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八年級《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本課以《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設計依據,聯系學生生活,依托豐富的歷史史料創設教學情境,落足必備知識,聚焦關鍵能力,含蘊家國情懷。首先,本課著眼大單元教學,以“道路”為大概念,設計了“尋路、開路、創路”三個版塊,貫穿教學始終,并有機融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道路”探索,讓學生在分析比較中感悟,深刻理解“井岡山道路”的正確性。其次,本課滲透跨學科理念。教學以毛主席詩詞貫穿,引領學生分析詩詞,感知其中的歷史信息,感受時代的變換,既突出了歷史學科的特點,又感受了文學的魅力。再次,本課情境創設豐富適切。教學依托教材內容,適當融入詩詞、音視頻史料,通過層次清晰的問題和活動引領學生思維,把歷史知識、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價值融為一體,凸顯了教學評的一致性,同時有效了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教學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
2、知道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八七會議等基本史實;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經過和井岡山會師的重要意義;理解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辟了井岡山道路,認識這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
3、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字材料等方式獲取有效信息,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素養目標:史料實證)。
4、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井岡山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找到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同時學會面對挫折和失敗,要不屈不撓,善于總結經驗、教訓;體會井岡山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素養目標:家國情懷)。
二、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統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內容,本課主要學習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講述了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曾仿效俄國十月革命,在城市進行武裝暴動,卻沒能達到預期目標。此后,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本課內容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事實,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重大創舉。毛澤東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即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漸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八年級學生對歷史課充滿新鮮與好奇,他們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開始下降。同時,他們又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理解、分析、概括、比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的創造性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對于本節課,學生在課外可能有一定的積累。可以創設情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團體合作中體悟,進而升華為歷史學科思維能力,滲透學科價值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農武裝割據
教學難點:中國為什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朗誦《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走進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的學習 新課講授: 明確核心素養學習目標,展示課堂結構,分成三個篇章講解。 一、《開路——逆境反抗》 (一)單元主線,整體感知:出示時間軸 (二)逆境反抗——南昌起義(首義) 1.閱讀屏幕中材料一:黨員人數折線圖 讀《菩薩蠻 黃鶴樓》,思考詩人的焦慮與折線圖中1927年黨員人數變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播放《南昌起義》視頻,學生結合課本與視頻找出南昌起義的基礎知識。 3.出示:《紀念“八一”》,提問:上述詩歌表明南昌起義有什么重大意義? 4.師補充“知識拓展” 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也因此被稱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過渡:南昌起義失敗了,中國革命該如何前行?這是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 (二)逆境反抗——八七會議(明向) 閱讀教材76頁,完成表格。并指出八七會議確立的革命方向是什么? 過渡:八七會議后,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趕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秋收起義期間,毛澤東激情滿懷的寫下了《西江月 秋收起義》一詞。 (三)逆境反抗——秋收起義(再戰) 1.出示《西江月 秋收起義》 教師提問:結合教材,閱讀詩詞,說說詞中包含了秋收起義的哪些關鍵詞信息? 2.師講文家市決策、三灣改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等內容 3.出示表格,對比兩次武裝起義:請同學們對比兩次起義進攻的目標有什么共同點?結果怎樣?說明了什么? 得出結論,要走中國的路,由此過渡到下一環節。 二、《開路——受挫創新》 (一)受挫創新——開辟道路 1.教師提供兩則材料,并提出問題:毛澤東提出部隊應該轉向哪里?原因是什么? 學生1分鐘時間思考,同桌交流 2.師結合地圖講述: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做出了文家市決策,決定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經過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最后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師過渡:朱德、陳毅知道這個消息后,于1928年4月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 (二)受挫創新——創建軍隊 井岡山會師 同學們,假如你是中共小記者,你親眼見證了井岡山會師的盛況,請你為我們描述這激動人心的場面。 (1分鐘記憶準備) 過渡:井岡山會師壯大了武裝力量,開辟了井岡山根據地的嶄新局面,鑄就了井岡山精神。 (三)受挫創新——精神支柱 井岡山精神:PPT給出兩則材料,請同學們思考:通過材料反映了什么樣的井岡山精神?(出示江西民歌的歌詞并播放歌謠) 教師輔助思考 出示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樂觀主義精神等。 (四)受挫創新——開路歷程 回顧開路歷程:南昌起義打響了第一槍,八七會議明確了奮斗方向,之后依據八七會議的決定,發動了秋收起義。不過,秋收起義攻打長沙受挫,毛澤東作出了文家市決策,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途中,進行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接著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會師后,建立了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三、《創路——星火燎原》。 (一)星火燎原——武裝割據 1.根據《西江月 井岡山》探究:你認為黨和紅軍在井岡山開辟革命根據地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點明除了國民黨的“圍剿”還出現了缺乏支持、資金緊張、缺衣少食、自然條件艱苦等問題。 2.請同學們結合教材78頁前四行回答怎樣來解決這些困難并發展壯大呢? 師:首先,如何獲得農民的信任與支持? 師:第二,如何解決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圍剿? 師:第三,怎樣解決黨和紅軍在根據地里的吃穿生活? 這就構成了毛澤東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齊讀“工農武裝割據”的含義。 師過渡: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思想滋長嚴重。為此,召開了古田會議,統一了思想 (二)星火燎原——統一思想 給學生閱讀教材時間,留出任務,找出古田會議基礎知識 (三)星火燎原——可以燎原 教師講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正如毛澤東所說"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為中國革命照亮了勝利前進的航程! 讓學生觀察圖片,這些革命根據地與中心城市的位置存在怎樣的關系?(出示幻燈片) (四)星火燎原——建立政權 教師: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中國的紅色政權初次在中華大地上誕生了。 (五) “路”之感悟: 同學們,學了本課事件,你有什么感悟呢?小組合作討論,以下三個問題(5分鐘) 師:1.從19世紀中期開始,先進中國人為尋求救國道路,不斷向西方學習。下列圖片中的人物在分別嘗試了怎樣的救國之路?結果如何?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結果都失敗了。) 2.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也經歷了借鑒“俄國的路”到成功開創“自己的路”的過程。為此做出突出貢獻的是哪一位偉人呢?他為“自己的路”做出了哪些貢獻呢?(貢獻=事件+意義)? 3. 通過本課“尋路——開路——創路”的學習,你打算怎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課后作業:每人搜集一篇毛主席詩詞,分別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進行解讀,并寫出你的認識和感悟。 |
認真觀看視頻 集體大聲朗讀核心素養學習目標 跟隨教師整體感知單元內容 認真觀察折線圖1927年的變化并努力回顧舊知,聯系前后知識思考并展示原因 認真觀看視頻,并閱讀教材。找出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經過、結果、意義等。 認真閱讀詩詞,尋找關鍵信息 認真聽講 認真聽講并思考 閱讀教材,尋找八七會議的基礎信息 認真聽講 朗誦詩詞 認知閱讀詩詞,尋找秋后起義的關鍵信息 認真聽講 認真對比表格并思考 努力從表格中得出答案,依次回答三個問題 閱讀兩則材料,思考問題,同桌交流并回答 認真聽講并看PPT內容 認真聽講,理解過程。 迅速閱讀課本,找到井岡山會師的基本信息,做出總結,以小記者身份進行報道。 認真聽講 積極思考并回答:艱苦奮斗、樂觀主義精神等 認真聽講,得出其他精神內涵。并齊讀井岡山精神。 結合教材,認真寫聽講 得出結論: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序幕,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讀詞,思考,有哪些困難,得出困難一:國民黨對根據地的圍剿,并回答。 緊跟老師引導進行思考,并回答其他困難的方面。 閱讀課本并回答解決困難的方法: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2.武裝斗爭(游擊戰爭) 3.進行根據地建設(自力更生) 齊讀含義,加深印象。 認真聽講,緊跟老師引導思考 閱讀教材,找到古田會議的基礎知識并積極展示。 認真聽講,觀察PPT圖片,思考根據地與城市的地理位置關系 回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閱讀教材,找到紅色政權建立的基礎知識:時間、地點、人物、政權名稱等 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結合本課內容,思考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回答問題 思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受到啟發。說一說。 認真聽并記下作業 |
