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學堂樂歌,校園的記憶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學堂樂歌-那些年,留在校園的記憶》四川省宜賓縣蕨溪中學校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學堂樂歌-那些年,留在校園的記憶》四川省宜賓縣蕨溪中學校
教學目標評論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了解沈心工和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送別》《祖國歌》及《體操—兵操》,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認識并了解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時代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學習,初步了解20世紀初學堂樂歌對我國近代音樂所產生的意義和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2學情分析評論
高一學生思維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知識結構比較完善,如果我們選擇的教材內容對他們缺乏吸引力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也會用挑剔的眼光來看課堂。《那些留在校園里的記憶--學堂樂歌》這個課題雖離我們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校園歌曲的產生是離不開學生和校園這兩大主體,因此學生聆聽和學習“學堂樂歌” 還是感興趣的。對于這個課題學生缺乏的不是體驗和感知音樂的能力,而主要是缺乏自主、大膽的進行創作的能力與展示的能力。所以本節課教師要做的就是怎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大膽地嘗試創作“學堂樂歌”并鼓勵學生展示創作。相信學生通過對學堂樂歌的學習與實踐,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對音樂的熱愛程度一定會逐步提高。
3重點難點評論
以學習“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為教學重點。運用“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進行自主、大膽的音樂創作與嘗試為教學難點。其中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創作與展示。
4教學過程
4.1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學(5分鐘)評論
1.播放視頻《同桌的你》
2.提問:這類歌曲主要流行在什么地方?
3.你對哪些校園歌曲還記憶猶新呢?
4.揭示課題: 那些年,留在校園的記憶--學堂樂歌
活動2【講授】悟學(24分鐘)評論
板塊一:學堂樂歌的概念
1.播放學堂樂歌《送別》;
2.提問:你對作品的詞曲熟悉嗎?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介紹《送別》詞作者、曲作者;
4.提煉學堂樂歌的概念并展示。
板塊二:李叔同與《祖國歌》
1.介紹李叔同及其作品。
2.對比聆聽四分音符版《祖國歌》和八分音符版《祖國歌》(校園夕歌)。
3.比較兩首曲子的異同,并總結提煉出學堂樂歌“填詞”的特點。
板塊三:《兩只老虎》歌詞串串燒活動
通過《兩只老虎》的旋律進行填詞串唱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學堂樂歌其“填詞”創作的特點,分組串燒接唱《兩只老虎》,可用卡拉OK演唱,可用分組接龍的表演形式。
板塊四:沈心工與《體操—兵操》
1.介紹沈心工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學堂樂歌《體操—兵操》;
3.這首歌曲的詞曲特點是什么?所反映的時代思想又是什么?
版塊五:歸納總結學堂樂歌特點及意義
1.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以及歌詞所表現的內容。
2.學堂樂歌對我國近現代音樂發展的意義和影響。
活動3【活動】研學(8分鐘)評論
填詞歌曲大體驗,以下二選一:
1.以《送別》的旋律,從《山居秋瞑》《蜀相》中選詞,為《送別》填詞并分小組展示。
2.為《竹馬》的旋律自行填詞并分小組展示。
活動4【講授】評學(3分鐘)評論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學堂樂歌這個特殊的歷史產物;認識了為我們學校音樂教育奠基的先輩—李叔同、沈心工;還嘗試了選曲填詞的創作。但這只是開始,課后希望有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創作,能看到更好更多的作品,來展示我們美好的校園,謳歌我們美好的生活。
最后,選擇學生喜歡的歌曲,如《送別》來結束課堂。
活動5【活動】教學反思評論
當我們的校園被“死了都要愛”“三天三夜”等當代通俗歌曲充斥時,我多么希望同學們能永恒地記住諸如《送別》《同桌的你》《校園的早晨》等這些優秀的校園歌曲……
而值得我們這代人反思的還有:誰又將或又能擔負起中國校園歌曲的下一個一百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學堂樂歌,校園的記憶”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學堂樂歌-那些年,留在校園的記憶》四川省宜賓縣蕨溪中學校”,所屬分類為“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學堂樂歌-那些年,留在校園的記憶》四川省宜賓縣蕨溪中學校”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