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氣壓帶和風帶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氣壓帶和風帶(第一課時)福建省 - 泉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視頻和文字材料繪制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
2.運用氣壓帶、風帶模式圖說明的分布規律及成因
3.通過觀看動畫演示,說出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律。
4.運用大氣環流的原理分析解釋一些實際問題,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2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起著承接啟后的作用,同時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和理解能力要求強,但是高一學生還沒有涉及立體幾何的知識,在空間想象能力上較欠缺,再加之理解運動又需要相關的物理學科知識,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欠缺,因此在教學中學生理解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將抽象化為具體,因此在課堂中用視頻的方式加強學生的理解,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效果會更好。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及其移動規律
【教學難點】氣壓帶、風帶形成過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新設計
【新課導入】:
【視頻展示】播放“馬緯度”形成的視頻
設問:在30°N附近的海域為什么會“風平浪靜”?
【閱讀活動】閱讀課文33頁第一自然段。完成課本33頁活動題圖2.9中標出大氣運動方向,并說明理由。
【回歸課文】學生活動完引導學生回歸大氣環流的概念。
【視頻思考】閱讀思考題后觀看視頻:
赤道附近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氣最終能直接到達北極地區嗎?為什么?
30°N附近近地面為什么會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
在近地面,赤道和30°N之間的水平氣流如何運動。
【繪圖鞏固】在學案“圖1”中畫出低緯環流和近地面的氣壓帶和風帶。
【思考探究】赤道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形成的原因一樣嗎?
【合作探究】閱讀課文34-35頁文字,嘗試在學案圖1中畫出北半球中、高緯環流及近地面的氣壓帶和風帶。
設問:判斷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屬于哪一種成因?
【回歸導入】:幾百年前海上馬匹貿易在大西洋30°N附近,常遇到無風、悶熱天氣,帆船只好等待順風的到來,馬匹因缺淡水、飼料大量病倒、死亡。因此,把這一地帶稱為“馬的死亡線”,也稱“馬緯度”
思考:1、30°N附近為什么會“風平浪靜”?
2、除這一區域還有哪些區域可能形成“無風帶”
【學生活動】:在南半球相應的緯度位置標出氣壓帶、風帶的名稱及畫出風向。
【規律探尋】:觀察學案繪制完整的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說出氣壓帶風帶分布有何規律?
【過渡回歸】:除了這些分布規律,氣壓帶風帶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同學們閱讀課文35頁圖2.11,觀察發現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探究活動】觀察動畫演示思考:1、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什么而移動?如何移動的?
【實踐練兵】1.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表示大氣運動方向。該圖表示北半球____季時的大氣環流狀況,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__________。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與D之間形成的氣壓帶是______________,該氣壓帶是_____原因形成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