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_成都市雙流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_成都市雙流區
課題: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設計者】吳華芳
【內容出處】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
【課標要求】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學習目標】1:把握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井岡山會師的史實及意義。
2: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理解毛澤東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的原因。
3:知道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
4:了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建立。
【評價任務】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材料的及各問題的思考探討掌握本科的的基本史實。
【導學建議】學生通過預習、思考、探討等活動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本課的知識點。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井岡山會師的史實及意義。
二、課中探究
(一)導入:展示材料:各時期中共黨員人數統計:
1921年7月 57人
1922年6月 195人
……
1927年4月 6萬人
1927年底 1萬人
提問:1927年,共產黨員的人數為什么會急速下降?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教師: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標志著大革命的失敗。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先后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暴動。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過程中,逐漸將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農村,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毛澤東是怎樣把中國的重心轉移到農村的?井岡山的
星星之火如何形成了燎原之勢?
今天這節課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二)、新課講授:
1、南昌起義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經過。
提示:時間:1927年8月1日。地點:江西南昌。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經過:占領南昌城,南下廣州→受挫后朱德 、陳毅率部轉戰到湖南。
議一議: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
提示:(1)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2)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以“八一”作為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提示:八一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因此,8月1日就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光榮節日。
2、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①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八七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主要內容。
提示:時間:1927年8月7日;地點:漢口;主要內容: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派毛澤東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②指導學生歸納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目的和結果。
提示:時間:1927年9月;地點:湘贛邊界的瀏陽、醴陵;領導人:毛澤東;目的:攻占長沙;結果:陷入敵人重圍,遭受嚴重挫折。
③提問:秋收起義進攻城市受挫后,作出了什么決定?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改向井岡山區進軍。同時在進軍途中,對軍隊進行了改編,確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啟發學生思考:毛澤東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提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離大城市較遠,敵人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根據地。
過渡:朱德、陳毅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于1928年4月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
⑤提問:會師的結果如何?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鞏固,為中國革命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總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3、工農武裝割據
①講述:工農武裝割據,是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理論的一個科學概念。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的一種斗爭形式。
指導學生說說:毛澤東為鞏固和擴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②展示圖片古田會議會址,講述: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
③出示《農村革命根據地形勢》圖,指出: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以紅四軍為主在贛南、閩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
讀圖學史:這些革命根據地與中心城市的相對位置是怎樣的?
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④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三、課堂小結
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為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四、課堂練習
1. “這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這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材料中的“這里”是指( )
A. 井岡山 B. 南昌
C. 瑞金 D. 上海
2. 我們今天的許多節日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其中與青年節、建軍節有直接關系的兩個歷史事件分別是( )
A. 中共一大、秋收起義 B. 五四運動、南昌起義
C. 南昌起義、中共一大 D. 五四運動、武昌起義
3. 1927年,毛澤東率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地點在 ( )
A. 井岡山 B. 三灣
C. 瑞金 D. 南昌
4. 朱德和陳毅率領的革命隊伍和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后,最后改編為( )
A. 國民革命軍 B.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C. 新軍 D. “鐵軍”
5. “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是中國共產黨走出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條道路的開辟始于( )
A. 新文化運動 B.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C. 南昌起義 D.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能時時導學、處處質疑,以恰到好處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自主探究學習;在遇到難解和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時,能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讓學生參與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