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乙醇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第一課時乙醇-天津市第二南開學校
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案例 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
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乙醇
【教材分析】
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位于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的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由于是必修內容,所以本章的教材設計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對有機物常識性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及其性質的整體認識。本章依次選擇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油脂、蛋白質等,這些物質都與生活聯系密切,學生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經驗,教學中可使用的資源廣泛,便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對有機物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選取生活中的典型代表有機物——乙醇,介紹其基本的結構、主要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學中注意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學生對有機物“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思想的建立,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培養探究意識和實驗能力,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本節課試圖從化學與生活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生活常識和素材,豐富課堂內容,在學習好乙醇性質的基礎上,發展情智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觀念和愛國主義情操。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對有機物的了解只限于初中階段的常識性介紹,而更深入的學習將在選修教材《有機化學基礎》中繼續學習,因此本節課要抓住學生的知識起點,落實好必修教材的目標,即輕結構、重性質、知用途。本節課應幫助學生構建好知識的橋梁,實現有機化學學習的承上啟下,有重點、設伏筆,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此外,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化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能力,能夠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的實驗,采用學生小組實驗的方式開展,結合實驗報告加以引導,實現“在實驗中學化學”的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乙醇的結構式、性質和用途;
2.了解羥基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團”的概念;
3.應用乙醇的化學性質(跟活潑金屬的反應、氧化反應)解決一些化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觀察法、實驗探究法學習乙醇的性質;
2.體會分析、歸納、推理的方法在知識學習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和乙醇與強氧化劑反應的兩個小組實驗,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學會集體共享成果;
2.通過對乙醇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的介紹,培養學生的健康觀念;
3.通過我國在釀酒方面的成就,如酒曲的應用等,發展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官能團的概念、乙醇的結構、乙醇的性質及其用途。
教學難點:建立乙醇的立體結構模型,并能從結構角度初步認識乙醇的有關性質。
【教學資源】
實驗儀器:酒精燈、火柴、銅絲、試管架、試管等。實驗藥品:無水乙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酸性重鉻酸鉀溶液。
教學設備: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展示臺。教學資源:視頻資料、動畫資源、自制ppt課件、學案。
【教學策略】
1. 材料引領
所學內容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設計的一個切入點就是突出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從生活學化學的理念,讓學生在預先設計好的一個個資料的引領下,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建構,讓學生深刻體會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帶來用途的思想。材料的選擇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的真實性、實用性,材料清單如下:
2. 主線貫穿
以化學反應流程為教學主線,貫穿教學始終。從由糧食釀酒引出乙醇,通過講解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引出乙醛,進而繼續被氧化為乙酸,最后乙酸與乙醇結合成酯。突出化學學科特色,環環相扣,讓豐富的材料貫穿在主線中,邏輯嚴密,銜接順暢,完整統一。
3. 分組實驗、合作學習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學生以分組實驗的形式完成兩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情境引入: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提到乙醇同學們會先想到各種各樣的酒。酒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掌握了發酵釀酒的技術,當有了充裕的糧食,便開始自己釀酒。中國古代在釀酒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曲釀酒。
播放視頻——舌尖上的中國之糯米酒的釀制(視頻中
包含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無不體現著化學的神奇力量,下面我們就從酒開始,多角度學習乙醇。)
[設計意圖] 引出乙醇,并讓學生了解中國在釀酒上的發明,激發學生愛國情感。二、初識乙醇
學生活動:觀察酒精燈內的乙醇,描述其顏色、狀態和氣味等。師生共同歸納乙醇的物理性質,用白板標記重點內容。溶解性帶來的具體應用——中國的藥酒; 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可以制不同度數的酒類飲料。
[設計意圖] 通過對乙醇用途的學習,加深對物理性質的認識。
師生活動:利用白板書寫功能,以填空形式了解工業酒精、無水乙醇以及醫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含量。 師生互動:生活中常見的哪些物質里含乙醇?投影儀展示花露水的成分表。
三、結構引領下的化學性質學習
提示:我們學習有機物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結構入手學習性質。 教師講解:乙醇可以看成是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個氧原子,我們把氧和氫組成的原子團叫做羥基,像這樣,烴分子中的氫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取代,而形成的一些列有機物,叫做烴的衍生物。
知識遷移:已學過的烴的衍生物都有哪些?
