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與生命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牛津上海版《科學》六年級第二學期《水和人類》第一節課《水與生命》上海市 - 金山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水與生命》教學設計
一、背景及教學任務簡介
《水與生命》是牛津上海版《科學》六年級第二學期《水和人類》單元中的第一節課,分為兩課時,第1課時是有關于水的分布和水對人類的重要性,第2課時有關于節約用水。本設計涉及的是第1課時的內容。水是學生最熟悉的物質之一,希望通過課前探究、課內探究(討論交流、閱讀資料)、課后探究等多種探究形式,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節約用水、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初步知道水相關的簡單知識,并在各類宣傳報道中知道水的一些用途、水污染的危害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欲通過課前對“種子發芽”的探究及小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生物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離不開水;通過課內的討論交流的探究形式,使學生在整體上對人與水的相互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通過探究家庭用水量及工農業耗水量的相關資料,體會人類對水的需求,使理性的認識更感性,加深認識,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基礎;通過課后探究形成節約用水畫報,使課內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預備年級的學生參與感和表現欲的產生,使得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活潑好動、喜好直觀的個性特點,對科學世界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在許多方面都有創新的見解。在教學中一直注重學生的提問能力、質疑能力,并作為評價學習能力的一方面,學生也體驗過進行長周期的蝸牛的探究觀察。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平時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本節課設置的是以科學大概念為理念,基于項目的學習的教學模式,以探究貫穿了整個課程:課前探究,課前安排了一個約為兩周的種子發芽探究項目;課內探究, 通過自學教材探究水的分布和探究學習工作單上的水費單及相關的工農業用水資料,認識水對人類的重要性;課后探究,通過形成節約用水畫報的探究。基于探究的教學會大大增加理解的深度,通過探究理解水的重要性這一核心概念,知道水循環和保護水資源的迫切性,為今后理解“在宇宙中能量的總量總是不變的”這一大概念作下鋪墊。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種子發芽”的探究活動,認識生物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意識到水 對生命的重要性。通過探究和評價活動,再次掌握科學探究六要素,提升科學素養。 2、通過自學和討論探究水的三種分類,知道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通過互助學習,組內提問、解疑,進一步加深對水的分布的理解。既達到了復習物質的分類的效果,又培養了學生自學歸納的能力,感受互助學習的好處。
3、通過“調查生活用水量”,知道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水;通過閱讀“工農業生產的 耗水量”等資料,知道工農業生產需水量更大;意識到水對人類活動的重要性。
4、通過辯論“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解水的分布及保護水資源的原因。使學生有
能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并加以補充或反駁的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素養。
三、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水對生命、對人類活動的重要性 【難點】認識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四、教學準備
活動 1:培養皿、紗布3個/組;綠豆30粒/組,共3組。 活動2:調查生活用水量
五、教學內容組織
【教學流程圖】
【教學內容】 活動一:種子發芽
引出水的生命活動需要
水
活動四 自主學習:課本 P49
活動一 課前:探究“種子 發芽”,課內交流
小結:水的三種分類方法
辯論
活動五
認識水費單 活動二
閱讀資料:工農業生產的耗水量
活動三 小結:人類生活需要水
總結
小結: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通過連續觀察種子的發芽情況,知道種子的發芽離不開水,而咸水不直接飲用,也不能用于農業灌溉。從而認識到生物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同時培養學生探究時的耐心和觀察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及小組合作的能力。通過交流,知道組成自然中水的分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提前兩周,每組在三個一次性塑料杯中(標記A、B、C)各放紗布1塊、綠豆10粒。 ◆ A中不放水,B加入自來水,C加入鹽水。 ◆ 每四人一組,回家自行探究后交流并共同
完成探究報告。
◆ 課前上交探究報告,全班展示并根據評價
表評價。
◆ 課前評價出的最優小組在課內交流探究
心得。
◆三個杯子中的綠豆應保持質量一致、大小相同;紗布大小、厚度相同。 ◆此活動需要時間,所以安排課前準備,課
內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1.小組的合作情況;2.通過探究獲得的知識;3.探究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4.通過探究有無發現新的問題及想法。
