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工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四節第三課時“基因工程及其應用”甘肅省 - 酒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本節是蘇教版2003課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四節第三課時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的應用、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本節是對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內容的補充,是即貼近實際又遠離生活的微觀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有助于學生了解前沿科技,也能對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系有更深入的理解,還能為學生的人生規劃和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二 學情分析
經過必修1的學習,學生的生物基礎知識較扎實,思維邏輯性已初步建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的操作,操作過程細微、抽象,實驗現象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憑教師講述是很枯燥的,學生也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動畫演示、觀看微課、模型構建、模擬實驗來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模型建構有機結合的方法來開展自主探究,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重點指引和難點突破,幫助學生完成從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三 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法分析: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與模型建構法結合的方式。在探究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合作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基因工程操作步驟的理解,從而在獲取新知的同時,達到能力的提升和學科素養的提高。
教法分析:本節課在新課程倡導的探究性學習理念的指導下,采用探究式教學法。由于學生對基因工程不甚了解,設計教學時,對建模指導提供了相關的背景材料和必要的說明,目的是便于學生形成比較嚴謹的方案。此外,還貫穿有多媒體演示法,講授法等,以便使學生獲得更形象、全面的認識。 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構建模型物理,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驟,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通過科學探究,培養小組合作意識,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用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3通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基因工程的應用。 五 教學重點
1 基因工程的工具。 2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
解決策略:課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填寫預習學案,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內容。課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模型建構有機結合的方法,在探究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上講臺展示、動畫演示、觀看微課、利用電子白板的圖片拖動等方法將微觀內容直觀化,加深對基因工程操作步驟的理解,突出重點,從而在獲取新知的同時,提升能力和學科素養。 六 教學難點
基因工程的工具。
解決策略:課前準備DNA分子片段模型,通過模擬限制酶的剪切和DNA連接酶的連接,并利用利用電子白板的圖片拖動、出現分別展示兩種酶的剪切和鏈接過程,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化,發現兩種酶的作用特點;通過觀看flash動畫、觀看微課、現場實物演示等方法,突破難點,以便使學生獲得更形象、全面的認識。
2
七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組織引導 學生活動 多媒體應用 教學意圖
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教師白板展示圖片,組織學生找出葉片的不同(蟲洞和棉鈴蟲的數量)。
教師組織學生學習教學目標。 教師簡潔地強調教學目標。
抗蟲棉就是以普通棉為材料,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獲得,本節課學習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找茬活動:觀看白板展示的圖片,容易看到:普通棉的葉片被棉鈴蟲大量啃食。
齊聲朗讀教學目標。
利用白板展示抗蟲棉和普通棉葉片的圖片。
利用白板筆的功能標注教學目標。
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求知欲望。
引起學生注意 引入新課 過渡
解析概念,掌握原理
教師以問題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基因工程的概念, 在引導學生思考基因工程與雜交育種在原理上的區別,幫助學生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
朗讀基因工程的概念。
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基因工程的原理、優點、操作對象、操作水平、操作環境。
利用白板筆的功能標注注意點。
利用白板蒙層功能逐步展示答案。
熟悉概念
在師生互動中分析、理解概念,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也起到過渡的作用。 模擬演示,熟知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熟悉限制酶的特點。
理解限制酶的特點。
提問:要求學生分析EcoRI限制酶作用DNA分子片段后的結果。
(注意: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過程中強調識別“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
引導學生找出磷酸二酯鍵,畫出切割部位。
引導學生觀察切割形成的末端,并說明為什么叫粘性末端。
學生活動:朗讀限制酶的特點。
學生活動:學生上講臺,模擬EcoRI限制酶的切割過程。
(學生說錯后,其他學生上講臺改正)
在DNA平面結構圖上,學生找出磷酸二酯鍵,畫出切割部位。
白板展示限制酶的特點。
白板展示DNA分子片段模型。
利用白板展示DNA平面結構圖,在白板中拖動、旋轉DNA片段,
用白板筆的功能找出磷酸二酯鍵并畫出切割部位。
讓學生熟悉限制酶的特點。 讓學生演示切割過程以及切割后形成的粘性末端,將抽象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便于學生理解限制酶的作用部位和作用特點。
3
模擬演示,熟知工具
2.基因的“針線”──DNA連接酶
以兩種DNA分子片段模型為材料。
提問1:要求學生分析EcoRI限制酶作用后的結果分別是什么。
提問2:同種EcoRI限制酶切割后的粘性末端是怎樣的? 教師展示出兩個粘性末端。 提問3:這樣的兩個粘性末端連接后“縫隙”個如何縫合? 教師組織觀看視頻,引導學生思考DNA連接酶的作用、連接部位。
學生回答出切割后形成的粘性末端。
再將切割形成的末端放在一起,學生觀察、分析得出:同種限制酶切割產生的末端相同。 學生觀看放大部位。
學生觀看flash動畫,看見:DNA連接酶能連接2個相同的粘性末端,并且DNA連接酶建立
了磷酸二酯鍵。
白板展示兩種DNA分子片段模型。
白板展示限制酶切割后的粘性末端。
利用白板的放大鏡功能,放大“縫隙”
在白板中插入flash動畫,讓學生觀察到DNA連接酶的連接部位,清晰直觀。
白板展示出兩個粘性末端,易于發現規律,為基因工程的第2個步驟做鋪墊。
讓學生發現,“縫隙”是真實存在的。
清楚認識DNA連接酶的作用。 3. 基因的運輸工具——運載體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運載體的作用、種類。
教師以質粒為例,引導學生分析、總結運載體的分布、化學本質和特點(含標記基因)。
學生根據導學案,回答運載體的作用、種類。 學生回答質粒的問題: 1.運載體的分布、化學本質是什么?
