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促進民族團結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一框《和合之美—促進民族團結》浙江省 - 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和合之美——促進民族團結》學教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七課“中華一家親”的組成部分(第一框),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民族團結等知識,因而在學教設計時特別注意結合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對口支援等具體事例入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從單元整體進行學教設計,又圍繞“和”字展開,是中國夢的有機構成,因而本課立足于“和合之美”,以“民族團結”為著手點開展學教活動。
二、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正處于智商情商的發展階段,喜歡吸收各種知識,關心時事、關心民生、關心社會是中學生的心理需要,也是他們塑造健全人格的需要。但九年級學生對于如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卻是知之甚少,但在他們內心深處有實踐和參與政治生活的要求和沖動。對于學生而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及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認識顯然不足,往往認為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與自己聯系不密切,離自己很遠。因此,本節課的學教活動勢在必行。
三、學教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認識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樹立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意識。
2.能力目標:為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貢獻力量,從而增進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
3.知識目標:知道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明確國家為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個人的可行性措施。
四、學教重點和難點
學教重點: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
依據:知行統一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本節課不僅要讓學生制度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著眼于現實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
學教難點: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促進民族團結是國家、社會共同的責任。 依據:現實中由于學生錯誤地認為維護民族團結離自己很遠,這些是部分人、國家的事,與自己無關。因此,幫助學生正確地看待和認識這些問題,有利于引導他們更好地參與,從自身落實做起從而更好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
五、學教過程
(一)經典誦讀,導入新課
1.經典誦讀
(誦讀內容: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2.課前導入
教師提問:剛剛我們一起誦讀的經典和什么有關?主要意象是什么? 學生活動:回憶誦讀內容,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師引導:圍繞著一個“和”字,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民族團結,體會和合之美。
課件呈現:課題《和合之美——促進民族團結》
(設計意圖:以古入今,通過經典誦讀,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經典之美,體會經典之力量,同時又自然引出本課的學教主題——民族團結。)
過渡:中華文化有“尚和”傳統,就如同“和”字的造字,一株禾苗一張口,與吃飯一樣重要,各民族歷來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
(二)層層遞進,學習新課
1.版塊一:一體之合
教師提問:讓我們追溯歷史,列舉民族團結和睦的相關史實 學生活動:列舉相關史實作答
課件呈現:逐一動態呈現(動態年代尺+中國行政區劃圖圈畫相關區域)
教師小結:中華民族始終以“團結統一”為主旋律,易合不散,相融相通,“四
海之內皆兄弟”,最終在交通發展、社會交往、經濟互動、政治一統、文化與思想傳播與互通基礎上,鑄合為一個“共同體”。
課件呈現:“中國夢”的內涵
教師轉承:“民族團結”這既是“和合思想”歷史邏輯的延伸,也是實踐邏輯的體現,更是未來發展邏輯的根基。因此,只有厘清民族問題,維護好新型的民族關系,才能更好地規劃藍圖、凝聚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板塊小結: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歷史史實梳理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脈絡,從而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歷史中逐漸形成,因而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歷史之必然。)
過渡:沒有哪一個具有持續生命力的共同體是一種純粹同一的存在。中華民族作為一個長期延續的共同體,其生命力之本就在于自中華文明發端起,不僅是歷時性多元,也是共時性多元,各民族和諧共生。
2.板塊二:多元之和
教師提問:那么我們這個共同體有什么特點呢? 課件呈現:地圖-民族分布圖
學生活動:閱讀地圖,讀圖歸納我國民族特點
(預設:56個民族;民族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分布特點等) 教師歸納:中華民族的團結從來都是多元的,不是一種離散、孤立、邊界清晰的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補益、相互學習、相互依存的圓融聯系狀態。
課件呈現:
(資料-2019年是西藏自治區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來,西藏自治區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貫徹,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深人人心,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漢藏兒女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團結奮斗,譜寫了一曲奮進發展之歌,闊步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教師提問:1.材料反映出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具有怎樣的特點?2.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哪些原則?
學生活動:分析材料,歸納原則和關系 課件呈現:
板塊小結: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現實之必然!
如實反映或舉報。因此監督既是一種權利,又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民主政治與我相關”的擔當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了解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從而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以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變化來認識我國新型民族關系,感受我國各族人民維護民族團結的信心和決心和團結互助精神,認識國家對民族地區的關心和支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其分析問題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
過渡:中華民族共同體以“和”促往來、定秩序,以“和”創文明、推進步,更以“和”繼過往、開未來。為此,有很多行動已付諸實踐。
3.板塊三:和諧之榮
【播放視頻】王世美老師支教那曲
教師提問:你認為是什么力量支持王校長堅守那曲三年? 學生回答:略
課件呈現:其他支教事例
教師提升:如果是個人行為是激情,是情懷,是向往,而群體行為背后一定還有一種更強大力量在指引,這又是什么?
學生回答:國家、社會(預設)
教師小結:這是國家政策的引導讓更多的人走在了支援民族地區教育的路上。支教是一種舉措,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正全方位著力,促進民族地區發展,更好維護民族團結,請你也來為此獻計獻策。
學生活動:1.小組探究——民族發展我建言
(要求:1.討論時間5分鐘,用平板提交,組長協調,需有發言者,展示者,記錄者和監督者。2.每組展示時間2分鐘以內。)
2.實踐活動親歷者發言
(小組展示時同步完成樹形板書)
板塊小結: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公民職責和義務,人人必行!
(設計意圖:小組活動,通過對一系列國家針對民族地區措施的探究,感受國家對民族地區的關心和支持;感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同學的實踐分享和小組活動深切感受到民族團結近在身邊,認識到維護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進而從思想認識轉化為維護促進民族團結的行動,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三)課堂總結,情感升華
教師總結:“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之多元維系的紐帶,超越了歷史與過去,行在時代意義及未來走向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族人民攜手和合。 課件呈現:和睦同心、同心合力、合力則強 學生活動:誦讀經典
(誦讀內容: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誦響經典之音,升華情感,促進民族團結意在和合,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禁止義務和職責,需懷著主人翁精神,擁有擔當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