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增強生命的韌性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增強生命的韌性》安徽省 - 馬鞍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增強生命的韌性》安徽省 - 馬鞍山
“增強生命的韌性”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增強生命的韌性》是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課《珍視生命》中的第二框。本框題分為兩目:“生活難免有挫折”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挫折,分析人們對挫折的認識和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應,懂得要及時調整自己,正確對待挫折;“發掘生命的力量”引導學生懂得生命是有韌性的,我們需要發掘自己的生命力量,增強生命的韌性。
學習本框題,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心理素養,增強戰勝挫折的能力,以及奠定科學的人生觀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2.學情分析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無論是教學的哪一個環節都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七年級學生剛升入初中,還處于從小學到初中的轉型期,大多是父母的“掌中寶”,沒受過什么大的委屈和挫折,加上身心發展和社會閱歷等條件的限制,對挫折缺乏體會,缺乏客觀理性地認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讓他們體會到挫折的難免性,學會直面挫折、戰勝挫折,進而增強生命的韌性。 3.教學方式與手段
(1)情境體驗教學:利用做實驗、視頻、圖片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體驗感悟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2)討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交流中解決問題,并培養其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和看待挫折。
(2)教學難點:如何發現、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挫折是我們生命成長的一部分,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意志,增強生命的韌性。
2.能力目標:
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發掘自身力量,增強生命的韌性。 3.知識目標:
了解挫折的含義,知道面對挫折不同的認識和態度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應;了解戰勝挫折,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最近有一對好朋友鬧得有些不開心,它們在為誰更有韌性而發生了爭論。到底誰更有韌性呢?我們就通過一個實驗來幫助它們解決疑惑吧!
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用相同的力,分別用手去折斷木棍和塑料吸管。通過實驗結論,導入新課。
板書:增強生命的韌性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實驗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過渡: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人間所有的苦難和不幸都好像沖他而去,他痛苦,但卻承受了下來。依然清醒而理智,依然從容而堅定。他們如此堅強般地活在世上就仿佛是要專門證明給人們看:生命到底有怎樣的韌性。比方說接下來我給同學們介紹的這個人物廖智,她因為一場災難而改變人生,也因寫的一本書而被眾人知曉,這本書就是《感謝生命的美意》。同學們讀過這本書嗎,認識廖智嗎?(學生回答)正好,今天我們就通過幾段視頻來了解一下她的人生故事,來感受一下生命到底有怎樣的韌性。
設計意圖:以廖智的人生故事貫穿全課內容。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感知•挫折 活動一:看視頻,知道理
多媒體播放視頻:《天災降臨》
學生思考問題:廖智遇到了什么,當時的感受怎樣,有哪些行為反應?
活動二:挫折分享接龍比賽: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某個挫折,并談談當時的感受和行為反應。
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成員自行站起來講述自己遇到的某個挫折,及當時的感受和行為反應(一個成員只能述說一次);某小組若5秒內沒有成員講述或陳述內容不完整將被淘汰,下一組不能重復上一組已講過挫折,重復即淘汰,堅持到最后的小組獲得最終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體驗、感悟、生成中,引導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的生命都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我們要向榜樣學習,發現、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過渡:挫折并沒有使廖智屈服,而是重新鼓起勇氣,繼續追求著夢想,最后她終于舞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這就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吧!所以她在經歷這一切之后,非常感激樂觀地寫了這本《感謝生命的美意》。接下來我們進入最后一個環節:感謝•挫折。
環節四:感謝•挫折
活動五:《超級演說家》校園選拔賽之“再遇挫折,我會„„”演說
活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選送一名代表,圍繞“再遇挫折,我會„„”發表演說,1分鐘陳述時間,最后由大眾評審選出“超級演說家”冠軍。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挫折,轉變對挫折的看法,感謝挫折幫助我們成長。
(三)課堂總結
要說我們每一個人在挫折面前扮演的角色的話,我覺得我們就像大海中的水手,在大海中掌舵自己的船,但只要身處大海,我們就難免會經歷大風大浪,但只要我們在挫折面前不慌張,把準方向,積極進取,尋找戰勝挫折的有效方法,不斷發掘生命力量,增強生命的韌性,那么我們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廖智:不管前路如何烏云密布,我都會竭力沖上云霄,相信密云之上必有陽光普照。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