學生活動:利用白板展示乙醇的結構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學生書寫結構式、結構簡式于學案上。 新聞材料:化工廠處理反應釜中殘留鈉的方法。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驗來選擇方法。 實驗視頻:乙醇和鈉的反應;增加水與鈉反應的視頻對比。將兩段 視頻同時展現,便于學生對比觀察現象。
[設計意圖] 視頻很清晰地呈現實驗,便于牢記實驗現象,并通過對比鈉與水反應的實驗,鞏固已學知識。
學生活動:記錄實驗現象,對比差異,得出結論。
找一名學生在白板上書寫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得出2mol乙醇與足 量的鈉反應可以產生1mol氫氣規律,并舉一反三。
[設計意圖] 落實乙醇和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強化鈉置換的是羥基上的氫,引出官能團的概念。 知識遷移:乙烯的官能團是什么?
知識反饋:鈉與水、乙酸、乙醇反應都能產生氫氣,試推斷這三種物質電離出H+
的難易程度。 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利用白板填寫并補充,鞏固所學知識,加深電解質概念的理解。 設疑:同學們知道當酒進入到人體以后,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嗎? 材料:酒在人體的代謝過程
酒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主要在肝臟中進行,酒先與乙醇脫氫酶作用,生成乙醛,它再繼續轉化為乙酸,乙酸最終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過程中產生的乙醛,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
它有毒,對人體有害。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的,當引酒速率大于代謝速率時,酒精就會在肝臟和大腦中積蓄至一定程度即酒精中毒癥狀。過量飲酒,會影響判斷,使人發胖,損傷肝臟甚至致癌。
過渡:同學們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酒精會刺激大腦影響發育,一定不要飲酒,也應勸告大人少飲酒! 在實驗室我們能完成乙醇氧化成乙醛這個過程嗎?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 突出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樹立健康觀念。
學生探究實驗一: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 實驗步驟:
1.點燃酒精燈,拿一根潔凈的銅絲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灼燒至紅熱。 2.移開火焰迅速將銅絲放入盛有3ml乙醇的試管中。
3.重復操作步驟(1)(2) 2-3次,觀察銅絲變化并聞液體的氣味。 學生活動:認真完成實驗,填寫實驗報告,記錄反應過程中的現象, 思考銅在反應過程中的作用。
師生活動:小組代表匯報實驗現象,師生共同分析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將討論結果呈現出來,得出銅在此反應中作催化劑的結論。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分析、推理的學習方法。
知識升華:要研究反應機理,我們必須清楚乙醇的結構特點,即結構決定性質的學習思想,引導學生分析反應機理。
動畫演示 乙醇生成乙醛反應的斷鍵方式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利用白板書寫研究過程,使學生學會如何根據斷鍵的機理來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方程式的配平。
知識拓展:乙醛的結構式(學有余力的學生掌握),有機反應可從得氧去氫的角度來定義氧化反應。
教師講解:乙醇的這個反應需要在銅或銀的催化下進行,所以叫乙醇的催化氧化,它同時也是工業制乙醛的反應。同學們自行閱讀材料,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補充材料:在焊接銀器、銅器時,表面會生成黑色的氧化膜。銀匠會先把銅、銀在火上燒熱,馬上蘸一下酒精,銅銀會光亮如初。 意圖:體現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用化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過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說明乙醇具有還原性,當它遇到強氧化劑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呢?
學生探究實驗二:乙醇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 乙醇與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的反應 學生活動:觀察現象,記錄實驗報告。
[設計意圖]實驗的設計一方面是加深乙醇具有還原性的理解,掌握乙醇的氧化反應;更一方面,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是高中階段常見的氧化劑,通過學生實驗加深對溶液特征顏色的記憶,便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補充材料:交警判斷司機是否酒后駕車的方法
知識反饋:利用白板書寫功能,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填空。讓學生認識酒駕的危害,進行安全教育。
過渡: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會在乙醛的基礎上進而氧化成乙酸,所謂“變酸的酒”即為醋,醋最早是在酒糟中發現。
視頻里提到的時間越久,酒越醇厚,就是因為酒和里面的酸產生了有香味的酯。酒和醋這兩種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其釀制方法都是中國古代的文明成果。
意圖:全面了解乙醇的氧化反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后續的有機反應學習埋下伏筆。
引導:我們研究了乙醇的幾種氧化反應,然而我們最熟悉的氧化反應,還應該說乙醇的燃燒。利用這個原理,都有哪些應用?
