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小調集萃,無錫景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初中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小調集萃”《無錫景》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無錫景》教學設計
課題 無錫景 課型 唱歌課 教學年級
七年級
課時
1
教材分析
《無錫景》是一首典型的江南小調,是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
必唱歌曲。歌曲為五聲宮調式,2/4拍,一段體。旋律曲折婉轉、
優美動聽,富有地方特色。通過學習《無錫景》能學習到小調的重
要知識。學習本單元的“小調”與七年級上冊“勞動號子”及八年級下冊“山歌”能幫助學生初步構建中國民歌基本知識體系。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其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體驗,
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七年級學生已經積累
了一定的基礎音樂知識和欣賞、歌唱技能,因此設計了聽辨、欣賞、歌唱等環節。
設計思路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音樂學科教學特點,本課在教學中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運用感受體驗、模仿探究、自主練習、師
生多效合作等方式層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基本知識與
技能得到增長和提升,從“民族”、“地方”音樂中得到美的熏陶,其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歌曲的欣賞、學唱、表現等感受江南小調的獨特韻味,感悟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2、通過教師講解、演示、示范,學生聆聽、模仿、練習及小組合作學習,增進對音樂美的感知、體驗和表現能力。
3、學生通過學唱歌曲,能用親切、自然的聲音唱出江南小調《無錫景》優美、婉轉的韻味。
教學重、難點及 解決方法 教學重、難點:唱準歌曲旋律,用連貫、流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是本課時的重難點。
解決方法:使用“聽唱法”,聽唱結合,從聆聽中充分體會旋律特色;唱好裝飾音和一字多音,從歌唱中品味、表現出歌曲韻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樂譜、油紙傘
2
教學方法 聯想聆聽、啟發誘導、互動參與
學習方法 自學探究、參與體驗、小組合作、全班展示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程導入
(一)賞美景
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歡迎來到風景秀麗的太湖明珠——無錫!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賞景吧!(用蘇州評彈演唱的《無錫景》作背景,展示無錫美景)
師:同學們,你們賞到了哪些美景呢? (二)唱美景
師:無錫人將當地的美景用歌曲唱出來了,今天老師想把它送給同學們,請大家聽一聽,感受歌曲的情緒。(師表演唱歌曲《無錫景》)
課題展示:《無錫景》
聆聽音樂,觀看圖片,感受無錫“景美”、“歌曲美” 思考并回答
聆聽歌曲,討論歌曲情緒并回答
新課學習
(一)旋律分析
1、聆聽范唱,劃分樂句。
2、呈現旋律線,引導生哼唱并劃旋律線。并簡單介紹“起承轉合”結構。
3、引導生從節奏、旋律起伏等方面分析旋律特點。
4、再次聆聽歌曲,找出旋律中的特殊音。 5、用“lü”模唱裝飾音,用動作輔助唱 準。 6、師對比彈奏有無裝飾音的旋律,引導生思考并討論這些裝飾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二)歌詞分析
1、聆聽歌曲,找出歌詞的特點。
聆聽并回答 唱旋律,畫旋律線 討論并回答
聆聽并思考,找“特別的音”
用“lü”模唱裝飾音
方言、襯詞
3
2、引導生思考:歌詞中方言和襯詞的使用有什么效果?
3、帶領生演唱歌曲第一段,發現演唱中問題并解決。
4、組織兩生一組,互學第二、三段歌詞。 5、以男女生、小組接龍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
(三)表現歌曲
1、尋找班上會跳舞的同學,為音樂表現增色。
2、播放蘇州評彈《無錫景》,簡單介紹評彈這一表現形式。
3、引導學生觀察評彈的主奏樂器,了解其演奏方式。
4、組織全提升以蘇州評彈加舞蹈的形式完整演繹全曲。
對比聆聽,思考
生生互學互評
請生跳舞,其余生伴唱
模仿樂器演奏方式
舞蹈表演+歌曲演唱
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無錫景》是一首典型的江南小調,其實還有一些江南小調也被人們廣為傳唱,比如《茉莉花》(師唱1-2句),同樣具有江南小調的獨特韻味。越是有著地域特色,有著民族特征的音樂,才會越是讓我們回味悠長、流連忘返。一曲《無錫景》從清代唱到了現代,未來還將繼續傳唱,我們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靠你,靠我,靠我們大家來共同繼續傳承!
交流、互道再見
4
板書設計 無錫景
旋律線
平緩
旋律 富于變化
裝飾音 韻味 方言 歌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