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掌聲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25《掌聲》山東省 - 濰坊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25《掌聲》山東省 - 濰坊
《掌聲》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
1.關于閱讀教學,“課標”提出,三年級的孩子應初步學會在略讀中,感知課文大意。并初步把握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所以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掌聲”這一重要線索,探索“掌聲”前后英子的變化,進行內容概括,繼續鞏固“尋線概括”的方法。
2.“課標”提出,本階段的孩子應初步學會默讀,因此在本課的閱讀過程中,我多次運用默讀這一學法,讓學生明白,朗讀利于表達情感,而反復默讀才是真正思考的開始,“細讀精思”,才能深入走進文本。
3.“課標”對本階段的閱讀還提出以下要求: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②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③關心人物的喜怒哀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引領作用,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我們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激發個性化朗讀,讓學生找到與文本的連接,真正與文本主人公共鳴。 教材分析:
《掌聲》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是圍繞掌聲分兩部分來講述的,掌聲前英子的心態和表現。掌聲后英子的變化。英子由自卑到自信再到開朗,這源于同學們給了她鼓勵和關愛。課文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后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特別對英子的外在的動作和語言描寫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內心。這一單元是以 “愛”為主題,單元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閱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結合這節課進行的閱讀方法的訓練,和對人物內心的體會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很好培養。也能讓學生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和鼓勵。
作為中年段的閱讀教學,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把低年級的詞句教學予以鞏固和運用,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進段、篇的教學,我本著“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 新理念貫穿全過程,讓學生對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布局謀篇有初步的認識。 因此,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首先緊抓“掌聲”二字,采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方法,構成完整的教學鏈條,以這個“亮點”照亮全教學過程。其次我以讀、悟為主線,力求通過引導學生讀一段話為“窗口”,將這個“窗口”視為讀法指導的發散點,培養學生透過這個“窗口”學會如何去讀書;同時也將這個“窗口”界定為發散學生想象的窗口,挖掘教材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發表獨立見解,揣摩人物內心,抒發內心情感,產生情感共鳴。最后,將課堂與生活有機整合。在學習最后一段時,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聲”的內涵,升華情感,將暖暖的愛
意滲透到生活當中。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通過一直以來的語文學習,對閱讀有故事情節的課文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閱讀,樂于用朗讀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通過平時的培養與訓練,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引導、閱讀來理解語言,感悟其情,而且學生善于把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本班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樂于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表達心中所想、所感、所悟。還有部分學生也能在別人的帶動、感召下,努力向他人學習,闡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班中絕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平時他們感受更多的是別人對他們的愛,卻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內心感受,缺少關愛他人的情感體驗,理解英子的內心感受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學會換位思考在本課的教學中尤為重要。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憂郁……”的意思;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讀,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后的情感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鼓勵和關愛的。 教學難點:
通過感悟語言,揣摩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掌聲的內涵。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ppt播放班級運動會溫暖瞬間)全班齊讀《團結有愛歌》,感受集體的團結和友愛。 (一)主題導入,誰最有“愛”?
1.游戲規則:用“愛”說話。可以選擇擴詞(2+3+4);古詩名句;名言警句;其他(歌曲,書名,人名)……
原則:內容必須包含“愛”字。 注意:不能重復。 2.學生交流分享。
3.導入課題,關于“愛”的故事——《掌聲》,齊讀課題。 (二)交流預習,互助互學
1.出示生字詞、學習流程:
2.學生按照流程進行學習,老師做最后的檢測。(學生互學過程中,有疑惑的地方,要主動詢問同伴,互助學習) (三)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1.提出議題,默讀思考: 英子原先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 后來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女孩?
(畫出課文中的詞句做依據)
正式上課之前,老師想和同學們來一場思維風暴,大家準備好了嗎?
大家真是一群口中有愛、心中的有愛的好孩子,期待大家這節課的精彩表現!
獨自練讀 互助互學 相互考察 老師檢測
是什么讓英子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2. 了解過去,感受小英的憂郁自卑。在感受小英的變化時,主要抓住“默默地、不愿意、猶豫、慢吞吞、眼圈紅了”等表現人物神態、動作的字詞品讀體會,并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小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從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點。學生深刻體會了小英的憂郁孤獨,內心涌動著對小英的同情和關懷的基礎上,順勢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我們內心的同情,讀出小英的憂郁自卑的內心世界。
2.了解現在,感受小英的自信開朗。引導學生想象小英在學校里還會做什么?還會有哪些變化?
抓小英前后變化的關鍵詞“自卑憂郁”與“自信開朗” 3.是什么讓英子產生如此大的變化?(掌聲)
【在這個過程中,暫時跳過了文本中表現“掌聲”的段落,對教材的重組意在達到這樣的效果——小英的前后變化構成了強烈的情感沖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憂郁自卑的小英變得如此自信開朗?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這股強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學生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兩次“掌聲”背后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1. 第一次掌聲
學生在情境中練習說話,體驗英子為什么猶豫,進一步理解“猶豫”的內涵。
當( )時, 她仍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我必須上去,因為
我不能上去,因為
角色體驗,聚焦“猶豫” 聚焦動詞,感受艱難
猶豫 慢吞吞地站起 一搖一晃地走 站定
通過抓住關鍵動詞,體會英子走上講臺的動作慢、艱難,內心的掙扎與煎熬。
角色體驗: “假如你是這個班同學中的一員,此時此刻,你會對英子說什么?”,表達出自己對掌聲的體會,充分展示感悟的過程。
掌聲=鼓勵 (熱烈而持久) 2. 第二次掌聲
英子的故事講得怎么樣? 此時此刻,你又會對英子說什么?
掌聲=贊揚
3.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讀最后一種自然段,并嘗試背誦。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是貫穿始終的。在經過品析詞句,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理變化后,讀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聯系實際,延伸情感
1.觀看視頻,再次感受掌聲的力量,震撼人心。 2.聯系生活,小練筆延伸情感。
英子,你一定要加油,我們都相信你能做到!
英子,你的普通話居然這么好,聲音也這么好聽!
我最想把掌聲送給( ), 因為( )。
再次體現掌聲的力量,“愛”的力量,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六)作業布置,學以致用 1.推薦閱讀《愛的教育》。
2.你因為什么事得到過別人的掌聲?你又因為什么事給予過別人掌聲?選擇最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把當時的情形寫下來。
【新課標注重學生本位,強調練習應少而精,富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沒有布置硬生生的認知組合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學以致用,延伸了情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