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洲和大洋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大洲和大洋》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大洲和大洋是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社會生活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認識地球、認識世界的開始,也是學生學習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不僅是本章的重點,更是認識地理環境的起點,是學好世界地理的基礎。
教材從認識地球入手,通過地圖和數據資料明確了海陸分布特點,描述了大洲大洋的分布情況,力圖培養學生閱圖、識圖、析圖的能力,建立系統的空間地理概念,形成完善的地理學習方法。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年齡所限,空間概念尚未形成,加上學習方法、習慣、認識等方面都存在著欠缺與不足,而且教學內容距其生活較遠,學起來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教師創建一種動力平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利用地圖能夠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準確判別大洲、大洋、半島、島嶼、海和海峽。
(3)借助地圖,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大洲的分界線,再通過繪制大洲和大洋簡圖,明確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在立體空間思維和描述圖片的活動中,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在繪制大洲和大洋簡圖的實踐中,潛移默化技能技巧,形成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建立勇于質疑探索、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世界奧秘的精神。 四、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認識海陸面積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輪廓——要求落實在地球儀和地圖上 2、難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關系。 五、主要教學手段
實物操作與多媒體輔助教學 六、教學方法
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分析歸納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七、教學準備
2
教師:地球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地球儀,按四人一組劃分成若干小組,并選出小組長。 八、教學過程
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把本課教學過程設計了五個環節: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多媒體展示加加林與地球的對話,引出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觀看圖片,并簡述圖片的內容。
探究新知
一、地球?水球? 1.談談對地球名稱的看法
通過圖片提問“現在的全球海陸分布狀況如何呢?”進行過渡。
多媒體出示地球衛星照片,讓學
生猜測誰是第一個看到地球面貌的人,并出示加加林人物圖片,通過加加林對地球的的敘述“地球更像水
球”設疑,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探討“地球?水球?”這一標題。 小組討論:談談對地球名稱的看法。
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并談談對地球名稱的看法:我們生活的“地球”如果從海陸面積比例來說,應該叫做
“水球”,由于我們生活在陸地上,所以叫
“地球”。
2.世界海陸面積比例
通過“你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陸
地的面積比例嗎?”進行過渡,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海陸面積比例,驗證“地球看上去更像水球”這一說法。
自主觀察“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讀圖說出地球表面的海陸面積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3.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1)海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 (2)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承轉:全球海陸分布有哪些特點?引導學生運用世界海陸分布圖,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共同
分析全球海陸分布特點。
多媒體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海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
展示:南北半球圖,
引導學生分析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 陸地。
多媒體展示“北半球與南半球”,
小組討論,讀圖分析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海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海陸分布很不均勻。
3
“東半球與西半球”兩幅地圖的分析驗證“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的特點。
3.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3)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多媒體展示“陸半球與水半球”地圖,引導學生讀圖分析“任何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
陸地面積”。
引導學生通過對手中地球儀的進行劃分,驗證這一結論的準確性。
多媒體展示“半球海陸百分比”表格,并再次驗證“無論怎樣劃分,任何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自主探究,讀圖分析分析世界海陸分布特點:任何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4.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
通過“人類對地球海陸面貌的認識經歷了極其漫長的過程”進行過渡,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人類探索地
球面貌的歷程”閱讀材料,并將探險
家名稱與其做出的的貢獻連線,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介紹鄭和下西洋、絲綢之路、麥哲倫環球航行等小故事,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自主閱讀教材,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人
類探索地球面貌的過程有哪些感受。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通過“你知道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劃分的嗎?”進行過渡,梳理大陸、島嶼、半島、群島、海、洋、海峽與大洲和大洋間的關系。
多媒體展示教材圖2.5,引導學
生根據幻燈片的文字提示,學會在地
圖上識別大陸、半島、島嶼、洋、海、海峽等概念。
多媒體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配合課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圖,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共同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島嶼、半島、群島。
自主思考,觀察大陸、半島、島嶼、洋、海、海峽的形狀特征,并通過小組合作,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島嶼、半島以及群島。
1.七大洲 (1)名稱、輪廓、面積
多媒體展示“七大洲的輪廓與面積”圖,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說出七
大洲的名稱以及七大洲的面積排序。 幫助學生歸納口訣:“亞、非、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等方式來自主
歸納總結七大洲的名
稱、輪廓特征、面積排
北美、南美、南極、歐、大洋”,幫助學生快速記憶七大洲的名稱及面積排序。
引導學生觀察七大洲的輪廓特征。
識圖練習:幫助學生學會根據七大洲的輪廓特征識別七大洲。
序情況,學會根據輪廓特征識別七大洲。
1.七大洲 (2)位置、分布
多媒體展示東西半球圖,通過五
個小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
究七大洲的相對位置和絕對位置。幫助學生學會根據七大洲的分布特點,在地圖上識別七大洲。
小組討論,總結七
大洲的分布規律,學會在地圖上識別七大洲。 1.七大洲 (3)分界線
引導學生讀圖找出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并以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例,說明洲界的劃分原則。
多媒體展示“大洲的分布圖” ,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手中的地球儀器及恰當的地圖,找出其他大洲的分界線。
大洲界線連連看:通過一組連線題幫助學生總結各大洲的分界線。
自主閱讀教材,學習大洲的劃分原則,并
根據手中的地球儀和地圖,通過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合作找出七大洲間的分界線。
2.四大洋 (1)名稱、輪廓、面積
引導學生根據七大洲的學習方
法,自主學習四大洋的名稱、面積排序。
展示“四大洋的形狀和大小圖”分析四大洋的輪廓特征,幫助學生學會根據面積及輪廓特征識別四大洋。
自主觀察四大洋圖片,知道四大洋的名稱,
了解四大洋的面積特征。
2.四大洋 (2)位置、分布
引導學生根據七大洲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四大洋的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了解四大洋的分布特點。
幫助學生學會根據七大洲與四
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在地圖上識別七大洲及四大洋。
練習:根據大洲與大洋的輪廓判斷分別是什么大洲與大洋。
識圖小竅門:展示幾幅地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識圖小竅門。
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四大洋的分布特征,學會總結讀圖的規律。
歸納 總結 構建本課知識網絡
展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歸納
概括本課知識網絡,并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
歸納、梳理知識點 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鞏固 練習
課堂練習
通過一組選擇、填圖、拼圖練習,
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鞏固復習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講解展示。
布置 作業 繪制七大洲輪廓簡圖
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的基本輪廓及分布圖。
自主繪制地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