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穩態與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科學家訪談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天津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科學家訪談 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學生已學完生物必修一和必修二兩本書,已經有一定的生物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生物科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本節課是必修三《穩態與環境》的序言部分,對于學習這本書的知識至關重要,上課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新模塊的學習中。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生物必修三引言部分,學好本節課對必修三整本書的學習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孫儒泳院士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共鳴。 教學目標:
生命觀念:1.了解環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了解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
理性思維:舉例說明生物的生存要依賴環境、適應環境,生物也能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科學探究: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能找出幾種最有效的措施去解決。
社會責任:1.了解孫儒泳院士的先進事跡及科研精神,能以其為榜樣,勤奮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2.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舉例說明生物的生存要依賴環境、適應環境,生物也能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2.掌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
3.了解孫儒泳院士的先進事跡及科研精神,能以其為榜樣,勤奮努力學
習科學文化知識。
難點:舉例說明生物的生存要依賴環境、適應環境,生物也能影響環境,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整體。
教學方法:講授、小組合作探究、多媒體視頻 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入境
一、孫儒泳院士簡介——孫儒泳院士是生態學方面研究的一位杰出的科學家,長期的科學研究結晶都匯集在《動物生態學原理》一書中,該書是高等學校生態學方面的權威教材。他在兒童時期、前蘇聯留學期間、教學方面、科研方面等鮮為人知的故事,體現了院士一生對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和執著追求。
環節二:小組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每組3-4人,對討論結果進行整合發言 一、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 探究一:影響水稻的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陽光,水,溫度,土壤,空氣,青蛙、蛇、田鼠、蝗蟲等)
你能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分類嗎?
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探究二:舉例說明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
1、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必須適應環境。 學生回答:(1)蚯蚓身體上的剛毛和黏液有助于其在洞穴中運動和呼吸 (2)生物的保護色 (3)擬態
2、生物也能影響環境。 學生回答:(1)生物對無機環境的影響:蚯蚓的排泄物使土壤變得更肥沃,蚯蚓鉆洞使土壤疏松。
(2)長期亂砍亂伐后造成水土流失;退耕還林保護水土。 (3)沙塵暴;霧霾等
(4)生物對生物因素的影響:捕食、競爭、合作等。 3、生物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 結論: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環節三:能力提升,對目前出現的全球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探討及總結
孫儒泳院士在談到生態學方面要解決人類目前遇到生態學方面的難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口劇增、環境污染、資源枯竭對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及發展空間所帶來的威脅,影響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的課題,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研究和解決,這是科學家對年青一代的厚望。 探究三: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環節四:拓展延伸,掌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包括哪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探究四: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些呢? 學生回答:(1)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 (2)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
(3)建立精子庫、種子庫等,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控制人口的增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污染等;加強立法、執法和宣傳教育,使每個人都理性地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自覺形成符合生態文明的行為和習慣。 教學反思:本節課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本節課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列舉了很多生活生產中的實例,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