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探究比例的性質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數學活動 探究比例的性質》福建省 - 福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數學活動 探究比例的性質》教學設計
八年級數學 人教2011課標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質; 2.掌握比例的性質的簡單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探究比例的性質的過程,感受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
2.經歷比例的性質的推導、證明,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數學思維水平;
2.通過現實情境,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在已有數學經驗的基礎上,了解數學的價值,在探究、思考中獲得知識.
【教學重點】
比例的合比式、合分比式及等比式的推導證明. 【教學難點】
比例的合比式和合分比式的推導證明及簡單應用. 【教學過程】
(一) 推送導學 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課前通過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教學助手”推送導學單.展示學生上傳至“家校幫”更比式、反比式的證明過程.
方法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基本性質.方法2,利用“設參”.
學生活動:通過觀看微課,復習比例的定義與基本性質,初步認識并應用“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獲得數學結論——更比式、反比式.完成習題,進行自我檢測.
【設計意圖】提前了解學情,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以學定教. (二) 復習舊知 引入新知
在課前導學中,已經論證了比例的更比性質、反比性質,并進行了課前檢測.
課前檢測:1.若
=57xy,則=x
y
. 2.若
8=5
mn,則=n
m .
問題:在導學部分,我們是如何得到比例的更比性質、反比性質?
學生回答:“觀察-實驗(特殊值代入驗證)-猜想-證明”獲得數學結論——更比式、反比式.
我們繼續研究相對復雜的比例的性質,為今后學習相似做充分的準備.
【設計意圖】復習導學中獲得比例的更比性質、反比性質的途徑,為類比學習比例的性質做充分的準備.
(三) 組織交流 探究新知
活動二——探究合比性質、合分比性質
問題1. 根據課前探究兩個分式之間關系的方法,繼續利用滿足
ac
bd
的這幾組數值計算下面各組中的兩個分式的值,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試猜想各組中的兩個分式之間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猜想.
(3)①
abb和cdd;②abb
和cd
d;
教師活動:巡視指導.
學生活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小組討論,第一、二小組研究①abb
和cd
d,第三、
四小組研究②
abb
和cd
d,并派小組代表發言匯報過程.
證明方法一: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質(兩邊同時加上1),得證. 追問1:兩邊同時加2,你能得到什么結果?
追問2:兩邊同時加3,你能得到什么結果? 追問3:兩邊同時加m,你能得到什么結果?m可以表示什么? 證明方法二:(設參數法)設
ac
kbd
,則,abkcdk,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從而得到合比式與分比式,并板書.
(3)①合比性質:若
acbd,則=abcdbd. ②分比性質:若acbd,則=abcd
bd
.
【設計意圖】類比獲得比例的更比、反比性質的途徑,研究比例的合比與分比性質,進
一步鞏固通過“觀察-實驗(特殊值代入驗證)-猜想-證明”獲得數學結論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習能力.
問題2. 已知acbd,試猜想第(4)組中的兩個分式abab和cdcd
之間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猜想.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完成證明.
教師活動:適時點撥,請學生代表說明證明過程,并加以點評.
利用已知結論
=abcdbd和=abcd
bd,加以證明. 追問: 兩個分式abab和cd
cd
需要滿足什么條件?(,abcd)
【設計意圖】明確利用已知結論加以證明,也能獲得數學結論的方法. (四) 檢測反饋 糾偏補缺
1.若
5=4ab,則(1)=abb ;(2)+=abb ;(3)=abab . 2.已知+17=9abb,則a
b的值為( ) A. 917 B. 817
C. 98 D. 89
3.已知
+5=34abb,則a
b的值為( ) A. 411 B. 114 C. 194 D. 154
學生活動:第1題,學生一起口答,第2、3題利用Hi Teach TBL2的IRS即時反饋器作答.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適時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對比例的合比、分比性質的掌握,體驗比例的性質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獲得發展.
(五) 歸納總結 拓展提升 問題3. 回顧整個探究的過程,當ac
bd
時,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我們都得到了什么結論,這些結論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思考并作答.
教師總結:一個條件多個結論,給解題、推理提供了依據. 活動三——糖水實驗
把a g糖放進一個大玻璃杯A中,加水,使糖充分溶化并搖勻,得到一大杯質量為b g的糖水.我們用式子
a
b
表示糖水的甜度. 問題4.從大玻璃杯A中任意倒出3小杯糖水,再把這3小杯糖水全部倒進一個空的大玻璃杯C中.混合后的糖水的甜度如何?請用數學式子表示大玻璃杯C中糖水的甜度與原先3小杯糖水的甜度之間的關系.
教師活動:演示糖水實驗,提示指導數學式子的表述. 追問1:如何用數學式子描述你的結論,并證明? 學生活動:已知:
3
12123aaabbb,1230bbb,求證:12311231
aaaabbbb.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由學生代表說明證明過程. 教師活動:共同歸納得出等比性質,并板書. 追問2:如果
12
12nn
aaak
bbbL12+0nbbb()
, 那么
1212n
n
aaakbbbLL(n為正整數,2n)成立嗎?并說明理由.
由學生在課后完成這道思考題,并拍照上傳到“家校幫”. 問題:通過數學活動的探究,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活動:自主發言,暢談收獲.
老師活動:適當補充,把握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設計意圖】明確利用生活經驗抽象出數學問題,加以論證也能獲得數學結論的方法.體會可以從驗證猜想、已知結論、生活經驗三個方面獲得數學結論,同時必須經過推理論證才能應用結論.
(六) 推送資源 云端補救
1.登錄“家校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復習資源(課堂實錄、微課、課件批注等)進行復習.
2.完成“家校幫”推送的檢測題和思考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復習資源,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通過習題的完成情況,了解學情,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依據.
【板書設計】
數學活動 探究比例的性質
一、定義 二、性質 若
ac
bd
,則 1. 合比 2. 分比 3. 合分比 4. 等比
【教學反思】
本節數學活動是對所學的分式的基本性質的拓展、深化和應用,一個條件多個結論,給解題、推理提供了依據,也為后續學習相似三角形做準備.通過這個數學活動,學生親身體驗了獲得數學結論的一種重要的途徑:先通過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再通過邏輯推理加以證明,獲得數學結論.這個數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學習數學、研究數學的一般進程.還可以從已知結論和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推理論證,也能得到數學結論.本節課所有的知識與檢測都可以利用——設而不求(設參數法)貫穿始終,還要注重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