2.作為運載體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白板展示大腸桿菌的質粒模式圖,
培養注重課本的意識。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熟悉知識。
合作探究,熟練操 作
設置問題
了解一些名詞
設計思路: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幫助學生理解基因工程在操作時基本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注意事項。
思考:利用這三種工具,如何培育抗蟲棉? 原料:蘇云金桿菌(含抗蟲基因)、普通棉 舉例說明:什么是供體細胞、目的基因、受體細胞。
白板展示問題
過渡
明確一些名詞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4
合作探究,熟練操 作
合作探究一:提取目的基因 在電子白板中導入材料: 1紅色紙條:模擬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 剪 刀:模擬限制酶EcoRl(能夠專一識別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間切開。)
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組織學生交流。
展示學生剪取得目的基因。
了解學情
學生小組討論(3分鐘):
從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中如何剪取獲得目的基因。
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上講臺交流、分析過程。 學生觀察、分析圖片。
觀察、分析圖片
利用白板中計時器,設置時間。 利用白板展示DNA片段,提供相關信息。
利用電子白板圖片蒙層,顯示正確答案。
利用白板筆的功能畫出切割部位。 利用白板的授課助手功能,通過掃描二維碼,將白板課件和手機連接起來。 將手機拍攝的圖片上傳到白板。 顯示時間,增強學生時間觀念。
體驗限制酶發揮的作用和切割的位點。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隨時了解學生對
知識的掌握情
況,以便及時補充。 合作探究二: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在電子白板中導入材料: 1紅色紙條:模擬目的基因 2白色圓環:模擬質粒 3膠 帶: 模擬DNA連接酶
4剪 刀:模擬限制酶EcoRl(能夠專一識別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間切開。)
學生活動:
1學生上講臺展示、分析限制酶EcoR處理質粒的過程。
利用白板展示DNA片段,提供相關信息。
利用白板筆的功能,在質粒上畫出限制酶作用時斷裂的化學鍵、切割部位。
再次體驗限制酶的作用,為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做鋪墊。。
5
合作探究,熟練操作
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問題:
1質粒用限制酶EcoRl處理后結果如何?
2用限制酶EcoRl處理后質粒的粘性末端能與目的基因結合嗎?
教師強調難點切點、切割后的末端、末端的連接、重組質粒的標記基因、目的基因。
2學生先觀看視頻,后動手操作。
(由于理解和操作難度大,因此,采用此法。)
3學生觀察視頻抓拍圖,并聽教師的講解分析。
利用白板筆的多媒體功能導入微課,播放微課。
利用視頻的抓拍功能抓拍關鍵時刻圖片。
由于該部分難度很高,讓學生先觀看視頻學習,后動手操作,直觀形象,深刻理解DNA連接酶的作用特點。 利用播放器的抓拍功能,對重點、難點抓拍,通過學生觀察視頻抓拍圖和聽教師的講解分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強學生理解知識。
合作探究三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在電子白板中導入材料: 大燒杯:模擬受體細胞,重組質粒
教師實物演示,組織學生探究
學生觀看實物演示: 看到1個燒杯中導入了重組質粒,2個燒杯中沒有導入重組質粒。
利用白板展示相關信息。
通過觀看實物演示,直觀形象,深刻理解目得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場景。
合作探究四 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以實物演示為素材,引導學生理解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的作用和方法。
在實物演示基礎上,思考并回答問題:
1. 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了嗎?檢測的作用和方法分別是什么?
2. 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之后一定會表達嗎?鑒定的作用和方法分別是什么?
利用白板拖動放大功能,放大圖。
利用白板蒙層功能逐步檫出答案。
通過設置問題串,深刻理解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的作用和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
學生上講臺小結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
利用白板對圖的拖動放大功能,組合圖; 利用白板筆的功能進行標記。
小結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驟,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
6
應用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學習基因工程的應用。
教師的講解分析。
學生限時閱讀課本(3分鐘),回答下列問題: 1、在作物育種方面,通過基因工程獲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農作物。
2、在藥物研制方面,通過基因工程研制出的藥物與傳統藥物比較,有什么優點?
利用白板中計時器,設置時間。
利用白板展示問題。
利用白板對圖的拖動放大功能。 利用白板中計時器,顯示時間,增強學生時間觀念。
通過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自主學習。
通過講解,理解知識。 安全性
展示圖片信息,組織學生回答對基因工程安全性的看法。
學生自主發言,表明自己的觀點:敢吃和不敢吃的原因。
利用白板導入圖片。
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學生自主發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歸納總結
引導總結本節課內容。
思考回答問題
利用白板展示知識框架
課堂總結
鞏固練習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 學生對課堂檢測題進行講解分析。
利用白板展示練習題,利用白板蒙層功能檫出答案。
鞏固所學內容,知識反饋。 板書設計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7
亮點與不足
亮點 1采取了建模的活動讓學生切身體驗基因工程,教學探究式學習,整體上了解基因工程的四個步驟,師生在探究活動中相輔相成,老師利用學生自己的思路來不斷推進課堂,學生的思路又能反過來調整老師的引導方式,使整個過程有序、有效進行,有效的突破了重難點。 2借助觀看視頻、實物演示進行過程演示,將微觀內容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 3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圖形拖動等功能,組織學生構建基因工程的流程。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并展示成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不足
1.由于本節課容量較大,加上對教材內容做出的大膽變型,使之成為一堂探究課,必然需要較多時間,因此在時間的把握上應該做到把握節奏。
2.本節課是一節創新課,探索的樂趣大部分還是教師自身體會,只是給學生提供了材料,這就大大降低了難度,局限了思維。如果時間允許,教師應不斷以問題啟發、引導,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想辦法改進,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