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活中常見的鹽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九年級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設計-建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設計(第2課時)
授課班級:九年級(2)班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離子檢驗的方法。
3.通過對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復習,用實驗的方法判斷碳酸鈉、碳酸氫鈉等一類物質也能和鹽酸發生反應,并學會碳酸根離子的鑒定。
4.通過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石灰水混合,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碳酸鈉和石灰水能發生化學反應,認識到化學與生產、生活有密切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
1.碳酸鈣、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和用途 2.碳酸根離子的鑒定。 三、教學難點
碳酸根離子的鑒定。 四、教學準備
投影儀,計算機、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稀鹽酸、澄清石灰水、試管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實物 提問課前生活小調查的完成情況 學生觀察圖片、實物展示并匯報情況 、
體會到化
學就在身邊。
新課講授
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另外常見的三種鹽碳酸鈉、碳酸氫鈉和碳酸鈣
板書:結構
卡片展示它們的結構引導學生完成【合作探究1】小結: 板書:物理性質
學生聆聽老師講解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結構、俗稱。
學生完成學案
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化學與社會的密切相關
提問復習并引導完成【合作探究2】 板書:化學性質
與酸反應:
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否和鹽酸發生反應。聆
聽學生介紹實驗現象并寫出方程式。提出問題:碳酸鈉、碳酸氫鈉它們與稀鹽酸反應原理具有什么共同點呢?提問:如何檢驗待測物中含有碳酸根離子
引導學生總結鑒定碳酸根離子的方法。 【學以致用】 圖片復習以前知識 板書:與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做實驗,并填寫學案,小組代表匯報
探究2現象:都和鹽酸反應,產生大量氣泡,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它們都
可以和稀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相互交換成分
鑒定碳酸根離子的方法:取樣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有氣泡產生,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含有碳酸根離子。 學生完成學案并做小結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鞏固化學用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拓展延伸】
教師演示實驗:1、碳酸鈉、碳酸氫鈉是否和石灰水發生反應。介紹工業上制取燒堿的反應
2、向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學生聆聽并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完成學案中的相關內容 碳酸鈉溶液和石灰水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碳酸氫鈉溶液無現象。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 CaCl2= CaCO3↓+2NaCl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語
言表達能力。
提出問題:觀察以上兩個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
與學生交流反應的共同點,講解反應的微觀過程
與學生總結復分解反應和其他基本反應類型的區別。
板書:用途
講授制取并介紹侯德榜 學生觀察反應,總結共同點:都是兩種化合物參加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
總結四大反應基本類型: 化合反應;A+B=AB 分解反應:AB=A+B 置換反應:A+BC=AC+B 復分解反應:AB+CD=AD+CB 學生把前面展示的實物進行分類來完成對這三個物質用途的學習
通過復習舊知識,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課堂小結 課堂
練習 板書
設計 教學反思 1.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的性質、用途
2.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AB+CD=AD+CB 3、學習化學物質的思維模式
完成學案內容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
一、結構
二、性質: 1、 物理性質 2、 化學性質 三、用途 四、制取
本節課設計的主要思想是以學生實驗探究為主,通過交流,討論,總結出鹽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的特征和反應條件,學生實驗現象明顯,所以學生探究環節非常精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酸堿鹽溶解性表的使用較為熟練,解決的辦法為,安排為課前預習部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