學生總結:酒精燈的燃燒,固體酒精的使用,汽車、飛機等燃料。
四、課堂小結
認識了一種學習有機物的重要方法,那就是從結構出發,去研究性質。化學性質上我們主要學習了乙醇和活潑金屬的反應、乙醇多角度的氧化反應,還有一些關于乙醇的化學反應,我們將在今后的選修教材中繼續學習。結構決定了性質,而性質則帶來了一系列乙醇的實際應用。我們學習化學,就是為了更好地為生產、生活服務,利用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為人類造福。
板書設計 乙醇 作溶劑
消毒劑 結構→性質→用途 制化工原料 作燃料
課堂反饋練習
1.在下列物質中,分別加入金屬鈉,不能產生氫氣的是( ) A.苯 B.蒸餾水 C.無水酒精 D.75%的酒精
2.比較乙烷和乙醇的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兩個碳原子都以單鍵相連
B.分子里都含有6個相同的氫原子
C.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后的產物
D.乙醇與鈉反應非常平緩,所以乙醇羥基上氫原子不如水中的氫原子活潑
【教學反思】
1.根據學情綜合考慮
本節課的特點是素材多,學習的物質學生熟悉,有感性認識。要讓學生在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的同時,將教學目標達成,教學中一切材料的運用都是為知識的學習而服務的;胤沤虒W錄像,我發現在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和節奏是合理的,也確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主動參與到了課堂活動中,課堂有序,學習參與度高,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氣氛民主、和諧。學生與老師有呼應和反饋,教學效果良好,不同層次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提高。實現了從生活學化學,感受化學無處不在的初衷。 2.技術應用中的思考
采用的信息技術手段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如舌尖上的中國之關于糯米酒的釀制,題材新穎,給予學生的視聽感受強烈,既能引出課題又能與中國在釀酒上的成就相聯系,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鈉與乙醇的反應,采用實驗視頻播放,是出于實驗能見度的考慮,而且由于教學環節緊湊,為了節省相應的時間,沒有進行教師演示實驗,這里突出了必修二的設置思想,先初步掌握該實驗的反應原理,不從結構上深度探究。將重點落在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比上,將鈉與水、乙醇與水兩個實驗視頻嵌入同一張幻燈片中,便于學生對比觀察,印象深刻。白板的使用,給予學生和老師更大的靈活度,能夠及時反饋,及時書寫,省時高效,重點內容突出標記,方便學生迅速抓住核心內容,提高材料的閱讀效率。關于乙醇制乙醛斷鍵方式的動畫設計,利于抽象的反應機理直觀生動地呈現,有助學生理解。
3.評價形式多樣化
如在學生動手實驗時進行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操作方法及時糾正,及時評價,提示規范和安全操作,培養合作與分工意識。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會為今后在化學課上繼續進行探究學習,積累實踐經驗。又如,在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時,關注學生對過程中銅的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再進而研究反應機理,掌握方程式的書寫,落實知識目標。
本節課既有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又充分考慮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展現,注重了結論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的統一。在新授課上進行學生實驗,時間和效果需要合理把控,課前分組后選出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避免三個人合作不好造成的混亂,課后與小組長交流,有個別組,由于銅絲加熱時間不夠,沒有觀察到預期現象,下次在這個環節應該再多給一些時間。
4.整合后的體會
進行整合教學的教師要敢于解放思想,從“教”教材轉化為“用”教材,實現教學內容個性化和創造性,進而實現學生個性化、創造性的學習。本節課設計的情境或材料,都能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知識與現實是相通的。知識的創造與人類生活的發展、歷史進程的發展息息相關,本節課從釀酒講起,引出一系列物質轉化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創造和發展,感受智慧,并生長自己的智慧。聯結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學會用深刻的目光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
本人在書寫整理教學案例時,又對本課時的教學心得、學生活動等進行了分析與反思,不僅積累了教學經驗,更提高了自己多方面的教學技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