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促進民族團結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一框《促進民族團結》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七課 中華一家親 7.1 促進民族團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我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點。
2、明白維護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理解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3,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4、懂得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 能力目標
1、提高正確看待民族問題、處理民族關系的能力;
2、增強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獲得新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增強愛國之情、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懂得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3、懂得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各族人民團結友愛、和睦相處。
4、理解并擁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覺承擔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歷史使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難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探究一:小組合作找出視頻中所出現的民族名稱 播放歌曲《中華民族唱起來》 學生分小組探究、展示。
二、民族大家庭
活動一:小知識問答 Ppt展示三張圖片
思考:1、你能說出上面圖片中的服飾分別屬于我國哪個民族嗎?(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 2、你知道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哪個嗎?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云南省,五十二個少數民族;壯族) 3、你知道我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點嗎?(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Ppt圖片:中國民族分布圖 教師歸納:
1、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 各民族人口分布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2)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捍衛民族團結
和祖國統一,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 (3) P91相關鏈接
我國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最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
探究二: 閱讀P91—92課文知識與相關鏈接,歸納下列問題: (1)新中國成立后,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施行哪些民族政策? (2)目前我國形成了怎樣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教師歸納:
2、我國的民族政策
(1)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基本政治制度; (2)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基本原則; (3)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活動二:誦讀憲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思考:憲法的這條規定反映了什么? 學生思考 教師歸納:
民族平等表現:在我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異,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各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領域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
Ppt展示:材料一: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的全國人大代表
材料二:人民幣背面的右上角除了漢字,還有四種少數民族文字,
意思是“中國人民銀行100”。這四種少數民族文字左上是蒙文,右上是藏文,左下是維文,右下是壯文。
思考: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歸納:政治權利平等 學生歸納:文化權利平等
探究三:民族團結原則 材料一:
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國難,團結御侮,救亡圖存,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1903年12月,一支英國侵略軍偷越我國邊界,占領西藏帕里等地區,又于1904年4月進犯江孜。西藏人民踐行“勿讓洋人染指我疆土”“縱然男盡女絕,誓不與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衛戰中浴血奮戰,堅持了3個多月。
思考:從歷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
西藏人民抵抗侵略的行為和精神對于中華民族有何意義?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材料二:課本“探究與分享”
思考:面對7.1級玉樹地震,為什么面對大災,各族群眾主動參與救援行動?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歸納:
1、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
2、我國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克服種種困難和艱險,頂住種種壓力和挑戰,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探究四:視頻《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規劃》出臺 思考:上述視頻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國家出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規劃》是國家落實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表現。
只有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才具有堅實基礎。
三、家和萬事興
1、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措施
(1)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活動三:學生分組討論、舉例說明自己所了解的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舉措
Ppt展示圖片:“屋脊”上的通訊、青藏公路、少數民族中小學校、精準扶貧 教師歸納:
加大對欠發達民族地區的扶貧支持力度,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通過輸入技術、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2、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探究五:P95相關鏈接 思考:材料說明了什么?
教師歸納:(1)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初步建立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2)why: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關廣大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福祉,從而促進民族關系更加融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3、國家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探究六: Ppt:視頻:《劉三姐歌謠》2006年,壯族歌謠劉三姐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非遺文化進校園
思考:這些文化現象背后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 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
(2) 國家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積極促進各
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4、為什么要加快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社會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增進民族團結、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了物質保證。
(2)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 (3)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關廣大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福祉,從而促進民族關系更加融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4)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 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探究與分享:
探究七:ppt 學校體育節“民族團結”表演
思考:作為中學生,我們可以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①樹立維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②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事,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 ③堅決擁護并積極宣傳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的意義。
④在日常生活中,要與少數民族的同學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等。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等 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同心掬得滿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
四、直擊中考
材料一:在祖國的西南有一個彝族山村,過去村民的溫飽都成問題,幾乎家家住茅草屋。現在危房改造、生態家園建設全覆蓋,一棟棟嶄新的房屋撥地而起。該村依靠國家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政策,依托草場優勢,靠畜牧業,旅游業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百草坪成為民族風情旅游的好去處。 材料二:新疆的阿克蘇蘋果不僅譽美全疆,而且聞名全國。在政府的推動下,當地建立了各種形式的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在內地設立直銷店,發展“農超對接”平臺,而且搭建網絡銷售平臺,推行電商銷售新模式。阿克蘇蘋果種植已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材料三: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深處的一個苗族聚居村,幾年時間里,當地扣緊“精準”二字,根據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民族文化資源,精準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如獼猴桃種植、鄉村旅游、勞務經濟和苗繡加工;同時精準改善基礎設施、精準建設民生事業、精準創新扶貧機制,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 百草坪、阿克蘇、十八洞村的發展為其他民族地區發展提供了哪些成功經驗? 活動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推選兩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并由學生講解,老師再點評。
教師歸納:
1、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2、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貧支持力度;
3、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4、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5、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大力發展網絡經濟; 6、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7、保障、改善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8、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發展;
9、少數民族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等
五、歸納總結
六、教學反思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加強民族問題的教育異常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既強調了有關民族知識的了解和學習,也強調了對學生的民族態度、方法和責任感的教育。運用身邊為民族團結、共同繁榮作貢獻的典型人物和事跡,減少了學生對民族問題的陌生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