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遠離有毒物質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第十單元第三節遠離有毒物質-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教學設計考量 (一)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中對遠離有毒物質部分的有關規定如下表所示: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標準 活動與探究建議
化學與社會發展
化學物質與健康
1,知道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2,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發展在幫助人類營養保健與戰勝疾病方面的重大貢獻。
1,收集化學物質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氣體、誤食有毒物質、家居裝修材料釋放無的污染物等)的資料,提出防止這些危害的建議。
2,觀看錄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 3,觀看禁毒展覽或影像資料,了解毒品對個人及社會的危害。
4,辯論:化學制品對人類的健康有益還是有害?
(二)設計思想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化學啟蒙教育階段應達成這樣一些教育目標:了解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增強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的英語縮寫。STS教育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一種產物,其力求在關注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突出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學習科學的背景和情境,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素養。近三十年對STS教育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初中化學作為化學學習的啟蒙課,既要讓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又要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提高學生們的科學素養。本節課引導學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僅了解書本的知識,還要與科學、技術、社會進行連接,對各部分都有較寬視野的認知。 (三)設計原則
1,建構主義學習心理學的要求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程食人的認知思維活動的動態建構過程,是人們通過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與外界環境進行交互活動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由此推理,在開放性化學課堂教學中增加大量的STS內容,并通過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創設真實的化學情景,讓學生了解到知識的來源和演變過程,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的結構不良領域問題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觀下的教師由信息的提供者變為獲取信息的指導者,是任務和問題的展現者,教師的責任是創造含有豐富信息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其中思考、探索和建構意義的環境。把相關的信息設計成各種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問題中主動建構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4
2,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化學學習中,要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中,一定要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可以是教師指導下的獨立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從教學材料的給予、問題的設計、結果的討論等角度組織學習的過程;學習主要體現在教師引導下的主動參與過程,主動的學習,則是學習者主動構建學習材料與已有知識的關系,主動探究未知問題的解決,強調學習的親歷性。
3,加強學科德育教育
化學學科教學中承載者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在教學情景中,能夠讓學生明確知識來自生產生活實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探究的樂趣,落實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寓德育與教學中。 二、教材分析
(一)相關內容在教科書體系中的意義、地位和作用
山東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 《化學》教材由某些物質對人類有益有害作為背景,分別從化學角度對無機鹽中毒,變質食品,香煙,毒品有關知識進行了解析。
本單元“遠離有毒物質”這節課內容是在對生命有重要意義的 “食物中的有機物”,以及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知識內容基礎上安排的。前面學到的化學物質與本節即將要學習的化學物質對健康作用雖然一正一反,但事實上都是與健康密切相關的,也是贏得健康所必備的化學素養。 “反面教材”的編寫更加充分體現出對化學、技術與社會基本觀念的重視,也更能使學生全面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樹立合理利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本節課主要對預防重金屬鹽和不吃變質食物兩方面進行介紹。
本節教材視野廣、視角新,教學內容廣泛,材料的選編具有很強的社會現實性。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生認知能力分析
初三學生大多數處在身心迅速成長的時期,大腦機能顯著發展并趨于成熟,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系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往往希望通過探究來了解一類物質的規律知識,甚至為此要求進行一些創造性的實驗和觀察活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重點在幫助學生形成研究物質的方法,探究物質的性質。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意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本節教學內容的突破方法:充分運用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生已有經驗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學習了對生命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和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的作用,為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講授外部環境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從學生熟知的事物循序漸進的講來 。對學生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對于一些可能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有大致的了解,比如:一氧化碳,砒霜等毒藥,還有一些重金屬等。但是這些物質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傷害?它們究竟是破壞了我們體內的哪種成分使我們的生命受到危害呢?學生可能對這些概念有些模糊。
5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某些無機鹽、變質食品等對人體的危害。
2、通過實驗探蛋白質的一些重要性質并解釋生活的有關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調查研究,查閱資料,了解我們生活中有害物質的成因、危害及預防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蛋白質的變性,了解其變性機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愛健康,珍惜生命,遠離霉變食品。使自己形成關心健康,珍愛生命,遠離有毒有害物質的意識。
2,認識到掌握化學知識能夠幫助人們抵御有害物質的侵害,初步認識化學科學在幫助人類戰勝疾病方面的重大貢獻。 五、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了解我們生活中有害物質的成因、危害和預防方法并遠離這些有害物質。 (二)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蛋白質的變性 六,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師資源與工具
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
2,山東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 《化學》(2011版) 3,《遠離有毒物質》第一課時課件 4,儀器:試管、膠頭滴管
藥品:雞蛋清溶液、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酒精溶液、濃硝酸八,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宗旨與意圖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入新課】
同學們,“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綠色高端和諧宜居銀川”大家知道老師說的是什么事情嗎?
