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論語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2《論語》十二章-陜西省級優(yōu)課
教學設(shè)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12《論語》十二章-陜西省級優(yōu)課
《論語》十二章 教學設(shè)計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上冊)
交大附中分校·康靖
課 型:(教讀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在熟練翻譯的基礎(chǔ)上,理解語錄的思想性、情感美,賞析語言特色。
2. 過程與方法:暢談語錄美感,從中認識《論語》、認識孔子。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熱愛傳統(tǒng)文化,讀《論語》,從中學習做人之道,感悟國學魅力。
教材分析:
1. 重點:理解語錄思想性、情感美,賞析語言特色。
2. 難點:從理解、賞析中,認識孔子,學習《論語》中的做人之道。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學法指導:理解、賞析語錄—認識孔子、《論語》—修正做人之道 教材解讀:
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北宋政治家趙普說過“半部《論語》知天下。”上節(jié)課,我們誦讀了十二章語錄,完成了翻譯、理解工作,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討論:歷代文人墨客對《論語》的評價是否言過其實,究竟《論語》對我們每位同學有怎樣的實用價值。
(二) 理解·賞析:
找一找——十二章之我的最愛
問:十二章語錄,你最喜歡哪一章呢?大聲誦讀,并說明理由。可以從內(nèi)容理解、情感流露、語言特色(技巧)、文言之美等角度入手。 整理:內(nèi)容理解: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 學而思
溫故而知新 擇善而從 切問近思 學習態(tài)度——知之者 好之者 樂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nbsp; 修身做人——有朋自遠方來 人不知而不慍
為人謀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 回也不改其樂 富貴浮云 逝者如斯夫 匹夫不可奪志 情感流露
重視友情 愛學生、惜才 觸景生情 語言特色
對比——學而不思 思而不學 三軍 匹夫 知之 好之 樂之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比喻——逝者如斯夫 于我如浮云 白描——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文言之美
文字簡約,一字一意象,一語一乾坤
成語:不亦樂乎 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耳順之年 隨心所欲 富貴浮云 擇善而從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奪志 (三) 歸納、感悟:
說一說——萬世師表之我看孔子
問:通過對十二章語錄的分析,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孔子呢? 整理:重視學習、講究方法 胸懷坦蕩、大度包容 講究誠信、嚴于律己 積極進取、進德修業(yè) 安貧樂道、富貴浮云 虛心求教、珍惜時間
綜上,孔子是一個君子,是一個實踐家,他身體力行的告訴世人,所謂“君子”不是貴族特權(quán),而是人人都可以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矢志不渝的品德砥礪,和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來鍛造的。
孔子是一個理想者,他從50歲起周游列國13年,尋求施展政治報復的機會。“人不知而不慍”和“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慍”與“不慍”足可見他為實踐理想做出的努力。
孔子強烈的憂患意識,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昂的用世熱情,執(zhí)著的理想追求,組合成積極向上的人生精神,留給后人無限活力。
(四) 提升、探索:
想一想——國學熱之我的主張
問:1. “聞言思人,見人識志”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再是單純的翻譯者,而是善于思考、懂得思辨的探索家。再讀《論語》,請談談你對它的認識。 預設(shè):《論語》教會我們?nèi)绾巫鋈耍鲆粋真正的君子。
