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第五章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第五章 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系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章,是在學習了人體的營養、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是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本節內容在本冊書中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一個教學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因此解決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下一章內容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如果缺乏泌尿系統等排泄相關結構,調節只能是一紙空文。因此我們這一節也需要為后面內容做鋪墊,才能使教學具有整體性,所以本節內容又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資料分析的能力,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 對尿的形成和排出這一生理現象雖熟悉,但對于尿是怎樣在腎臟中形成還不清楚,尤其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圖片分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及腎單位的結構。 2.概述尿的形成他排出過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對表格的討論,嘗試歸納尿液的形成過程(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2.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說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重吸收作用(交流與合作能力)。 (三)情感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感恩之心。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腎單位的結構,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2.教學難點:尿的形成過程 五、課前準備
設計教學過程,并制作相關課件及視頻 六、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有目的學習教材,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啟發學生 積極思維,逐步使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第五章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嘉峪關實驗中學
3.小組合作法——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啟發引導、講述、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并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尿毒癥少女視頻。并引
出問題:這段視頻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父愛如山的親情,更讓我們好奇她為什么會得尿毒癥呢?引出課題 觀看視頻,引發思考
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排泄的概念
1.引導學生看書并區分排泄和排遺。
2.回憶總結人體內排泄的途徑。 說出排泄的概念,并總結出排泄途徑主要有:呼吸排泄、泌尿排泄、皮膚排泄
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泌尿系統的組成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片并思考: 1.泌尿系統主要由哪些器官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
2.觀察腎動脈和腎靜脈的顏色,根據所學知識推測血液如何進出腎臟?
3.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什么關系?
合作交流,觀察、思考、閱讀,得出結論。
積極思考,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腎單位的結構
指導觀察教材圖4-44,總結并描述
腎單位的結構。
2.討論分析腎單位的結構特點和血液再腎臟內的流動情況。 研究圖片并思考回答。
識圖能力的培養
尿的形成過程
1.課件展示課本資料分析材料”問題:
①尿液和血漿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那些物質? ②血漿和腎小囊中成分比較,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起什么作用? ③腎小管有什么作用?
2.圖片展示,學生講解尿液的形成過程,教師補充。
1.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相關思考練習。 2.自主學習,獨立成 3.小組合作探究,能夠解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等,突破難點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第五章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嘉峪關實驗中學
排尿的途
徑和意義 1.途徑
2.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完成。 學生交流合作完成。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課外拓展 1.人工腎—血液透析裝置 2..出示某人常規化驗單
積極思考,嘗試回答 解讀尿常規化驗單
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小結 學生總結:通過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完成課堂小結。 練習
八、板書設計 第五章 人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 1.排泄的概念 2.泌尿系統的組成 3.腎單位的結構 4.尿的形成過程 九、課后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