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氣壓強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3節大氣壓強-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9.3 大氣壓強
科 目 物 理 教學對象 八年級
課 時
1課時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授課時間 2017-03-28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決定了它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就從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過程和總結探究的方法,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和對實驗現象及收集的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了解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有壓強,知道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及大氣壓的值,了解大氣壓在我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大氣壓強》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壓強》第三節,它既是對前面學習壓強知識的深化和提高,也為后續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浮力”等力學知識作好鋪墊,同時也為高中階段學習氣體性質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教材中這一節課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初中教學的重點知識,而且大氣壓強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等有廣泛的意義。
2、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學習“大氣壓的存在” 、“大氣壓的測量”和“大氣壓在生活中的應用”。本節課的內容編排貫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主線,在認識大氣壓強存在的基礎上,步步為營,循序漸進,利用身邊的器材來證實大氣壓的存在,并用大氣壓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引導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粗測大氣壓的大小,并進一步讓學生感悟大氣壓強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教材編排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還真正做到引導學生明白“學以致用是學習物理的根本”的道理。
3、教學方式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演示與多媒體相結合;教師引導與學生練習相結合。 4、教學準備
抽氣機、塑料杯、鋼筆、針筒、滴管、兵乓球、燒杯、兩心壺、馬德堡半球、自制飲料一瓶,紅墨水、滅火器、大米、電子秤等。
四、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大氣壓存在及其方向;
2. 知道大氣壓的值和測量方法;
3.能運用大氣壓解釋一些有關現象,能通過實例說出大氣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 過程與方法
1.體驗自主動手探究的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理解用液體壓強來研究大氣壓強的等效替代的科學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收集和大氣壓有關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2.運用大氣壓強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現象,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具有將物理知識用于解釋日常生活現象的意識。
3.通過對托里拆利實驗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值得測量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托里拆利實驗原理。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導入新課
請學生演示已做好的兩心壺 產生疑問、引發思考 在做中學,特別是學生已經做
出來了,卻解釋不了,更能激
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大氣壓強是否存在
類比推理 :
液體受重力,又有流動性,因此有壓強;空氣也
受重力,也有流動性,猜想大氣也應該有壓強。 回憶相關知識 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
實驗現象:抽了空氣的兩個半球兩個男同學很難拉開
提出疑問:是什么力使兩個半球合得那么攏?分析。
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說明大氣壓是很大的。
<板書:一.大氣壓強的存在>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大氣壓強的概念:
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大氣的壓強簡
學生參與實驗
重現經典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稱大氣壓。
演示覆杯實驗:
實驗現象:將乒乓球按壓在裝滿水的被扣上,倒置或斜置,乒乓球不會掉下來
提出疑問:乒乓球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分析。 覆杯實驗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說明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板書:一.大氣壓強的存在> 2.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嘗試解釋實驗現象
通過實驗,再一次證明大氣壓 的存在,并通過對實驗現象的 分析,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大氣 壓強的理解
三、
大氣
壓與人類生活
用“吸水”和“倒水”檢測及鞏固所學 1學生活動
第1個問題,是吸水。各組有器材:一根放入盛有水的杯中的吸管、膠頭滴管、鋼筆、針筒。 提出疑問:1.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2.水真的是被“吸”上來的嗎?
學生演示喝飲料,發現無論用多大力氣,都吸不
上來,從而得出:水不是被吸上來的,而是被大
氣壓壓上來的。
2師生互動:揭秘兩心壺
第2個問題:以上是向上吸水,再研究向下倒水。 拆下兩心壺的包裝,使學生看到其內部結構。
演示:輸液瓶的概念工作原理。
以上,吸水和倒水,萬變不離其宗,都需要大氣壓的作用。
總結:“吸水”時是外界氣壓大于內部氣壓,大氣壓將水壓上來;“倒水”時是內外氣壓相等,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下來。
設疑:如果既不“吸”,也不倒,怎樣讓水出來?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
社會
四、
大氣壓強有多大
學生實驗:粗測大氣壓的值
在馬德堡半球實驗中16匹馬,才將半球拉開,可見,大氣壓強是很大的,那到底有多大呢?怎樣
才能測出大氣壓的值呢?
測出拉開半球的力,再測出半球的橫截面積,就可以測出大氣壓強,但是現在拉不開半球,——可以用吸盤——有沒有跟吸盤類似的其他物體——針筒
1、實驗原理
2、實驗器材
3、實驗中要測得的物理量 4、實驗注意事項
小組合作完成實驗、
并思考實驗的利弊
用我們手邊的,常見的各種器材來進行實驗,粗測大氣壓的
值,使學生感受到物理不僅在
高大上的實驗室中,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播放視頻:托里拆利實驗
由“吸”水,大氣壓將水壓上來了,那大氣壓可以將水壓到無限高嗎?——不可以,因為大氣壓不是無限大的,其實,在羅馬時期,意大利的一座深礦井,工人在使用抽水機抽水時發現,水升到約10M高就再也不肯上升了,那測出水柱的高度是不是就可以測出大氣壓了,但是太高,不方面測量,所以托里拆利選用了密度比水大13倍的水銀來進行實驗,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觀看視頻,思考為什么用水銀而不是水來實驗
以科學故事的形式講述科學史,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誘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向往。
展示各式氣壓計
觀察
五、鞏固與實踐
作業:
1.自制氣壓計,并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2.估測地球大氣層的總重量
設置“估測地球大氣層重量”
的這一原始物理問題,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提升物理思維,更重要的是想提升學生的獲得感,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不僅可以解釋生活中一些現象,也可以了解到更遠的地方的未知事物。
七、板書設計
板書
大氣壓強
一、大氣壓強 1.定義
2.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二、大氣壓強的測量 1.粗測大氣壓值
2.托里拆利實驗p大=p水銀 =ρgh 3.1個標準大氣壓=1.013×105Pa
引導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樹立知識結構。 體現課堂重點,加深學生記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