《論語》教育我們重視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學習方法。
《論語》雖然呈現(xiàn)為零散的語錄體形式,但是孔子的思想?yún)s貫穿其中。 《論語》不是孔子的說教,孔子及其弟子生動形象的語言,帶領(lǐng)讀者進入儒家世界:探求真理,掌握方法,修身做人。讀者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感受到了說話者的性格、情感,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問:2.今天的學習是否為同學們打開了自主閱讀《論語》的方法之路呢?課下閱讀《論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法小結(jié)——這堂課,我們不是了解十二章《論語》的話,而是請同學們自己重新發(fā)現(xiàn)《論語》,體會《論語》的話語。從字面生成屬于你的理想認識,生發(fā)出對孔子的感性了解,讓流傳千年的語言有溫度,有時代感,有啟發(fā)你做人、做學問的價值。)
(啟發(fā)、討論,不做預設(shè)) (五) 整理、總結(jié):
《論語》有言:“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希望大家也如孔子一樣,醉心于優(yōu)秀文化的學習,在課下讀經(jīng)典、用經(jīng)典。
二、作業(yè)布置:
小作文:聞言識人——我看孔子 課下繼續(xù)讀《論語》,作業(yè)本上摘抄不同于課本的十章語錄,做理解。
三、板書設(shè)計:(使用課件:有)
《論語》十二章 十二章之我的最愛 萬世師表之我看孔子 國學熱之我的主張
四、教學反思:
課前思:
本課的核心——幫助學生挖掘語錄背后的意蘊,為什么說、怎么說,體會圣人情懷,踐行圣人語錄。我希望學生有創(chuàng)造力,經(jīng)典就是最好的老師,我要做的只是引導學生更近地接觸它。擔憂:孩子們是否具備探索的能力,能否談出認識。
課后思: 優(yōu)點:
重難點明確,切合課型進行課程設(shè)計。是一堂兼具啟發(fā)性、欣賞性的國學之旅,教師基本功扎實。學生配合積極,教學行云流水,環(huán)環(huán)相扣。
重點:理解語錄思想性、情感美,賞析語言特色;難點:從理解、賞析中,認識孔子,學習《論語》中的做人之道。教師課前對教材把握透徹,對學情做了充分的考慮,與眾人在教學上的考慮不同,從第二課時講起,在翻譯之后,幫助學生從語錄中體會圣人情懷,感受《論語》的情感美與實用價值。獨辟蹊徑,對《論語》、孔子的認識皆從十二章語錄中來,自我解讀,超越了拾人牙慧的資料匯集,對培養(yǎng)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非常有啟發(fā)性。教學過程中,立足文言教學的特色,雖是欣賞理解,也以“讀”貫穿,讀出感情、讀出情懷。一語一乾坤,一字一意象。深度挖掘上恰到好處,適合七年級學情。
課程不足:
1. 面對課堂生成,不夠細致。
學生認為“學而時習之”中的“習”就是“溫故而知新”,自己肯定了孩子的意見,認可了“習”為“溫習”之意。雖然,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了“習”有“溫習”、“實踐”兩個意思,但是,容易對學生造成誤導,知識點不甚明確。課堂是生成的藝術(shù),駕馭生成需要教師的應急智慧,應該在穩(wěn)重、再機智。避免這樣的細小錯誤。 2. 對教材的深度把握可以再挖掘,教師的個人知識儲備應再努力。 教學深度的挖掘不等于課堂演繹,不是準備多少就展示多少,學情決定深度,但不表示教師在備課上淺嘗輒止。在備課中,關(guān)注了“人不知而不慍”,認為這是展示孔子博大胸懷與政治抱負的最佳語句。講解的酣暢淋漓,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對“人”的認識不夠,“人”即“奴隸主”“自由民”,若強調(diào)“人”,聯(lián)系“不慍”,對孔子在政治上積極有為、矢志不渝的奮斗努力就會有更加深刻地印象,“政治家”的身份就更容易理解。其次,結(jié)尾對“國學”的考慮,希望學生學經(jīng)典、用經(jīng)典的心很好,但若結(jié)合當下社會上對《論語》的熱門解讀,找出其中不合理之處(比如:于丹之說)請學生進行思辨,即使當下孩子們達不到預期的深度,但日后接觸到其他關(guān)于《論語》的看法,能用這堂課的所得去辯證思考,才是教育的“深謀遠慮”。難點不難,是這一節(jié)課的一個遺憾。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jlqy.cn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guān)于會員| 移動設(shè)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