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氣壓強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3節大氣壓強-天津市 - 濱海新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大氣壓強的存在。 (2)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氣壓強測定的方法、實驗的原理、實驗過程和結論。 (4)能利用大氣壓強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與大氣壓強有關的現象,感知大氣壓強是客觀存在的。
(2)通過實驗探究測定大氣壓強,使學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學方法。 (3)體會物理學的實驗研究方法——提出問題、實驗探索、猜想、實驗驗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實驗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體驗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悅,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3)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物理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現欲,喜歡動手動腦,他們的思維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盡管大氣壓比較抽象,但在教學中通過實驗和多媒體,以感性認識為依托,學生完全能夠完成本節內容的學習。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大氣壓強的存在。 2.教學難點:設計實驗測定大氣壓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實驗一:在吸管上扎孔,讓學生用有孔的吸管吸飲料,觀察實驗現象,并讓學生們思考此實驗現象說明什么? 二、學生探究新課教學 (一)探究——大氣壓強的存在 1.認識大氣層
課件展示:地球周圍的大氣層,簡單介紹大氣層可達上空幾千千米,我們人類就生活在這厚厚的大氣海洋的底層。 思考問題:這厚厚的大氣層受不受重力?對我們有沒有壓力?有沒有壓強? 猜想:大氣壓強的特點?
2.學生自主探究,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①啟發思維引入問題: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想? 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們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素養。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這個環節,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小組的獨立決策能力。 ②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展示 a.試管裝滿水倒置,管口紙片不下落 b.抽氣瓶抽吸氣球 c.扎眼兒礦泉水瓶不漏水
③比較實驗的共同點總結實驗的結論
由學生們自主發現三次實驗的共同點,從而得出驗證的結論:大氣有壓強。
此環節是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環節,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為培養學生的表達交流的能力提供機會。
總結:通過以上這些實驗證明:大氣存在壓強而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我們常把大氣壓強簡稱為大氣壓或氣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歷史上曾有一經典的實驗,生動大膽的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大家看多媒體課件──馬德堡半球實驗。 3.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①利用課件再現馬德堡半球實驗過程。
說明:增強學生對物理歷史的了解,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的養成。
②改進實驗器材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說明:改進實驗器材,增強演示實驗的效果,讓學生的理解更輕松,這是新課改為教師們所提出的要求。本次實驗采用抽氣效果非常好的真空壓縮泵代替教學演示用的抽氣機,真空壓縮泵是冰箱內抽氣泵,可到舊貨市場采購,其抽氣效果好,且沒有噪聲。改進后的實驗,在壯實的六位男同學共同努力才能將兩半球分開,生動的實驗情景不僅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同時也讓學生們深刻地意識到了大氣
壓確實存在著,并且還很大,為接下來探究大氣壓強到底有多大開啟了思維。 總結:16匹馬都沒能將馬德堡半球分開,大氣壓到底有多大呢?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有關壓強的知識,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大氣壓強的大小呢?說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二)探究 大氣壓強的值
1.利用p=f/s的原理來測定大氣壓強的值
①啟發思維,引入問題:大氣壓有多大呢?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來測出大氣壓的值?(友情提示:實驗時應測出哪些物理量?如何來測這些物理量?)小組討論交流后可利用實驗器材嘗試著來完成實驗。
實驗改進:由于教學所用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太小,不能完成大氣壓力的測定,將市場購買的量程為10kg的小彈簧稱改制成100n的彈簧測力計,器材準確性高,為得到的準確實驗結論提供了保證。
說明:小組嘗試后,首先提出實驗所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困惑,如實驗中利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時什么時候讀數,怎樣測小皮碗和玻璃板接觸的面積等等,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對待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自己能夠解答的老師決不參與,在學生們講解不到位的老師才給予補充,這也是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實驗中小皮碗與玻璃板接觸的有效面積為35cm2,老師只是簡單的作以說明,這樣可適當降低實驗的難度。 ②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展示 說明:通過小組的共同努力很快地完成了實驗,在交流展示中享受著實驗的收獲。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收獲,更是學生自主成長的收獲。課堂上能讓學生人人參與,真正活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才有意義,才有活力。 2.利用p=ρgh的原理來測定大氣壓強的值 錄相:托里拆利實驗的過程。 思考:
① 璃管內的水銀為什么沒有全部流下來?其上方的真空是如何形成的? ②玻璃管內高出來的這部分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如何計算?
③等壓面的建立依據了液體壓強的什么知識?科學家托里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測出
大氣壓強的值?
小組討論交流后,老師規范問題的答案同時分析實驗原理。
說明:由于此實驗的原理難度較大,在學生們自主交流后,老師要引導學生從力學角度分析,玻璃管內水銀沒有全部流下來的原因,要明確點出正是大氣壓強支撐著高出來這部分液柱,并且大氣壓強的大小決定著它所能支撐的液柱的高度,這樣利用液柱所產生的壓強就可計算出大氣壓強,這種科學方法被稱為等效替代法。
標準大氣壓的值:利用課本小組自主學習標準大氣壓的規定和大小。 總結:上面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完成大氣壓的測定,得出的結果都近似為105pa,這也說明了同學們的實驗的準確性,現在我們測定大氣壓也有專用的實驗器材——氣壓計,關于氣壓計的學習我們下節課會詳細研究。接下來同學們可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現象利用了大氣壓強的知識? (三)大氣壓強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課件展示:吸管吸飲料的過程,小組討論交流吸取飲料的原理。 談談生活或生產中還有哪些現象用到了大氣壓強?
說明:大氣壓力和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本節課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向社會應用,體現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系。在交流中學生們較了解生活中大氣壓的應用,而對生產中的相關應用了解較少,對此老師可適當準備一些相關的課件,幫助學生了解生產中是如何利用大氣壓來搬運大張的玻璃板,燈泡等實際問題。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大氣壓的理解,還可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感悟意識物理知識的價值。 三、課堂小結及檢測
說明:此環節分為兩個過程,首先以組為單位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確保每位同學清楚本節課所要達成的知識目標,再通過小組的交流展示,通過互評和互補,可幫助同學們進行查漏補缺。教師的提升總結不可少,學生交流的重點是知識,教師的作用是將知識系統和方法的總結。例如在本節課的知識整合中,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測量大氣壓強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別是什么?實驗中用到了哪種科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旨在幫助學生自己來總結兩實驗的異同點,加深對實驗的理解,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難點。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探究過程,真正做到讓學生“活”和“動”起來,同時在教學中結合了多媒體課件,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進行引導,以降低探究難度。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解決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大氣壓知識比較抽象,因此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實際,加強實驗,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隨手可得的小實驗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既重視獲得知識的結果,更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發掘學生學習物理的潛能,把握物理知識內在的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領悟能力,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重視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從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
學過程中,能靈活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科學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