬧起來。(看視頻,感受歡騰的草原) 3.跳筷子舞
師: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今天王老師要請大家用兩根小小的筷子(拿出筷子)加入歡慶的隊伍,請你們跟著音樂跳起筷子舞。(提醒聽著音樂做動作)(學生自主編創) 師:王老師也想加入你們,你能跟我一起來跳嗎?(老師示范) 4.表格總結第二部分。
師:這是樂曲的第二部分,讓我們也來梳理一下。(出示表格) (三)曲式分析
1. 師:這首樂曲叫《森吉德瑪》,讓我們完整地聆聽這首管弦樂合奏曲,請同學們思考:
(1)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你是怎么劃分的?
2.師:根據速度的變化,我們把樂曲分為兩個樂段。相同的旋律,速度和力度發生了改變,給我們帶來的音樂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四)作者簡介
1.師:這么好聽的樂曲是誰創作的呢?
2.師:是我們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創作的。他的代表作有:游擊隊歌(教師清唱),還有我們曾經欣賞過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教師鋼琴彈奏。
3.師:1934年賀綠汀帶著他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參加了國際鋼琴比賽并且獲得大獎,因為賀綠汀在創作的時緊緊抓住了江南水鄉韻味的特點進行創作,使得這首樂曲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今天我們欣賞的管弦樂《森吉德瑪》,賀綠汀又是從哪里找到的創作靈感呢?(草原) 四、尋根溯源
(一)欣賞歌曲《森吉德瑪》
(1)師:請聽下面這首流傳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歌。(播放歌曲《森吉德瑪》,老師跟著唱,鼓勵學生一起唱。)
(2)師:同學們,你們發現歌曲的旋律和剛才我們欣賞的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怎樣?(旋律相似)
(3)師:歌曲唱了些什么?(草原的美麗、姑娘的美麗善良、對姑娘的思念)
(4)師:你們覺得這首歌是誰在唱?又是唱歌誰聽的?(小伙子唱給心愛的姑娘聽的) (5)師:小伙子唱起這歌要表達什么?(喜歡、思念)
(6)師總結:對呀,這首《森吉德瑪》表現的是一個小伙對姑娘的愛慕之情。你們知道嗎,其實森吉德瑪是一位蒙古族姑娘的名字。在這首動聽的蒙古民歌的背后還隱藏著這么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森吉德瑪的傳說
師:傳說很早以前,有一位聰明美麗的蒙族姑娘,名叫森吉德瑪。她愛上了一位勤勞、勇敢
的青年。但是森吉德瑪被迫嫁到了財主家,兩個人沒有能夠在一起。不久森吉德瑪不幸去世,這個青年就寫了《森吉德瑪》這首歌來紀念她。而這個青年最終因為失去心愛的人,無比悲痛,跳崖自盡以身殉情。 (四)歌曲拓展
1. 師:賀綠汀被這首歌曲和這個動人的故事深深感動,有感而發地進行了二度創作,使它成為了一首廣為人知的著名樂曲,并且還被其他優秀作曲家、舞蹈家改編成各種各樣不同的版本,比如有二胡、鋼琴、古箏演奏的版本等等。(視頻欣賞)
2.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樣的一系列的改編之后,《森吉德瑪》的流傳范圍會有怎么樣變化呢?
五、 師:對呀,流傳更為廣泛了。 六、 總結下課
(一)師:無論哪個版本的《森吉德瑪》都改編自蒙古族民歌。民間音樂是無數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音樂家們從中獲取靈感,創作出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音樂成樹樹有根,音樂如水水有源。生活是它的沃土,民歌是創作的源泉。溯流探源尋奧秘,原來播種在民間。
(二)師:通過今天的音樂欣賞,希望同學們要學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多從生活中去體驗藝術,感受美好。最后,讓我們在視頻中結束今天的草原之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