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寧 夏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寧 夏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定位教材內容分析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是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課標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2、設計思路
本課知識時間跨度長,容量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培養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提高課堂高效性,在依據課標的前提下我對本課進行了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設計。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主要圍繞著唐朝走向盛世的過程展開。貞觀之治開創了盛世局面,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唐玄宗前期的統治使得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課前讓學生搜集相關信息,自主獲取基本歷史知識,對本課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導課之后,教師帶領學生解讀課題,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先讓學生明確“貞觀”和“開元”這兩個信息,之治、盛世描繪的是唐朝繁盛的景象。通過課題的解讀,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整體感知。
解題之后,進入第一篇的學習——唐之“起”。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內容,梳理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大唐興盛的局面是在哪幾位帝王的治理下開創的?為使國家興盛,他們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進入第二篇的學習。
第二篇——唐之“盛”。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問題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先讓學生閱讀課本,找出“誰”創造了唐朝“興盛”的局面?并梳理人物關系。基本信息理清之后,教師設計難度稍微大的問題: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導致了唐朝的興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如何治理國家的,教師對學法略作指導(此問題可從政治、經濟、用人方面來探討)。教師提供表格樣式,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此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
2
充分利用課本資料來證實自己的觀點。為了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課堂樂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角色中感受當時的歷史,在談唐太宗的用人措施之前,教師設置歷史角色扮演(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盛世局面,教師出示材料、唐詩、繪畫等歷史素材,豐富的歷史素材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認識唐朝繁盛的狀況。此表完成后,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此環節的設置也為后面問題的解答做好了鋪墊。
歷史課堂不應該單純的停留在講過去的事情,還應該把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和關注現實密不可分,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展個性,當學生明確了三位皇帝的治國措施之后,教師順勢拋出新的問題,三位皇帝在治國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你認為要使國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鑒?學生發表完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將學生的目光聚焦到現實,播放視頻《心系百姓的習主席》,看完視頻后,學生談觀后感。以史為鑒環節的設計,一方面培養學生比較、提煉認知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培養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指日可待。以上環節處理完之后,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就基本學完,為了檢測學生對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新功能,用游戲的形式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第三篇——唐之“評”。本課三位歷史人物性格鮮明,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人物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評價歷史人物中,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和歷史人物活動的豐富性。
【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我授課的對象是普通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學生處于初一階段,思維比較感性,他們的分析、歸納、運用史料的能力都有待于提高。但七年級學生活潑,愛展現自我,并且對新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鑒于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盡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釋放,感受歷史課堂的獨特魅力。
【教學策略】
1、自主學習。通過自主預習、查閱資料的方式,對教材的信息有一個全面
3
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對于有疑問的知識,自己動手查閱。
2、啟發引導。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分析歷史問題,能夠學以致用,明確“教學相長”的實際意義。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歷史問題。關鍵處,教師給予恰到好處的點撥、啟發和引導,補充難點知識,讓學生有一個大的歷史觀,打開思維,把學生的思考引向縱深,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主要策略及“開元盛世”;結合史實,評價歷史人物。 過程與方法:
利用表格歸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具體措施,比較治國方略的相似之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史為鑒,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其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難點:貞觀之治;如何幫助學生認識唐朝的興盛局面。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創設情景法、對比分析法、圖片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
【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學生預習課本并查閱資料,對唐朝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教學過程】導入:教師出示我們學校的圖片,設問:同學們,我們學校叫什么?生:唐徠回民中學。你們知道我們學校名稱的由來嗎?生:我們學校坐落在千年古渠唐徠渠畔因而得名(出示唐徠渠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唐徠渠名稱的由來嗎?唐徠渠又名唐渠,史書記載,唐徠渠開挖于秦漢而興于唐,招徠民眾墾殖,遂名唐徠渠。唐徠渠作為寧夏引黃灌區最大的渠道,千百年過去了,唐代人整修的這條渠道依然在造福著我們寧夏人民。唐代留給后人太多的財富,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王朝,讓我們走進唐朝,學習第二課的內容: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設計意圖】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導入,讓學生感覺親切,易于接受。一方面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講授新課
一、解讀課題,理清思路。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問:請大家觀察課
題,從課題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
1、學生觀察課題并思考問題。
2、學生解答問題。
“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 “之治”、“盛世”描繪的是唐朝的繁盛的景象。
通過課題的解讀,讓學生對本節課
有一個整體感知。本節課圍繞著一個“盛”字來展開。
設問:本節課,你想要了解什么內容?
學生發言(預設):誰創造
了盛世局面?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導致了國家的興盛?給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
帶著學生的問題
學習課本內容,目標明確。
二、合作探究,釋放潛能
5
(一)第一篇——唐之“起”
【教師活動】 【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問:請
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本,了解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 明確王
朝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時間、開國皇帝、都城)
1、學生自主閱讀
課本,了解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 2、學生回答問題。 1、培養學生自主獲
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2、教師利用電子白
板,創建思維導圖,幫
助學生更加清晰的掌握歷史知識。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配合學生出示思維導圖
過渡語:了解了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大唐興盛的局面是在哪幾位帝王的治理下開創的?為使國家興盛,他們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們進入第二篇的學習。
(二) 第二篇——唐之“盛” 環節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出示問題:
1、“誰”創造了唐朝“興盛”的局面?
