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蟬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9《蟬 》江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9《蟬 》江西省級優課
《蟬之〈蟬的地穴〉》教學設計
——淺探科學小品文教學
一、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世界中,有很多空間是我們肉眼所看不到的,大到浩瀚無垠的宇宙世界,小到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微生物世界。但慶幸的是,總有很多人用他們的發現來向我們展現這個世界的精彩美妙。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蟬的地穴》,認識它們的生存空間。 二、
感知課文,體會文體特征
1、默讀課文,找出蟬的地穴的特征。默讀時間4分鐘左右。
老師展示課前甲、乙兩位同學根據文本所描繪的蟬的地穴的圖畫,讓學生根據文本,比較兩幅圖,哪副圖更接近真實的蟬的地穴。
明確:學生根據文本找到表述蟬的地穴的特征,逐一發言,老師引導學生劃出這些特征,進一步明確乙圖更為接近。
2、讓學生根據所劃的特征,理清作者對蟬的地穴的說明順序。 明確:地表——隧道——墻壁,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 3、小結:明確如何判斷說明文的依據。 說明文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⑴ 圍繞一個說明對象進行詳盡說明; ⑵ 語言科學嚴謹,力求知識的科學性; ⑶ 有嚴密的邏輯性、條理性。 三、走近法布爾,明確科學小品文
法布爾是一位昆蟲學家,他是如何具體描述蟬的地穴以及蟬的生活狀態的,他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明確:
1、一到七月初,蟬就占據了我門前的樹。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卻是門外的統治者。有了它的統治,無論怎樣總是不很安靜的。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將蟬比作“門外的統治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蟬的鳴叫的情態,體現了作者對蟬的尊重與喜愛之情。
2、其實,它的動作簡直像礦工或鐵路工程師。礦工用支柱支撐隧道,鐵路工程
師用轉墻使地道堅固。蟬同他們一樣聰明,在隧道的墻上涂上灰泥。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蟬”比作“礦工或鐵路工程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蟬的聰明能干,表現了作者的贊嘆之情。
3、如果氣侯看來很溫暖,它就用爪擊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來。
運用比喻,將洞口比作“天花板”,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蟬的地穴”構造的精巧,表現了作者對蟬的贊嘆。
4、蟬在幼蟲是從地下上來的,最后的工作才是開辟大門口。因為門還未開,所以不可能在門口堆積泥土。
通過比喻、擬人的修辭,既生動地描寫了蟬的地穴,又表達了作者對蟬的喜愛與贊嘆之情。
思考:在法布爾之前的科學家或科普文章并不像法布爾一樣去描述昆蟲的生命狀態。 鏈接材料:
蟬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半翅目,蟬科的一類生物。目前已知大約有3000種。之所以會讓我們產生蟬生命短暫的錯覺,是因為它們獨特的生活周期。蟬的一生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進入夏天,早年產下的受精卵會孵化成幼蟲,他們會鉆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幼蟲成熟后,爬到地面,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為我們常見的長有雙翼的成蟲。雖然成年的蟬僅能存活幾個月,但是幼蟲階段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壽命的蟬,其幼蟲階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對比賞析:兩種語言的特點,本文既具有科學嚴謹的語言特點,同時又有文學化的語言,充滿了對昆蟲的喜愛與尊重;而鏈接文字則是平淡、直白,缺乏情感的。
走近法布爾:
注重嚴謹的科學觀察和研究,對蟬進行了長期而細致的觀察 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對小小的昆蟲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態度來研究
材料展示:
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 ——法布爾
“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地想,美術家一般地看,文學家一般地感受并且抒寫。”
——〔法〕羅斯丹
明確科學小品文的特征:
1.文藝化的筆調,連貫的情節,妙趣橫生。 2.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有趣。 3.作者飽含感情,容易激發讀者的共鳴。 四、質疑與探究
討論:蟬的蛻皮這部分內容放在文中到底合不合適?
老師:從文章小標題來看,蟬的蛻皮這幾個段落并不符合蟬的地穴,那么我們如何看待這個部分的內容,可不可以刪去?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進行合作討論。 給學生2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本的結構與內容。 明確:從文章結構上看,這個部分承接上文“它的地面上出現的時候”,開啟下文對蟬成蟲產卵的描寫;
從文章內容上看,這部分展現了蟬由幼蟲變為成蟲的過程,使蟬的成長更具有完整性;
從觀察對象來看,無論是蟬的地穴還是蟬的蛻皮都是不易察覺與觀察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