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乙醇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柳州鐵一中學
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把酒論化學—乙醇
教材和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聽到的,學生感受親切熟悉。必修模塊的乙醇應該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學素養,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下最基本的基礎知識,了解有機化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認識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的關系。 2.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知道了乙醇的組成,燃燒反應和一些用途,但是學生對乙醇的認識還停留在宏觀表象階段。因此在乙醇的教學設計中,探究乙醇的微觀結構,滲透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點。
教學理念與設計 1.教學思想
本節課以實驗和球棍模型為教學手段,以小組合作方式,用球棍模型的拼裝探究原子的空間排布,從而揭示物質可能的微觀結構,奠定模型認知基礎,再通過論據推理確定物質的微觀結構;用實驗呈現宏觀現象,直觀感受激發學生思考宏觀變化背后的化學原理。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實現學科融合,本節課挖掘生活中的醉酒素材,提供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圖,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另外也實現了物質轉化的認知。 2.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歸納列舉出乙醇的主要的物理性質
(2)通過分組模型組拼及論據推理得出乙醇的結構,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及分
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自主探究,自主發現的樂趣
(3)通過實驗觀察,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過程及Cu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
有機物中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結構的核心思想
(4)通過介紹酒駕的檢驗及危害,喚醒公民的責任意識,實現生命教育。 3.教學重難點:乙醇的結構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4.教學流程圖:
具體教學過程:
1、環節一:以飛花令引入
【教師】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酒的國家,在釀酒技術提高的同時,也形成了我國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殊方式,飛花令便是其中一種。古往今來傳頌著許多與酒有關的詩詞。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飛花令—以酒誦詩詞。
設計意圖: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提供精彩的引入是激發學生興趣,喚醒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4]。本節課以競技性的詩詞大會引出新課,實現了在化學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科學課堂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素養魅力,感受到化學課程中美的教育。
2、環節二:觀察并歸納乙醇的物理性質
【教師】古代圣賢皆愛酒,酒賦予他們天馬星空的想象力,譜寫出太多華美詩篇。我這里也有一瓶美酒,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通過觀察,你能得出乙醇的哪些物理性質?
【學生】無色液體
【教師】如果我把瓶蓋敞開,整個教室便會酒香四溢,這體現它的哪些物理性質? 【學生】有香味且容易揮發
設計意圖:展示實物,讓學生自己歸納乙醇的物理性質,通過感性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及歸納總結能力。
3、環節三:模型探究乙醇的結構[2] 教學環節
教學方法和載體 解決的具體教學問題
具體過程
乙醇結構的深度認識
模型拼接,多媒體課件學案導學
認識乙醇的結構、加強對官能團及同分異構現象的理解,加強對等效氫的認識
模型探究:提供乙醇的分子式,對比乙烷,并結合有機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成鍵特點,分組協作拼出乙醇可能的球棍模型
論據推理:給出乙醇的核磁氫譜圖,并附上文字信息,學生閱讀并推出乙醇的真實結構 思考:已知乙醇與金屬鈉反應,消耗乙醇和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請寫出方程式
設計意圖:查閱數據庫資料有關乙醇結構的探究,往往沿用老教材的教學思路,紙上談兵得出乙醇的兩種可能結構,再根據乙醇與鈉反應的定量實驗來推斷,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而本節課利用模型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乙醇的結構,給相應的論據確定結構,在得知結構的基礎上,根據乙醇與鈉反應的定量關系,分析出與鈉反應的斷鍵機理,層層遞進,順利解決了思維上的障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同時,構建了官能團決定有機物化學性質的學科思想。
4、環節四: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教師】中國人喜歡喝酒,更喜歡勸酒。幾杯下肚,有的人面紅耳赤,而有的人臉卻越喝
越白,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閱讀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圖,回答下列問題。
(1)酒精進入人體,主要靠什么代謝? (2)酒精在人體內是如何轉化的?
(3)一個人的酒量好不好取決于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 (4)喝酒臉紅的原因是什么?喝酒臉變白的原因是什么? (5)喝酒臉白的人更能喝還是喝酒臉紅的人更能喝? 【學生】(1)肝臟
(2)首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乙醇轉變為乙醛,乙醛繼而經乙醛脫氫酶催化變為乙
酸,最終為人體提供能量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3)取決于乙醇能否順利轉化為乙酸,兩種酶的含量
(4)乙醛脫氫酶含量少,乙醛在體內累積,使身體出現過敏反應;乙醇脫氫酶含量少,
乙醇在體內累積
(5)不管是喝酒紅臉的人還是白臉的人其實都不能喝,容易傷肝。
【教師】不管是喝酒紅臉的人還是白臉的人其實都不能喝,容易傷肝。我們青少年不能喝
酒,也要勸阻親朋好友文明飲酒,勸酒要適量,過度了就不好。真正酒量好的人也要少喝多運動,不然過多的乙酸轉變為脂肪,就會形成將軍肚。
設計意圖:本節課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外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寬。通過一連串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始終貫穿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轉化為乙酸這條重要的物質轉化路線,構建醇醛酸類物質的轉化觀。
【教師】如何實現人體外乙醇轉化為乙醛呢?請大家閱讀課本74頁實驗3-3。
接下來觀看實驗視頻
(1)觀察并記錄Cu絲的變化。
(2)分析現象背后的反應實質,并指出銅絲的作用。
【學生】(1)灼燒過程,銅絲由紅變黑,插入乙醇由黑變紅 (2)紅變黑:2Cu+O2
2CuO
黑變紅:CH3CH2OH+CuO
CH3CHO+Cu+H2O
該反應前后,銅絲的質量不變,起催化作用。
設計意圖:實驗是化學的靈魂,通過實驗現象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透過實驗現象分析化學變化的實質,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節課學生通過觀察銅絲顏色的變化,分析其本質,最終得出銅絲在反應中的催化作用。 環節五:乙醇與強氧化劑作用
【教師】中國無酒不成席的陋習也使得酒帶來了一定的社會隱患,如酒駕,交警檢測酒駕
的化學原理是什么? 【學生】
【教師】酒駕引發的交通事故,是一個不新鮮但又讓人覺得很痛心的話題。總有一些人覺
得自己的酒量好,喝一杯開車沒問題,請讓我們用數據來表達
【教師】在此,我呼吁大家不僅自己不能酒駕,還要勸阻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不要酒駕,因
為這是作為一個公民最起碼的社會責任。
教學反思:本課設計是以“全人”課程為理念,即通過跨學科融合,構建責任課堂,從
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是必修二有機部分的基本內容,教材內容相對較簡單,從而為挖掘素材拓展延伸教材,拓寬教學空間提供了更大的機會。教師自我展現發揮的空間更大。與生活中有關的化學問題提供了很大機會,這節課很好體現了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幫助。另外,這節課采取了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我以“飛花令”展開教學,學生興奮,于此同時培養
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過程中還討論到酒駕問題,體現了學生的公民意識,讓學生意識到怎樣在社會中做個好公民,該節課知識主線和情感主線都很突出。不足之處在于語言不夠精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