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科學家訪談,我贊嘆,生命的美麗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科學家訪談”《我贊嘆生命的美麗》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我贊嘆生命的美麗》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我贊嘆生命的美麗”一節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中的開篇“科學家訪談”內容,以訪談形式給學生介紹一種先進的技術。通常這部分較易被老師忽略,直接跳過,其實這部分內容有很重要的引導作用。而且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是遺傳中的核心技術,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對知名科學家楊煥明教授的訪談,展示該模塊中先進技術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可能帶來的影響,使學生對“遺傳與進化”相關問題充滿好奇心,有利于后期的學習和探索。 2.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內容。
(2)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分析基因測序的基因原理。
(3)能大膽設想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辯證分析和舉例說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利與弊。
(4)通過了解中國在該技術中的貢獻和突破成就,學生能領會到祖國的強大,增強民族自豪感。 3.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原理,應用及帶來的利與弊。 教學難點: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原理。
二、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課時學生是高一下學期。他們在此之前通過必修1的學習已經對DNA的基本組成和結構有所認識,但對DNA的復制過程還不清楚。在生活中對DNA、基因、親子鑒定、基因測序有一定了解,但對基因測序的原理知之甚少,理解能力方面還略有欠缺。 三、教學策略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視頻和圖片,將基因抽象的內容更加直觀。教學內容上增加了測序原理的剖析,提高課堂知識的深度;增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介紹,拓寬課堂的廣度。 四、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閱有關“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資料,形成初步印象;提前簡要介紹DNA復制的基本過程,為測序原理的理解作鋪墊。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向學生展示多張生物的圖片,引入課題;緊接著介紹楊煥明教授簡歷,從而引出人類基因組計劃。
通過圖片感受生物的美麗。 通過圖片和簡潔的語言快速導入新課,再層層引入,激起學生興趣。
2.人類基因組計(1)教師播放觀看視頻,了解利用播放視頻
劃介紹及中國團隊參與的意義及技術突破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普視頻,讓學生從計劃的提出背景、發展歷程等方面了解該計劃的內容,并通過表格歸納該計劃的要素。 (2)提問:如果是你,你還想測哪種生物的基因?
該計劃的重要性和艱巨。 大膽想像自己對哪種生物的好奇,并說明為什么想測它的基因。 這種直觀且學生喜歡的形式,
引起學生的興趣,快速投入到內容的學習中。另外,雖然中國只承擔了1%的任務,但要讓學生認識到參與的重要意義,讓學生知道“不因事小而不為”的道理。 3.測哪里的基因,測多少條染色體?
引導學生思考:人是二倍體生物,同源染色體成對存在,是否需要測全部46條染色體? 進一步提問:水稻該測多少條?
思考分析 通過思考、表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借助水稻的實例,讓學生立即體會知識的遷移應用。
4.怎么測? 介紹桑格的雙脫氧鏈終止法:(1)展示dNTP和 ddNTP的分子結構式,找出其區別。 (2)利用圖片分別展示分四次分別加入dNTP和 ddNTP時,同一模板鏈復制時可能產生的不同片段,然后將圖片印發給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利用子鏈將母鏈序列推導出來,最后請同學上臺講述本小組的推導過程。
分析可能產生的片段種類。
分組討論并表達推導的過程。 通過層層剖析,希望將神秘而
深奧的測序原理經有邏輯條理的引導設計,讓學生通過討論表達更易理解掌握。
5、應用
(1)讓學生討同學有列舉到培養學生的發
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大膽想像,發表自己的猜想。(2)教師舉例說明基因與健康,基因與進化,基因與生活等方面的應用。
可以預防疾病,身份鑒定、了解自身特征等方面的應用。 散思維,創新思維,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6、負面效應
讓學生思考有哪些負面效應,再總結歸納。
學生列舉基因測序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訓練學生辯證理性看待問題,而不是人云亦云。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內容教豐富,測序原理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對學生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若是基礎較薄弱的普通班學生,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則應降低難度,科普性內容增多一些,測序的原理則可放在“人類遺傳病”這節內容里提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時再講,這時已經學習了遺傳的一些相關知識,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會更易于理解測序的原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