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服務社會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第七課第二框《服務社會》浙江省 - 臺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第七課第二框《服務社會》浙江省 - 臺州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上第七課第二框
《服務社會》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增強服務社會的情懷,在服務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全面發展自我。
2.能力目標:能夠主動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培養具有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
3.知識目標:懂得服務社會能體現人生價值,促進全面發展;知道服務社會是我們需承擔的責任,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熱愛勞動、愛崗敬業。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服務社會的意義。 教學難點:踐行服務和奉獻社會。 三、教學活動: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注:PPT這是一組來自本校其他班級和本班同學參加社會服務活動的照片) 師問1:同學們能看出他們在干什么嗎? 問2:我們能給這組圖片起一個共同的名字嗎?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自身和學校身邊同學服務社會的經歷引入主題,讓他們初步感受,服務社會就在自己身邊,同時通過這種輕松的師生聊天式互動可以讓學生盡可能緩解緊張的氣氛。) (二)我奉獻 我成長
【環節一】談對社會服務行為的看法
師問1:這次市博物館志愿服務活動我們班哪些同學參加了,舉手看看。
問2:除這之外,還有參加過其他社會服務活動的同學嗎?請舉手看看 問3:你來說說你參加過什么服務社會活動。
問4:一次都沒有參加過的同學請舉手。老師想現場采訪你一下,你是怎么看待這樣的活動?
生:(總結學生看法。學情分析:根據課前調查,一次都沒有參加過的同學在班級里不多,但是從他們對此類活動的認識上基本可以歸為兩大類:1.學習任
務重,從沒有想過這事,感覺離自己很遙遠,和自己沒什么關系;2.這類活動挺形式的,作秀味弄,沒什么實質意義。)
師問:有同學認為,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服務社會離我們遙遠,與我們無關,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
生:(引導學生認識服務社會是公民的責任,我們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服務。)
【環節二】收獲與分享
師問:還有同學認為,服務社會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實質意義。我們班很多同學參加過社會服務活動,請大家結合自己服務社會的經歷分享感受,是真沒有意義,還是有所收獲?
生:(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經歷,談服務社會對于他們的意義,延伸到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
歸納:從同學的個人感受和收獲中歸納服務社會過程中對個人的意義。(板書:兩點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分享,回顧自己參與的志愿服務,體悟到服務社會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更能體現自身價值,從而讓學生對志愿服務有正確的認識并樹立和增強服務和奉獻意識。 (三)我奉獻 我行動
【環節一】觀察和說說身邊、社會上服務社會行為
師:舉例在我們的身邊,在社會上有哪些熱心公益、服務社會的行為? 師:老師事先也準備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出示:學校剛舉行的英語嘉年華活動中的志愿活動,汪老師支教/程波校長支教,參加抗災救援,社區服務,TFBOYS宣傳防艾滋公益活動等)
歸納:小到我們身邊大到整個社會,從普通百姓到公眾人物,都積極投身于公益活動,因此,我們大家也應該積極參與到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中去,提升自己,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設計意圖】由自己到身邊人再到社會,把視野層層擴大,放眼社會,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服務社會、熱心公益對自己、他人、社會都是有意義的,因此它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要求和風尚。從而也引導學生把服務社會意識落實到行動中去。這一環節設置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3
承轉:在很多同學在參加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過程中,也碰到了很多現實的困難和困惑。
【環節二】出謀劃策齊解惑 (活動形式:小組互助,展示匯報)
師:根據我們的課前調查,老師把同學們的具體困惑收集了起來。針對上面同學的困惑,我們發揮集體力量,大家群策群力,幫他們解解惑。小組討論匯報 歸納:聽了同學的回答,老師真正明白了方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有了同學們的這些方法和建議,這些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課前調查了解到學生在服務社會過程中的徘徊和迷惑,通過此活動中使得他們認識到志愿活動需要我們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更好服務社會。
【環節三】微公益 在行動
師:和同學們分享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微公益行動視頻,看完后談感想? 生:(這是我自己的孩子成長歷程和我的一家公益路,學生都認識,通過身邊一個熟悉孩子成長中的公益行動,學生很有感觸,會有感而發。)
歸納:其實服務社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需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從我身邊點滴做起,不管用哪種形式,我們都可以服務社會。而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不同的崗位上,立足本職工作,愛崗敬業,對于同學們來說,就是努力學習,這些都是為社會服務和奉獻的具體表現。(板書:行動兩點)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身邊熟悉的孩子五歲到十一歲成長過程中的公益活動和服務社會點滴,讓他們認識服務社會形式多樣,理解服務奉獻社會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行動中,不同崗位的人需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同時,熟悉的人,熟悉的公益事跡,可以引導他們更深一步認識到做公益,服務社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普通的生活中。
承轉:暑假馬上就要到了,你想在暑假參加哪些公益活動呢?想必同學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了。
【環節四】暑假公益行動計劃
師:請大家在你手里的愛心卡片上寫出你們暑假要社會服務的主題以及目的。 生:(展示幾個,課后讓班長把卡片收集起來,把參加同類活動組成小組,暑假確定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去踐行這些活動,下學期在主題班會上進行交流。) 歸納:做公益不在于轟轟烈烈,服務社會并不遙遠,它是我們平凡生活的實際行動。
4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設計,感受到公益從我做起,公益就在身邊。進一步鞏固升華本課觀點,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明白了服務奉獻社會不僅促進個人發展,實現人生價值,更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學習,更要參與到各種社會公益中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伸出友愛之手,奉獻一片愛心,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和諧。(完成板書)
四、板書:
五、課后反思: (一)成功之舉:
1.通過談話式教學,從學生自身出發,有感而談,突出學生的主體。如:從學生自己參與社服務的經歷出發引入主題,到由親身經歷談感受和收獲,感悟服務社會意義和價值再到最后落實到行動——暑假服務社會活動計劃等,堅持“以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
2.通過留足時間小組組內分享經歷和小組合作談解決困惑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悟,這樣更利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和積極升華。同時,小組合作形式也有利于學生樹立集體觀念和團結意識,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3.本課設計以小見大,通過自己經歷到觀察身邊再深入到社會,層層遞進,符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和邏輯思維,最后行動落實到自己生活中。用思想感悟去指引行動實踐。
5
4.通過我自己孩子和我自己一家微公益行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觸動,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人從小就積極參與到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去,所以很有榜樣作用。 (二)不足之處:
1.因為本課內容是八年級上冊知識,而我自己任教七年級,本節課是在自己任教的七年級進行的,前面知識的鋪墊較少,所以,學生對于責任、社會等一些知識理解和感悟還不夠深刻。
2.對學生的點評與追問需進一步加強。
3.暑假公益服務活動的計劃可以讓之前從來沒有參加過的同學來談談,這樣的課堂的張力就更大了。 (三)再教設計: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了解父母工作的細節,感受父母日常工作中表現出服務社會的點滴。
2.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再充分點,對于學生表達的信息可以再深入挖掘。 3.最后暑假社會公益活動計劃可以留點時間給之前三個從未參加過的同學來展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