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社會中成長,參與公益,服務社會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二框《在社會中成長 參與公益 服務社會》成都石室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參與公益 服務社會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生活閱歷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對關愛社會、奉獻社會等問題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由于當前的很多中學生學業壓力大,很多學生和家長片面追求升學率,沒有充分認識到服務社會對個人成長和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忽視甚至拒絕給孩子提供社區服務的時間和機會,導致當代中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和能力的普遍缺乏;加之有的學生受家庭影響,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認為參加公益是很遙遠的事情,作為學生只要管好自己、好好學習,就能在將來服務和奉獻社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奉獻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至關重要。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味奉獻的意義,培養奉獻精神。
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親社會行為。 2.能力目標
結合生活經驗分析服務社會與個人成長的關系,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增強關注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3. 知識目標
知道服務社會的活動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服務社會助我成長 教學難點: 服務社會我能行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活動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搜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和材料(尤其是學生身邊的同齡人參與公益活動的資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搜集公益組織、公益達人的資料,調查了解生活的周邊(社會、社區、學校)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設計理念
1、以生為本理念,教學過程注重知行結合,關注學生品德發展。本課引導學生樹立服務社會的意識,通過設計活動方案、參與微公益活動,踐行奉獻社會。
2、翻轉課堂理念,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翻轉課堂的實踐探索,并在實踐中研究,以豐富教學形態和課堂范式,推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優化。
3、三步遞升理念,探索課堂教學有效模式。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踐提升“三步”,依靠自主學習、依靠教師技能、依靠互助合作、依靠適當評價,在師生互動活動的基礎上,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課前自主學習
請閱讀書本82-84頁,自主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你了解哪些公益機構?知道哪些公益達人?
2、你參加過哪些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如果克服的?談談你在活動中的收獲?
3、觀察我們生活的周邊(社會、社區、學校)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共同關注?
導入新課
課前小活動:“大家一起猜一猜”
教師:展示公益組織和公益基金的標識,提問:同學們認識這些圖標嗎?知道這些組織或個人共同從事的是什么事業嗎?還知道哪些公益組織、公益達人?
學生競猜搶答
教師導語:同學們對公益機構和達人了解還真不少,這些組織和個人從事的是公益事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公益、參與公益、服務社區。(打出主題)
設計意圖:在課前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引導學生關注公益組織、公益達人,自然而然引入學習主題:參與公益、服務社會。
講授新課
環節一:合作探究
(一) 同學們的心聲——公益,我成長! 教師活動:
教師展示課前搜集的成都市、成華區和學校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照片。 學生活動:
小組交流:你們參加過哪些類似的活動?在參加公益活動過程中,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
學生從觀看、學習身邊的榜樣過渡反思自己的行為,分析、認識公益活動活動對個人全面成長的積極作用。
教師引導:
很多同學在默默地關心社會、社區,用多種方式服務著社會,從你們的回答中我聽到了你們成長的聲音:在參與過程中,增強了表達能力 、促進了人際交往 、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認可等等,老師由衷地為你們感到高興。
(二)志愿者的心聲——公益,我快樂! 教師活動:
1、 開展小調查:關于在參與社會服務過程中,什么更快樂? 有人認為是對社會的奉獻與給予;有人認為是社會的回報和個人的收獲。調查了解學生的觀點呢?
2、 播放學校采訪優秀畢業生積極參與公益的視頻。 學生活動:
參與調查。思考:為什么奉獻、給予更快樂? 設計意圖:
通過傾聽同齡人的心聲,在參與調查、積極思考中進一步明確服務社會有助于社會進步、人生價值的實現。
教師引導:
我們的學姐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從對她的采訪的討論中,我們更明確了參與、奉獻的重要性:我們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傳播正能量的時,除鍛煉了能力 、提升了道德、促進我們成長,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這就是參與公益、服務社會快樂的源泉。
環節二:實踐提升——公益,我行動 教師過渡:
服務社會促進了我們的全面發展、體現了人生價值,讓我們積極加入到服務社會行列中去,有同學說:我們學習任務重,沒時間參與公益,相信同學們在學姐的采訪視頻中已經找到了答案: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強調積少成多。這就是微公益,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做微公益。
教師活動:
多媒體展示活動內容,講解活動要求 學生活動: 共同關注:
我們生活的周邊(社會、社區、學校)還有哪些問題需我們共同關注? (小組代表展示課前調查發現的問題——上傳發現問題的照片,簡單介紹問題的危害)
共同合作:
制定一份微公益活動策劃方案(含活動主題、活動口號、活動目的、活動內容) 現場展示:各小組將活動策劃方案上傳到大屏幕,各小組成員上臺展示補充說明策劃方案。其他小組進行質疑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議)
設計意圖:
引導學校積極關注、關心社會,學生從發現身邊存在的問題到小組合作設計方案、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自身實踐,讓學生樹立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逐步養成親社會行為。
課堂小結
教師寄語——微小行動,改變世界: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積極弘揚主動參與、團結救助、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公益精神,課后將我們的活動策劃方案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相信“微小行動,改變世界”。 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一)公益——我成長:服務社會促進我們全面發展
(二)公益——我快樂: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
(三)公益——我行動
課外拓展
在課余時間,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做好充分的準備,走出校園,走向社區,開展一次繽紛多彩的社區服務活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