緊扣課題,從毛澤東詩詞開始,直接進入情境,讓學生總體感受到毛澤東的偉人氣場,以及他的貢獻。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 素養目標導學,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狀態。 單元標題為主線,突出合作、對立兩個大概念——讓學生整體感知,立足時空觀念,落實單元教學。 落實大單元教學,突出歷史因果聯系;注重跨學科整合,體現歷史與文學的關聯,讓學生在思考和作答中提升綜合素養。 視頻材料與教材史料互證互補,分析南昌起義爆發的經過,培養學生在史料中搜尋關鍵信息的能力,同時落實唯物史觀。 文史互證,通過分析朱德的《紀念“八一”》詩,思考南昌起義的意義,提升學生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閱讀概括能力,同時為教材結論提供實證。強化史料實證的意識和能力。 回歸現實,拓展知識,達成知識目標的同時強化學生情感認同,落實家國情懷的培育。 實現環節過渡,引領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銜接,凸顯結構化教學。 通過自主學習,尋找基礎知識,落實知識目標;培養學生迅速搜尋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素養。 上下銜接,環節過渡 通過朗誦詩詞的方式來接軌跨學科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文學素養。在詩詞中搜集關鍵信息,有效訓練信息搜集和概括表達能力。 梳理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根據地的史事之間的因果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以終為始,連環設問,學評一致,通過對比兩次起義相同點,引導分析史實,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和以史實為依據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論從史出,得出不能照搬“俄國的路”,要走“自己的路”,進一步強化歷史實證的觀念,涵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以史料為依托,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得出結論。培養根據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結合地圖,講述到達井岡山根據地的經過,圖文結合,聽講與理解并重,讓學生明白路線進程,主次清晰,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的素養。 環節過渡,上下銜接。 借助實踐活動,學習基礎知識,創新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實踐體驗,增進素養培育。 過渡環節,上下銜接 跨學科體驗,通過音樂、歌詞調動學生感官,讓學生深刻認識井岡山精神,感悟井岡山精神,培樹家國情懷。 在學生初步感知體驗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井岡山精神的深層次內涵。 總結革命歷程,梳理歷史史事聯系,形成知識結構化網絡。通過回顧開路歷程,總結前兩部分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已經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培養學生歷史聯系意識和能力以及從歷史事件中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詩詞入課,論從史出,培養學生的分析史料的能力。落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素養。在論證過程中,學生了解到進行史論結合的基本方法。 深入體會建立根據地的艱難,培養家國情懷。 靈活運用教材,以課本為依據,連環設問,引導學生尋找關鍵信息解決問題,找到解決開辟井岡山的困難舉措,滲透學習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明確工農武裝割據的具體含義,強化整體概念認知。 環環相扣,自然銜接。過渡到下一個事件:古田會議 鍛煉學生的自學以及獲取基礎知識點的能力。 科學運用歷史地圖,比較跟根據地與城市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發現農村包圍著城市,培養學生觀察地圖,落實時空觀念的同時,提升分析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鍛煉學生的自學以及獲取基礎知識點的能力。 貫徹大單元教學的理念,以“路”為大概念,通過整合近代以來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不斷尋求的救國道路,創設問題,再聯系本課毛澤東尋路、開路、創路的奮斗歷程,練習學生實際,分層次創設適度開放的問題,讓學生深度理解只有走適合自己的路才能成功。把歷史與學生生活游街關聯使學生在整體感知歷史的基礎上,從革命老前輩學到遇到挫折,勇于克服的生活勇氣,并且發自內心樹立為祖國奮斗的目標,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課以《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開始,期間以毛澤東的詩詞貫穿,最后以毛澤東詩詞結束。體現了跨學科學習,保證本課程的完整性。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落實家國情懷的素養。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