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八年級《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所授學科: 歷史
所授年級: 八年級
教材版本: 部編版(2017年)
講課題目: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課標要求:
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2.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分析:
唯物史觀:通過對九一八和西安事變等史事的學習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唯物史觀意識,知道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時空觀念:通過史料創設情境,將日本侵華置于19 世紀國際背景之下,帶領學生設身處地的理解當時的時空環境,理解當時的社會狀態和人民生活以及思想狀態,初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意識。
史料實證:通過對視頻圖片文字等史料的展示和分析,培養學生形成學習歷史所需史料實證的方法和意識。通過史料和歷史遺跡、展品等,認清日本野蠻殘暴的本質,學會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史料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從而培養史料實證的能力。
歷史解釋:通過史料實證讓學生了解日本的侵略蓄謀已久,通過表格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扭轉的關鍵,通過歷史敘述、歷史評價、歷史理解,對各種史料進行實證,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解釋的能力。
家國情懷:通過中國人民的抗爭使學生體會到愛國主義精神,從而認識中國共產黨人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的社會責任感,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3.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以及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 知道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及西安事變;分析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談論和交流等學生活動,培養學生描述歷史事件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反映了中華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榮傳統,當代青少年以先輩們為榜樣,樹立和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4.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閱讀和分析典型史料進入歷史情境,直觀感知九一八事變,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并提高歷史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學習史料實證的方法通過對上述史實的梳理以及相關問題的探究,提高對歷史的分析與理解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落實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部編版八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本單元共 5 課,本課為《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即抗日戰爭初期,中國14年抗戰的開始。就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而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 1840 年近代中國被列強入侵及其引發的一系列的抗擊與救亡運動,下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基礎。從課程角度來說: 這一時期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從歷史角度,
1931 年九一八事變至 1935 年華北事變屬于日本侵略中國初期階段。從民族覺醒角度,這一時期也是民族意識轉變的重要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在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助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本課設計了一條明線與一條暗線。明線: 老師的博物館足跡。暗線: 日本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一、課堂導入 播放視頻《松花江上》,這首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及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在四川成都的建川博物館日本侵華罪行館,正門口有 1800多個日本軍人的頭盔,墻上還寫著幾個大字“1931年,日本蜂擁”,也就是這一年,日軍開始了新的侵華戰爭。 博物館承擔了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 每一個博物館都記錄著一段歷史;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一個故事.... 今天,就請同學們跟隨老師的博物館足跡,去了解那段讓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歷史。
1、九一八事變的概況。 觀看視頻,并結合地圖,完成表格。
|
觀看視頻 朗讀學習目標 看圖回答 觀看視頻并結合課本、地圖,完成表格。 |
以歌曲開篇,并以博物館為線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依據新課標設置本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目標清晰,任務明確。 通過出示和九一八事變相關的圖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日寇的殘酷埋下伏筆。學生觀看視頻,獨立思考,完成表格,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
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思考(1):結合材料分析日本為什么要在此時發動九一八事變?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這給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可乘之機。 思考(2):日本占領東北后是如何加強控制的? ①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州國。 ②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 足跡2 ![]() 滾地籠刑具,是日本迫害中國人的刑具。 體現了什么? 日本犯下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 “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人民的安定幸福生活”,在如此危機的關頭,當時的中國人民做出了怎樣的反應呢?足跡3: 這尊雕像叫做白山魂,他就是楊靖宇將軍犧牲之后按照他的儀容來設計的。請同學們講述楊靖宇的故事。 那是什么支撐著楊靖宇在如此危難惡劣條件能堅持戰斗絕不屈服?(濃濃的愛國之情) 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已經行動起來,這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打響了,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 |
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并回答 閱讀課本,歸納總結。 識圖。 閱讀課本找出中國人民抗爭的史事 講故事 |
通過史料分析九一八事變的背景,學生依托材料分析探究,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并將抗日戰爭置于 19 世紀國際背景之下,培養學生的歷中時空觀。 通過材料感知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為下一步日本擴大侵略做鋪墊。 大量圖文史料展示日本慘絕人寰的侵華罪行,讓學生勿忘國恥,以史為鑒。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通過“白山魂”,展示中國軍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跡。感受英雄事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