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促進民族團結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一框《促進民族團結》湖北省 - 宜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七課:中華一家親 第一框:促進民族團結
【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感受個人成長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
2.本框在這一課或單元中的地位、作用:
本框從我國多民族的國情以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角度談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為下一框講述“維護祖國統一”打下基礎。
3.本框內在結構: 本框共安排兩目內容。
第一目“民族大家庭”,介紹了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我國的民族政策,重點落在“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第二目“家和萬事興”,通過事實描述、原因分析、闡述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事實,引導學生分析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重點落在“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
【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從知識層面看,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多有關我國國情的知識,有了較為扎實的知識基礎。
從個人能力看,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辯證分析能力。根據之前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的見聞,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習俗。
總體來看,九年級的學生對國家的民族政策、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對如何處理民族關系、樹立怎樣的社會責任感等問題認識不夠。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自覺熱愛各族人民的情感,明確維護民族團結的正確價值取向,增強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標:搜集整理少數民族的資料,提高對民族團結重要意義的認識。
3.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民族政策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
的措施;知道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公民的義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處理民族關系的三項基本原則,懂得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教學難點:了解國家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措施,懂得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
【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合作學習法、任務驅動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音樂、素材;小組合作學習積分牌; 【教學過程】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 活動探究”的競賽方式來學習“促進民族團結”的內容,具體規則:全班分成5個小組,以小組形式參與比賽,回答正確可以為本組贏得一面“國旗”,發言精彩,贏得其他組同學自發的掌聲,可額外獎勵一枚國旗。新課結束時獲得“國旗”最多的小組獲勝。
活動一:共唱民族融合歌
1.聽歌識民族:播放歌曲《中華民族唱起來》,從歌曲中找出少數民族。 2.圖片展示:出示民族分布圖,引出我國各民族人口分布特點。
3.過渡:是的,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經過數千年的遷徙、貿易、婚嫁等交往,各族人民不斷融合,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格局,并且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比如我們熟悉的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等等。特別是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欺凌,面對外敵的侵略和反動派的分裂,各族人民共赴國難、并肩御敵,你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
4.故事分享:(溫馨提示:①每人搜集并精心整理一個各族人民并肩御敵的故事(一張圖片+故事概要+感悟)在組內互相交流,時間不超過2分鐘;②小組推選一位講故事的人,講述時間在1分鐘內;③表達流暢,聲情并茂;)
5.感悟展示:每個組員將自己的成果粘貼在小組的卡紙上,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下課后我們再來互相看一看。(過渡:面對敵人,各族人民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團結御敵,奮起抗戰,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師相機引出:加強和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6.知識小結:(我國民族政策PPT)從古到今的事實告訴我們,各族人民只有同呼吸共
命運,才能克服種種困難和挑戰,也才能再去追求共同繁榮發展。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后,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并且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設計意圖:新課改理念強調,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通過情景教學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通過搜集并分享近代以來各族人民并肩御敵的故事及感悟,引導學生明白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明確我國相關民族政策。)
活動二:共促民族大繁榮
1.視頻:播放視頻《奮進中的長陽》,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近些年來取得了哪些發展成就?
(2)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交通和醫療、文化和旅游、經濟產業、政策等)
2.小結:歸根結底,長陽的發展離不開黨和國家在經濟、民生、文化等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同時,也離不開本民族地區的努力,更離不開每個公民的努力和付出。
3.案例搜索:利用平板和網絡從生活中尋找能例證促進民族大繁榮的實例,并說明原因。 (如:西藏自治區的交通,以前……,如今的西藏……,西藏的繁榮是因為……) (溫馨提示:①每組成員利用網絡選擇一個關鍵詞進行搜索(如:西藏或新疆的交通、或教育、或經濟發展等),并將自己搜索到的成果選擇兩張對比的圖片和一段文字分享在網絡學習平臺中。②小組合作時間為3分鐘,比一比看哪一組分享的成果既多又質量高。③老師隨機抽取圖片,被抽到同學匯報自己的成果。)
4.小組分享。
5.歸納小結:今天我們所了解到的民族地區的變化還只是冰山一角,因為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因為民族地區的努力,因為每個人的付出,我國各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發展,各民族共同走向繁榮之路。
(設計意圖:開發本土教學資源,用真實的生活案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進行體驗、感悟,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并通過自主學習開發學生的思維擴散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了解我國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
活動三:共傳民族團結棒
1.援疆故事:請身邊的援疆老師張老師現場講述自己的援疆故事。 2.學生采訪。(溫馨提示:①問題明確,表述清晰;②注意采訪禮節;)
3.情境問答:假如暑期班級要組織去新疆研學旅行,如果你是小組長,你將提醒你的組
員們注意些什么或會做些什么?
4.小結:即使我們作為中學生,也可以把維護民族團結落實在行動中。因為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
課堂總結
1.學生談收獲。(師相機展示思維導圖總結)
2.教師寄語:習書記在講話中說到,要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心掬得滿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齊心奮斗,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也要肩負起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使命。
3.課后拓展:“走進少數民族——(長陽土家族、五峰土家族等)文化調查”研學旅 (1)以小組為單位,各選擇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了解該民族概括。
(2)深入了解該民族文化發展的某一方面(歷史古跡、文學藝術、民族風情、傳統節日和杰出人物等),在實地調查中做好記錄。
(2)查找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分類和歸納,撰寫一份調查小結。
(3)每個小組確定本組的匯報方式,運用展板和多媒體向全班介紹本組成果。 (設計意圖: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回歸生活”的德育理念被廣泛接受,在這一環節,我采用活動體驗法,讓學生在體驗中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應用于生活實踐,知行合一。以此激發學生自覺熱愛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