2、請同學們
梳理幾位帝王的人物關系。
1、學生閱讀課本,找出“誰”創造了
唐朝“興盛”的局面? 學生回答: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2、學生梳理人物關系:
學生回答問題: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武則天是唐朝第三任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玄宗是武則天的孫子。
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歷史
信息的能力,并學會利用課本
資料梳理人物
關系。 環節二:
【教師活動】 【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6
出示問題: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1、告訴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讓學生試
著從政治、經濟、用人方面來探討這一問題。 2、學生學會利用課本資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并完成表格內容。
(1)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為了有效的突破教學重點,教師設計兩個問題,一是
讓學生清楚是“誰”創造了這種
盛世局面,并理清人物關系。二是通過列表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三位帝王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國家
富強。此環節的設計不僅為后邊問題的解答做好了鋪墊,還為學生分析歷史事件提供了方法。
(2)在歸納史實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用課本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歷史情景劇表演(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
(注:學生在談唐太宗的用人措施之前表演情景劇。通過觀看情景劇,并結合課本知識,學生談唐太宗的用人措施。)
不私舊故(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
人物:唐太宗、魏征、濮州刺史龐相壽。 地點:皇宮。
8
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新課改也著重強調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史料能力的培養。教師選取恰當的文字史料,一方面重在培養學生“史由證來,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史料有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貞觀之治”。
活動二:(注:學生談完唐玄宗的治國措施,教師設問,通過唐玄宗的治理,國家出現了什么樣的局面,引出來“開元盛世”。教師出示唐詩、繪畫等歷史素材,學生通過對唐詩的品讀,對繪畫的分析來感受大唐的盛世景象。) 【學法指導】
1、讀詩學會抓重點詞、重點句。 2、欣賞繪畫注意觀察人物的神態和動作。 【學生活動】
1、學生品讀唐詩,感受大唐的盛世景象。
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 2、學生欣賞繪畫,感受大唐盛世景象。
【設計意圖】
豐富的史料可以增強歷史感,使歷史教學富有時代氣息。教師選取唐詩、繪畫等素材把歷史感渲染得濃濃的,給學生呈現一幅鮮活的歷史畫卷。合理的史料運用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唐朝的繁盛景象,還讓學生明白、唐詩、繪畫等諸多素材都可以幫助我們來了解歷史,并且也可以激發學生學史的興趣。
9
教師小結: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國力增強,開創了唐朝盛世局面;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唐玄宗統治前期,經濟繁榮、社會開放,唐朝的國力達到鼎盛。
環節三:【以史為鑒】(思維拓展,培養創新)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問: 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三位皇帝
在治國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你認為要使國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鑒?
1、學生思考問題 2、學生發言
用人上:三位皇帝大都重用賢能,注重對官吏的考核。其中體現出來的治國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選拔、任用與考核。 經濟上:三位皇帝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著力發展經濟。體現出來的治國之道是要以民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思維拓展環節的設置,讓學生感受學習歷史
和關注現實密不可分。以
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讓學生有責任意識,有家國意識。同時也為了培養學
生創新思維和發展個性,讓他們有著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播放視頻《心系百姓的習主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讓學生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指日可待。
環節四——知識大比拼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組選出代表進行知識大比拼。
1.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設置
了游戲環節。 2.合理巧妙的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活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動力去學習第三篇的內容。
(三)第三篇——唐之“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0
本節課三位帝王人物性格鮮明,請同學們選取其中一人,先講述一則有關三位人物的歷史小故事,然后再做評價。
學生選取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其中一人,講述一則
有關三位人物的歷史小故事。 1、讓學生學
會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 2、在評價歷
史人物的過程中,體會杰出人
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和歷史人物活動的豐富性。
3、在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師點評學生回答。追問學生,從歷史發展角度,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歷史人物。
思考、評價人物。
點評學生回答并總結。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感情用事,防止以偏概全,也不能夸大史實。應該還原人物的客觀真實性,把歷史人物所做的事情放到特定的環境中加以評價,既要肯定人物的歷史功績,也要指出他的局限性。對于人物的局限性,我們后人要吸取經驗教訓。
三、課堂小結
唐朝歷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與開放。本課三部分內容以時間為序,圍繞唐朝走向盛世的過程展開。貞觀之治開創了盛世局面,武則天統治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唐玄宗前期一系列改革措施則使唐朝的國力前所未有的強大。幾位帝王的勵精圖治,締造了一個疆域遼闊、國富民強、文教昌盛、開放包容、昂揚進取的大唐王朝。大唐已離我們遠去,大唐留給后人太多的啟示。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再反觀我們今天,國家領導人勵精圖治,心系百姓,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國家發展越來越好。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指日可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