活動二:調查生活用水量
活動目標:通過認識水費單據,知道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水,學會從水費單據上知道家庭的用水量,提高通過數據分析獲得結論的能力。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 看資料(水費單),學會如何看水費單據 ◆ 完成學習工作單上的填空。
◆ 交流:如何根據水費單上的信息來完成數
據處理的。
◆提示學生通常拿到水費單會關注的哪些信
息,為什么關注這些信息
◆提示政府設置階梯用水量的用途。為節約用水作鋪墊。
活動三:工農業生產的用水量
活動目標:通過閱讀資料工農業等生產的用水量,知道工農業生產的用水量,提升學生仔細觀察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課堂交流工業、農業以及其他方面的用水量。
◆思考:通過幾組數據的比較,能得出什么信息。
活動四:自主學習,閱讀課本
活動目標:通過自主學習,知道組成水的三種分類方法。通過互助學習,充分理解書本知識,培養自主學習、質疑提問的能力。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閱讀教材第49頁的第一第二段和水的分布圖,思考水的三種分類和對于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互助學習:四人一組,每人提出一個問題,請組員解答自己的疑問。小組不能解決的
◆拼圖游戲:用思維導圖法完成歸納。 ◆引導學生從自己不明白、不懂、不完全懂的地方提出問題。
問題寫在磁貼上并貼到黑板上,由全班解決。
活動五:辯論“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活動目標:考查學生對水的認識程度,通過辯論引出水的分布很廣,量也很多,但如果使用不當會導致水的短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質疑能力及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思考并討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針對這一觀點你是贊同還是不贊同?請說明理由。 ◆提醒學生要及時質疑同學所講的觀點。 ◆規則:支持觀點的為正方,不支持的為反方。當正方發表完觀點后,再由反方提出反駁。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學生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指導活動 設計說明
一、課前探究,課內回顧并交流探究心得
1. 由課前評價得出的最優的小組交流探究心得
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1.小組的合作情
況;2.通過探究獲得的知識;3.探究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4.通過探究有無發現新的問題及想法。
課內外的結合,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學
生對概念的運用、推理、理解和態度,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水對生命的重要性
1. 思考:種子發芽根系
枯萎的原因
2.觀察:老師展示的發芽的大蒜,思考為何不給水也能發芽
1.從學生探究實驗中發現的根系枯萎的現象中引導學生思考原因。得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需要水。
2.指導學生把干的綠豆和大蒜比較,思考:干的綠豆不發芽,而大蒜沒有水也能發芽,發現什么?
有親身探究的經歷,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認識更深刻,加強學生的運用實證和推理的能力。
1.觀察資料1:水費單。 2.計算家庭用水量,完成
1.提示學生觀察:可以從水費單上面獲得哪些信息?
1科學始于觀察,觀察、閱讀圖表也是科學能力的
學習工作單。 3.閱讀資料2:新聞
2.小結:人類日常生活用水量大。
體現。
2.教材上的資料已過時,所時用了學習工作單。
1.閱讀資料:有關工農業的用水量。
2.思考:資料中的相關數據說明了什么?
1.指導學生關注資料中顯示的相關數據。
2.小結:工農業的用水量更大。
3.總結:人類生活需水量大。
培養材料中數據的分析能力。
三、水的分布
1.閱讀:課本第49頁第一、二自然段及水的分布圖。
2.拼圖游戲,完成水的分類。
3.小組互助學習,解決自學中產生的疑問。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磁貼上并貼在黑板上,進行全班解決。
1.找出每種水分類的分類準則,再進行分類。
2.引導學生閱讀中要善于發
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
3.小結:水不僅是生物體重要的組成成分,還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1.重視課本,強化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2. 復習以前的知識,鞏
固分類的方法。
3.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勇于、樂于提問是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小組互助的學習方式,可以評估自己以及他人提出的問題的質量,提高提問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四、辯論
1. 辯論:“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點是否贊同?
1.指導學生實時進行思考。 2.小結:
開展討論和辯論,以社會
交往的形式更有效的發展
概念。也有助于學生在重
構自己的概念時考慮到其他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
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
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及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提升語言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