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四年級語文優質課展示_孫 麗:一面五星紅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一、內容分析: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學期的閱讀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課文從三個方面敘述事件的經過,第一部分寫“我”在一次漂流活動中失事,處境非常艱難;第二部分寫“我”與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過程,“我”斷然拒絕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換國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寫“我”的行為感動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國際理解”的內涵,即國與國之間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來。“國際理解”并不是放棄民族自尊,只有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才能贏得外國人的尊重;二是學習一些刻畫心理活動的方法。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二、教學建議:
傳統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而本文內容離學生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在設計教案時,建議盡可能聯系學生已有的知經驗識和生活體驗,適時穿插在課堂中,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1、“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可布置學生搜集更多關于國旗的故事和資料,或者是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總之,朗讀是我們語文課的主旋律,只有在課堂上教師以聲傳情的范讀,指導學生誦讀涵詠,創造出最佳教學情境,教師、學生和作者三者產生感情共鳴,有如物理學講到的“共振”現象,才能激發起教師和學生的雙重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豈不美哉!讓“讀”成為語文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緊密結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奧運健兒領獎儀式、申奧成功、南極科考隊……讓學生感受到五星紅旗作為祖國的象征,無處不在,培養學生語感,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
4、本課要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我”的愛國情意促成了老板態度的轉變,而老板態度的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意。教學時,可以從學生了解的國旗知識和故事入手,也可以先讓學生談談平時參加升旗活動的感受。
5、本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幾乎不直接寫“我”說了什么話,也沒有直接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在與面包店老板交流的過程中,都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如“猶豫”“展開”“凝視”“搖搖頭”“向外走去”等詞語和短語。俗話說,“行動勝過千言萬語”,這些動作實際上更有力地表現了“我”的愛國熱情,這樣寫顯得深沉而含蓄,符合課文的整體氛圍。而對學生的理解帶來了難度,因此,教師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我”的行動去推想“我”當時的內心活動,從而接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我”的愛國之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