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種子的前半生,有性生殖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浙教版初中科學七年級下冊種子的前半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浙江省 - 麗水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種子的前半生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學情分析:通過新課的教學,學生對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各過程已經有所了解,但學生對各
過程的認識卻是孤立的,缺乏對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整體理解,沒有建立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等觀點。本節課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感知、畫圖、連線、辨認來真正理解整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最后通過設計、制作卡片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通過實物認識花的結構,重點辨認雄蕊和雌蕊結構
2、 描述傳粉過程和類型,通過對蟲媒花和風媒花特點的認識,建立生物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理念
3、 通過作圖描述受精過程,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4、 在認識子房的基礎上,通過連線的方式尋找子房與果實之間的對應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學會花的解剖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閱讀、歸納等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建立生物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1、辨認雄蕊和雌蕊結構
2、能從整體上理解開花、傳粉、受精和結果的過程,從而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3、建立生物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難點:真正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并建立生物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準備:幾種類型的花、鑷子、解剖刀、放大鏡、水彩筆 教學方法:實驗法、作圖法、歸納法、分析討論法
2
教學過程: 一、引課
觀看視頻《種子的旅行》,老師化身為一粒種子,想尋找自己的前半生 二、認識花的結構
觀察桌子上的花,讓學生指認花的各部分結構(引導學生認識生物結構要按一定的順序)。學生再次觀察花,找找有沒有跟介紹的花結構不完全一樣的花,指出不一樣的地方,讓學生感知花粉,引出單性花和兩性花。
學生活動:解剖一朵花(指導解剖順序和方法),粘帖在導學單上,展示學生活動結果。 提問: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結構是什么?讓學生在自己解剖的花中進行指認,并詳細介紹雄蕊和雌蕊的組成。
向南瓜花組提問:你手上的花(南瓜雄花)能產生種子嗎? 在南瓜家族中,哪種花可以產生種子呢?
既然雄花不能產生種子,那么能不能把一片菜地里的所有南瓜雄花都
摘掉呢?為什么?從而引出傳粉的概念
三、傳粉
異花傳粉:南瓜花傳粉要借助于什么媒介呢?
南瓜花是怎樣吸引昆蟲的呢?(學生回答)這體現了什么生物學觀點?(這對初一學生來說會存在一定難度,需要進行一定的引導,最終得出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出示實物玉米花,問:你們覺得玉米花也可以通過昆蟲進行傳粉嗎?如果不能,它們又是借助什么媒介進行傳粉的?與之相適應的特點又有哪些?這又體現出什么生物學觀點呢?(有了蟲媒花的引導,學生在這里能較好的得出) 引出異花傳粉的花根據傳粉媒介不同,可以分為蟲媒花和風媒花 自花傳粉:通過豌豆花傳粉引出自花傳粉
在自然界中,哪一種傳粉方式更普遍呢?為什么?(通過閱讀知識拓展“異花傳粉和自花傳粉的優缺點”,學生嘗試回答)
如果在開花時期遇上惡劣天氣,下雨、無風,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證順利傳粉呢?引出人工授粉,在農業生產上經常使用。
當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后,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3
四、受精
學生通過作圖的方式,畫出受精過程(在導學單上完成),并請一位學生在黑板上一邊作圖,一邊用語言描述。
介紹雙受精
一朵花完成受精后,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五、結果
連一連:子房的各部分將發育成什么? (在導學單上完成)
六、課堂小任務:制作小卡片
把這節課你所學到的知識制作成一張小卡片(在已完成導學單的基礎上進行制作,可以圖文并茂)
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這節課的小結 七、作業布置
1、完成作業單(全部同學)
2、查閱課外資料,完善小卡片內容(B層同學)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從教學過程中可以感知到學生對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這塊知識有點生疏了,并且知識和
4
生活實際相割裂,存在背知識現象。知識與知識之間是孤立的,對知識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本節課通過安排學生的四個小活動,讓學生對被子植物從開花到結果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利用了實物,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從制作小卡片可以看出來,學生已經能從整體上去理解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有機的過程。同時學生對制作知識小卡片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個人認為可以在教學中推廣。在教學中深化了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這點很重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