答對了!銀川市最近在努力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說到食品安全,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世界上的物質豐富多彩,有的能為我們提供充足的營養,因此可以作為我們的食物,也有一些物質會危害我們的健康甚至生命。今天咱們大家就來共同學習
《遠離有毒物質》 回答:知道,我們銀川市在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采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創設真實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身邊的事情走進化學。
推進新課
【提問】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物質對我們的
健康造成危害,各組討論以下并展示小組成果。
邀請一位同學上臺展示本小組的成果。
各組同學展示圖片,同學進行講解。
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全員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第一部分:重金屬鹽
一,預防重金屬鹽中毒
【引入問題】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構成人體的物質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質、無機鹽等。那你能不能大膽猜測:我們攝入某種有毒物質使人體受到傷害,是因為它破壞了我們體內的哪種成分呢?你的依據是什么?
如果我們想證明剛才同學的猜想是否正
確,我們應該怎么做? 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構成我們人體的基礎物質。 進行實驗
以問題組織教學,能使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成為主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實驗探究】
介紹雞蛋清,與人體活性蛋白相似。 (1)學生實驗:
(實驗藥品及儀器:雞蛋清溶液、硫酸銅溶液、醋酸鉛溶液、甲醛溶液、濃硝酸、試管、膠頭滴管) 【思考】
雞蛋清在加熱的條件下會發生什么變化?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充分交流,大膽發言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8
如果我們血液中的活性蛋白在加熱的條件下,會對我們人體產生什么危害?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加熱雞蛋清
產生白色沉淀
加熱能使蛋白質變性
向雞蛋清中滴加醋酸鉛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醋酸鉛能使蛋白質變性
向雞蛋清中滴人幾滴CuS04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硫酸銅能使蛋白質變性
向雞蛋清中滴加濃硝酸 產生白色沉淀
濃硝酸能使蛋白質變性
向雞蛋清中滴入兒滴甲醛 產生白色沉淀
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結了的雞蛋清,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
有燒焦羽毛的氣味
蛋白質灼燒后能發出一種特殊氣昧
追問:根據這些實驗現象,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總結:蛋白質受熱或遇到濃硝酸、重金屬鹽、甲醛等化學物質時,結構會被破壞,生理活性也隨之消失。因此,攝入重金屬鹽會導致中毒。 【解決問題】
1,若不慎誤服重金屬鹽而中毒,在去醫院之前可采取哪些方法來緩解癥狀?鮮牛奶可以解毒嗎?
2,酒精,碘酒或高溫能用來殺菌消毒的原理。
3,實驗中出現的甲醛經常在那些方面比較常見?應該如何避免呢?甲醛還能做其他用途嗎?能用來保鮮海產品嗎? 4,蛋白質變性后還可以食用嗎? 【延伸】
現在邀請一位同學位大家講解一下有關重金屬鹽的知識。 好,通過這位同學的講解,現在關于重金屬鹽的知識咱們又拓寬了一些,希望同學們能獲益。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并完善自己的結論。
第二部分:不吃變質
二,不吃變質食物
在生活中我們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食品在加工和貯存的過程中會受到菌類的污染,特別是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中,這種污染會引起食物的變
發霉的饅頭、壞的瓜子、夏天菜時間長了就酸了……
9
食物 質。說到變質食品,你能想到什么? 【提出問題】:
1,這些變質食品能吃嗎?為什么呢? 那這兩個蘋果把爛的地方削去,剩下的能不能吃呢?為什么?
2,家里的大米、面粉發霉長毛了,我們的家長都比較節省,說把它放鍋里煮煮吧,煮熟再吃就沒事了,這種做法對不對呢?
看完視頻我們一起來解決 (觀看視頻—黃曲霉素簡介) 解決提出的問題 【延伸】
1,在今年出現的最新檢驗食物變質的智能變質報警器,能迅速檢測出食物變質的程度,希望未來這樣的高科技能用在我們的冰箱里,以便我們迅速檢測。 2,不容易變質的食物:蜂蜜,白酒,食醋,食鹽,食糖(請同學們下去查查為什么不容易變質)
不能。(閱讀課本,得出變質食品對我們人體的危害,進行交流)
學會通過視頻獲取相關信息
問題延伸
追問:
1,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儲藏食品呢?
2,平常食品加工產通常為了延長食品的保鮮時間,一般采取什么辦法呢? 【問題解決】某些不法分子為提高奶制品中氮元素含量,向其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學式:C3H6N6)三聚氰胺俗稱蜜胺、蛋白精,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晶體,幾乎無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熱的乙二醇、甘油、吡啶等,有毒性,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作食品添加劑。
說說你對把三聚氰胺作為奶制品“增氮劑”的看法。
積極思考。 食品防腐劑
10
課堂練習拓展應用
1.下列做法不會損害人體健康的是( )
A.用含小蘇打的發酵粉焙制糕點 B.用三聚氰胺假冒牛奶中的蛋白質
C.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水產品 D.用霉變花生制成的花生油烹調食品 其余見學案
小組搶答,評選最佳小組
課堂小結綜合概括
教師在學生的幫助下整理板書 學生歸納,談收獲,驗證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課堂延伸
查閱資料
作業布置
使用教師提供的課前資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